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理健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心理健康.docx(1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教育采风一论文选登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浅探深圳市罗湖区教工幼儿园郭琼几乎所有的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一来到世上就是一个健康的人。怎样才叫“健康”呢?现代健康观认为:健康不仅是在生理方面没有疾病或发育正常,而且还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也就是说,“健康”已突破传统的单纯生理指数,把心理元素放到了很重要的位置,尤其是在幼儿的早期教育中。当教育有利于幼儿心理充分发展时,潜在的可能性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心理发展就有可能达到现在范围的上限;反之,潜在的可能性只能在最低限度上实现。优越的社会文化与教育条件,能加速幼儿的心理发展。因此,幼儿园教育是否恰当,对幼儿的心理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专就
2、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作一些粗浅的探讨。一、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心理学家费洛伊德认为:早期的心理健全对一个人未来的发展很重要。众多的心理学家也研究表明了3-6岁是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若是抓住这个教育的最佳时期,实施与其发展相适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则将有益于终生。1、幼儿心理健康呈现如下几方面的特点幼儿期是人格建构的关键期,其心理发展有很强的可塑性。(1) 幼儿认知发展状况。3-6岁幼儿各个方面均在迅速地发展。幼儿期语言是人生中词汇量增加最快的时期。6岁时比2岁时要增加34倍。幼儿已能掌握各种类型的词了,而且词义逐渐明确并有一定的概括性,可以自由与人交谈;思维具有明显的直觉形象性;想象力逐渐丰富,这集
3、中表现在幼儿的游戏、手工、绘画、讲故事等活动中。,幼儿的注意和记忆虽然仍以随意性为主,但有意注意和有意记忆已开始发展。(2) 幼儿情绪发展特点。3-6岁幼儿情绪体验已相当丰富,一般成年人体验到的情绪大部分已为幼儿所体验,只是在引起情绪的动因、情绪表现方式上还有许多不同。幼儿的情绪表现完全是外显的,缺少控制,情绪常常极度强烈和高涨。他们有时会出现极度的恐惧,有时会莫名其妙地发脾气。他们对声音、陌生人或陌生的东西、疼痛或身体失去平衡的害怕渐渐减弱,而对想象中的事物,诸如黑暗、危险的动物、鬼怪的害怕则有所加剧。对讥笑、斥责、伤害等威胁的焦虑也增加了。刚进入幼儿园时,儿童会因不适应而产生抑郁情绪,强迫
4、性的早期教育会使这种情绪更加强烈。在集体生活中幼儿的道德感进一步发展,并产生了理智感,这表现在他们已能把自己和他人的行为与行为规则相比较,以及好奇与好问上。(3) 幼儿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幼儿与同伴活动在生活中所占的比例在不断增长。而且同伴的数量也随年龄的增大而增多。游戏已从平行性游戏转向联合性游戏和合作性游戏,社会化程度大大提高。幼儿在没有游伴的情况下会假想一个同伴跟自己玩。(4) 幼儿自我意识与个性发展幼儿在与成人和同伴的交往中自我意识有所发展,他们已对自我形成某种看法。幼儿已知道自己是聪敏的还是愚笨的,是勤快的还是懒惰的,是漂亮的还是丑陋的,等等,儿童的这些自我认识基本上就是家长、同伴、
5、教师平时对儿童评价的翻版.一直受到周围人肯定、积极的评价的儿童会对自己产生一种满意感和自信感;反之容易产生自卑感与孤独感。2、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因素(1) 社会环境的变化随着生活环境的不断变化,幼儿的心理发展也在发生变化。居住条件的改善,有利于幼儿的学习和休息,但由于同邻居伙伴交往明显减少,尤其是城市儿童,活动空间的减少,不可避免地影响儿童体质的发育,影响了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父母工作忙,与孩子的接触少,也会对幼儿的心理发展产生不良影响。此外,电视的影响,家庭结构的核心化、小型化,易使幼儿形成性格孤僻,不合群等心理偏差。(2) 遗传因素遗传素质是幼儿心理发展的物质前提,使幼儿在社会生活条件下可
