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诊疗指南2023年.docx
《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诊疗指南2023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诊疗指南2023年.docx(17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诊疗指南(2022年)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各种心脏疾病的严重或终末阶段,尽管现代医学诊疗策略不断更新, 但患者死亡和再住院率仍居高不下,且患者的生活质量低下H3。心衰临床可分为慢性心衰和急性心衰, 目前中医药在慢性心衰的治疗中应用尤为广泛,且临床实践提示具有显著的临床特色和疗效 优势。2014 年发布的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诊疗专家共识4规范了慢性心衰的中医辨证治疗,2018年发布的中国 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 1将中医药列为慢性心衰治疗的推荐意见,提示中西医结合已成为我国 慢性心衰治疗的基本模式。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慢性心衰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证据不断积累,为进一步规范 中
2、医药在慢性心衰诊疗中的合理应用,本项目组依据相关指导性技术文件完成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诊疗 指南(2022年)的制定。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诊疗指南(2022年)经 中华中医药学会立项,于2022年11月14日发布, 团体标准 编号:T/CACM 1418-2022 o本指南 以慢 性心衰的中医诊断和治疗为主要内容,检索相关 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和Meta分析等质量较高的临床研究文献,严格甄 选并形成现阶段最佳证据体,采用GRADE工作组推出的证据质量分级体系和推荐强度标准将证据质量 分为高(A)、中(B)、低(C)、极低(D)四个级另心:,将
3、推荐强度分为强推荐与弱推荐i6,从而 制定出能体现中医药学特点的慢性心衰诊断、治疗、预防与调摄建议,用于指导临床医师规范地进行慢 性心衰的中医诊疗活动。1范围本指南提出了慢性心衰的辨证分型、中医药疗 法、预防与调摄建议,适用于18周岁以上慢性心 衰 患者,适合各级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中医医师、中西医结合医师、西医医师使用。2术语和定义心力衰竭是多种原因导致心脏结构和域功能的异常改变,使心室收缩和/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从而 引起的一组复杂临床综合征。根据发生时间和速度,心衰可分为慢性心衰和急性心衰。多数急性心衰患 者经住院治疗后症状部分缓解,可转为慢性心衰;慢性心衰患者常因各种诱因急性加重,
4、而需住院治疗。 3病因病机慢性心衰归属于中医学“心衰”的范畴,年老久病、禀赋异常、外邪侵袭、饮食不节、情志失调、 劳逸失度等是其主要致病因素。心衰的病理性质总属本虚标实,多见虚实夹杂。本虚为气、血、阴、阳 亏虚,常以气虚为主,兼有阴虚、阳虚,可气损及阴而致气阴两虚,或气损及阳而致阳气亏虚、阴损及 阳致阴阳两虚,其至阴竭阳脱,标实以血瘀为主,常兼痰、饮等,与气血阴阳虚损相互影响,促进了心 衰病情急慢转化。总之,本虚是心衰的基本要素,决定了心衰的发展趋势;标实是心衰的变动因素,影响 着心衰的病情变化,本虚和标实的消长决定了心衰发展演变J 。4临床诊断4. 1西医诊断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心力衰竭诊断
5、和治疗指南2018“,根据左室射血分数(Ieft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 LVEF) , 分为射血分数降低的心 衰(heart failure with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HFrEF) (LVEFV40% )、射血分数中间值的心衰(heart failure with mid-range ejection fraction, HFmrEF ) (40%WLVEF50%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 HFpEF) (LVEFM50%)。4
6、. 2中医辨证中医基本证候特征可用气虚血瘀概括,在此基础上本虚可有阴虚、阳虚,甚至发生阴阳两虚、阴竭 阳脱,标实兼有痰饮。参考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诊疗专家共识4,分为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血瘀 证、阳气亏虚血瘀证3种基本证型,各基本证型均可兼痰饮。4. 2. 1气虚血瘀证主症:气短/喘息,乏力,心悸。次症:1)倦怠懒言,活动易劳累;2)白天无明显原因而不自主 地出汗,活动后加重;3)语声低微;4)面色或口唇紫暗。舌脉: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或舌下 脉络迂曲青紫),舌体不胖不瘦,苔白,脉沉、细或虚无力。4. 2. 2气阴两虚血瘀证主症:气短/喘息,乏力,心悸。次症:1) 口渴或咽干;2)白天无明显原
7、因而不自主地出汗且 活动后加重,或睡眠中汗出异常而醒来后汗出停止;3)手足心发热;4)面色或口唇紫暗。舌脉:舌 质暗红或紫暗(或有瘀斑、瘀点或舌下脉络迂曲青紫),舌体瘦,少苔,或无苔,或剥苔,或有裂 纹,脉细数无力或结代。4. 2. 3阳气亏虚血瘀证主症:气短/喘息,乏力,心悸。次症:1)害怕寒冷和(或)喜欢温暖;2)胃院/腹/腰/肢体部位 具有寒冷的感觉;3)身体感觉寒冷,同时伴有出汗的症状;4)面色或口唇紫暗。舌脉:舌质紫暗(或 有瘀斑、瘀点或舌下脉络迂曲青紫),舌体胖大,或有齿痕,脉细、沉、迟无力。以上3种证型分别具备主症2项、次症2项,结合舌脉,即可辨证。若伴有咳嗽/咯痰、胸满/腹胀、
8、 面浮/肢肿、小便不利中任意1项,同时具有舌苔润滑或腻、脉滑的表现,可辨证为兼痰饮。5临床治疗与推荐意见基于现有研究文献,中医药治疗HFmrEF尚缺乏充分的研究证据,故本指南仅针对HFrEF和HFpEF 提出推荐意见,HFmrEF的中医辨治可参考HFrEF。5. 1 HFrEF5. 1. I气虚血瘀证治疗原则:益气活血。1)中药汤剂:补阳还五汤加减(证据级别:C级,推荐强度:弱推荐)。药物组成:黄英、当归、 赤芍、地龙、川茸、红花、桃仁;治疗期间可随症加减。影响结局:可提高患者LVEF。2) 口服中成药:花参益气滴丸(证据级别:A级,推荐强度:强推荐)。用法用量:口服,餐后 30min服用,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慢性 心力衰竭 中医 诊疗 指南 2023
![提示](https://www.001doc.com/images/bang_tan.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