6、能发展成为一个具有高度心理发展的人。遗传素质的个别差异为幼儿发展的个别差异提供了最初的可能性。遗传素质的个体差异使有的幼儿容易好动、有的幼儿安静;有的擅长运动、有的喜欢音乐;等等遗传素质构成了最初的内因,外部刺激与环境影响通过这些遗传素质来起作用。(3) 家庭教育倾向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望子成龙”等心态造成对幼儿的期望过高,由于家长对幼儿的高期望,并没有建立在孩子实际的基础上,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孩子始终处于“高压”、“失败”的氛围之中,因此“期望”往往成了“失望”,挫折感会动摇孩子的自信心和进取精神,不利于幼儿身心健康。.由于独生化的社会影响,使得家长对孩子呵护有加,迁就、宠爱孩子,一味地
7、在物质、行动上满足孩子的要求,致使幼儿欲望过大,不能制约自我意愿,易产生任性、蛮横等不良品质。还有一些家长则采用了过度教育的方法,如送幼儿进入“艺术学校”、“英语班”等等,一个上幼儿园的孩子一周要上五天的兴趣班,周末还要补英语、练钢琴孩子不堪重负。父母要求孩子严格地按照父母规定的路线去发展,固执的态度,让孩子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易产生孤独感及其他心理变异现象。(4) 幼儿自身的调节与实践幼儿并没有一套与生俱来的、预定好的发展规划,幼儿心理发展是一个连续的发展过程,其中每一个新的发展变化都是建立在以往的心理发展的基础上。在发展过程中遇到内外干扰时,心理发展偏离了正常的轨道,幼儿可以通过自我调节的
8、平衡化过程来使发展回到正常的途径上来,保持自身的稳定与统一。如果一个幼儿在生活中遭受到重大的创伤,超出了他的心理承受与顺应的范围,平衡化的机智失效,则有可能出现心理障碍,影响心理的正常发展。3、幼儿常见的心理问题与行为(1) 心理性问题行为。即由于心理方面的原因造成的问题行为。由矛盾心理原因引起的神经性行为。如强迫行为、歇斯底里、神经性失声、心因性不食等。情绪方面的问题行为。如过度焦虑所引起的神经质式的敏感、多虑、害怕、烦躁,过分依赖父母、教师,或和别的孩子总是关系恶劣,甚至有敌对情绪。性格方面的问题行为。如性格显著偏执、爱发脾气、粗暴、性情反复无常,或过分胆怯、退缩、孤独等。学习(智力活动)
9、方面的问题行为。智力水平低难于适应学习要求或学习压力过大而引起的厌学、弃学、逃学等。活动过度的问题行为。如注意障碍、冲动、综合多动症等。习惯性方面的问题行为。厌食、儿童遗尿症、吮吸手指、睡眠失调等。(2) 品德性问题行为。即由于接受教育方面的原因所造成的问题行为。如撒谎、讲脏话、独占玩具、不遵守游戏规则、攻击行为、破坏行为等。综上所述,幼儿期是个体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特别是个性的形成和行为的养成,在此期最为关键。因此,对幼儿期的孩子进行适当的心理教育,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幼儿良好品质的形成。二、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对策幼儿园是幼儿期孩子生活的重要场所,也是幼儿走向集体的第一步,在
10、这时形成的个性特征和行为习惯,将对幼儿的一生起着关键的作用。幼儿园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整体心理健康教育1、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1) 个性化与社会化相协调的原则。在幼儿心理教育中,我们应遵循个性化与社会化相协调的原则,既要重视幼儿的社会化,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共同性的心理特征,又不能忽视幼儿的个性化,抹杀他们的个性特点,并且还要通过各种个别性教育措施来促进幼儿的特长和独特性的发展。(2) 渗透性的原则。幼儿心理教育应渗透到教育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之中,因为心理教育是一个全方位的和长期的熏陶、教育和训练的过程,任何课程都不能单独实现心理教育的总目标。把心理教育渗透到幼儿教
11、育的每个侧面和每个教育环节。(3) 认知教育与行为训练相结合的原则。心理品质不是单纯的思想观念,也不是单纯的行为方式,而是认知与行为浓密联系的综合体或心理一一行为结构。要培养这种内在心理和外显行为表里一致的结构,不仅要从内心思想观念入手进行认知教育,而且要从外在行为方式入手进行行为训练,才能有效地促进幼儿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发展。(4) 适应幼儿年龄发展的特点与规律。要根据幼儿发展的规律与顺序,预测下一阶段的发展,并作好相应的教育准备。心理教育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其发展规律。幼儿的生活与学习具有直接体验性和游戏性的特点,心理教育要通过直接经验的方式影响幼儿,让幼儿获得更多的直接经验,在愉快的
12、游戏活动中学习,这样会学得更好更快。(5) 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协同教育的原则在幼儿心理教育中,要求家庭教育要与幼儿心理教育一致,社会环境的影响要符合幼儿心理的发展。不仅要通过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来促进幼儿的心理品质发展,而且要通过幼儿的自我教育来调控自己,把外控转化为内控,引向自尊、自爱、自强、自我完善和自我实现。2、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具体内容(1) 自我服务能力。包括:生活自理能力、生活习惯的养成、生活适应的能力、生活应变能力等。(2) 自我发展能力。包括:自我的身体、自我的认知能力、自我的表达能力、自我的动手能力、人与自然的和谐等。(3) 情绪发展能力。包括:情绪情感的表达能力、情绪
13、情感觉察能力、移情能力。(4) 社会交往能力。包括:合作、沟通、分享、等待。3、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施对幼儿实施健康教育,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健全的人格表现为:有自信心、做事有自觉性、目的性、独立自主、勇敢、上进、有责任心、有耐心;会关心别人、有同情心、帮助他人、有礼貌、会倾听别人的话;性格活泼、开朗、乐观;等等。其次是纠正和预防幼儿心理与行为问题。如:任性、说谎、多动、自闭、攻击、焦虑等。在幼儿园中,应根据年龄的发展特点,制定有针对性地课程。例如:小班幼儿要养成在幼儿园生活与学习的良好习惯,学习自己照顾自己,重点是发展注意力、观察力。即以培养“自我服务能力”为主
14、。中班幼儿要发展记忆力与想象力,培养积极的情感与态度,认识自己的身体、心理与社会等各个方面的特点等等,即以培养“自我发展能力”和“情绪发展能力”为主;大班的幼儿要发展思维与创造能力,较好地认识自己,愉悦接纳自己,培养自信心,发展承受挫折的能力,懂得关心别人,关心某些社会技能等,即以培养“情绪发展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为主。其具体操作办法如下:(1)在主题活动中进行以培养个体良好的心理素质为目的,建立系统、连续、有目的性的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其步骤是这样的:确立教学目标。由于个体的心理特征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必须逐步且多次地进行培养。可以根据本班幼儿的整体特点,挑选所要培养训练的心理素质或
15、心理特征。遵循心理教育课程目标制定的原则,确立各年龄班具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小班生活能力1、培养幼儿爱上幼儿园的快乐情绪,帮助幼儿尽快地适应集体生活。2、培养幼儿独立完成力所能及的工作,养成良好的完成任务的意识。3、能感受到周围人的关心和爱护,初步建立相互信任的良好人际关系。自我发展能力1、初步了解自己的身体及各部分的主要用途。2、在日常生活中逐步使自己的情绪稳定。3、培养关心他人的态度,学习坚持完成一件事。中班生活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学习的习惯。自我发展能力1、知道初步应用自己身体的器官去了解和探索认识周围的世界。2、能大胆在人前表现自我才能,勇于按自己的设想大胆尝试。3、培养爱心,并用正确的方式表达自己对他人的关爱。4、能及时的感受到周围的人或自然的变化。情绪情感能力能用正确的方式向他人表达自我情感的变化,进行简单的处理。(如:同伴间的冲突,问题的解决)大班自我发展能力1、培养幼儿初步探索的兴趣.2、帮助幼儿初步认识自我、自然、社会之间的互补关系。情绪情感能力1、能初步正确认识、评价自我,承受一定的挫折,树立良好的自信心。2、能够体验他人的情感,并做相应的调节。社会交往能力1、能与他人分享快乐,分担忧愁。2、学习与他人沟通、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一项任务。3、学习在社会交往中应遵守的规则。4、设置教学内容。根据上述目标,针对各年龄班的幼儿特点和知识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