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职业病预防宣传手册.docx
《常见职业病预防宣传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见职业病预防宣传手册.docx(2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萍尚ZksM珊-国说三、个人防护1 .佩戴符合要求的活性碳口罩或 防毒面具。2 .定期更换个人防护用品。3 .避免徒手直接接触,不要用来 洗手洗衣服。个人防护用品须具三证 (生产许可证、产品合格证与安全标) O“三氯水”、“洗板水”的主要成 份为三氯乙烯,电子行业线路板清洗、五 金行业金属材料清洗、洗衣行业作为干洗剂 等清洗工作均可接触三氯乙烯。三氯乙烯中毒病人皮肤红斑、皮疹2 .密闭一采用机械 化、密闭化设备。3 .隔离一隔离三 氯乙烯工作岗位,避免无 关人员接触。4 .局部抽风系统。随护措施一、工程控制1 .取代一尽量不采 用含三氯乙烯的清洗剂。里整表现为高风险物质,敏感者即使接触极低 浓
2、度也可导致中毒死亡。可引起药疹样皮炎, 临床表现一般先有发热、后出皮疹和严重肝 损害。皮疹多呈剥脱性皮炎,部分为多型 红斑或大疱性表皮坏死松懈症,病死率较 高。皮疹的部位一般先在双手,经数天后 发展到全身。敏感者受损与工作场所空气浓 度无关,接触一定时间后发病,平均为30 天左右,新员工如出现类似体征要及时到 正规医院看病。三氯乙烯中毒病人皮肤、眼睛黄疸二、行政管理1 .工作场所定期监 测。2 .员工每2年进行 一次职业健康检查,上岗 前体检。3 .尽量避免安排新员工从事该工作,避免轮换制。新工人要密切观,。上三疗察2个月时间,如有不 J适,则尽快到正规医院看病4 .不明成分的化 学物质,须送
3、疾病预防控 制中心作质谱挥发性成分 鉴定。5 .及时盖紧物料瓶盖。三、个人防护1 .佩戴符合使用要求的活性碳口 罩或防毒面具。2 .防护口罩定期更换。3 .避免徒手接触,严禁用来洗手 洗衣服。个人防护用品须具三证(生产 许可证、产品合格证与安全标志)。“白电油”的主要成份为正己烷。常 用于印刷、电子行业的清洁工作,如清洗 印刷机械、液晶显示器、手表表面、擦去 塑胶袋印错的字迹等。-B-聊3彘滕更阳a中毒表现为本地区高风险物质,主要引起四肢 神经损害。该病起病隐匿,进展缓 慢,从接触到发病一般是几个月到几年。 中毒主要表现为手足麻木、两腿酸软无力、 行走困难、容易摔倒,严重者可有四肢肌 肉萎缩等
4、损害,类似“风湿病”表现, 延误治疗可导致严重后果。无特效药,较 难治愈。防护措施一、工程控制1 .取代一尽量使 用毒性更低的清洁剂。黑 BlI 因 2 .密闭一 化、密闭化设备。3 .隔离一 己烷工作岗位, 关人员接触。采用机械隔离正避免无4 .局部抽风系统 或大风量稀释。5 .使用自然通风 时要靠近窗户。中毒病人下肢肌肉萎缩二、行政管理.工作场所定期监 测。.员工每1年进行一 次职业健康检查,上岗 前要体检。3 .禁止在工作场 所中进食、吸烟。4 .及时盖紧物料瓶 盖。l通甥海皿余渊国须 与谢法Klm硼M那与三、个人防护1 .佩戴符合使用要求的活性碳口 罩。2 .高浓度时使用防毒面具或正压
5、式 供气面罩。3 .定期更换个人防护用品。4 .避免徒手操作和皮肤直接接触。 个人防护用品须具三证(生产许可证、 产品合格证与安全标志)。二、行政管理5、使用自然通风时要靠近窗户。5、及时盖紧物料 瓶盖。3、隔离一与其他工种 隔开,避免其他无 关人员接触。3、女工怀孕期及 哺乳期须调离 工作岗位。1、工作场所定期 监测。2、员工就业前与定期 职业健康检查:员 工接触苯浓度超过 国家卫生标准的1年 一次,符合国家卫 生标准的2年一次。 早发现,早治疗。4、不明成分的化学物 质,须送疾病预防 控制中心作质谱挥 发性成分鉴定。一、工程控制2、密闭一采用机械化、密闭化设备。别名醋酸异戊酯、香蕉油、香蕉
6、水, 为无色透明液体,有类似香蕉的气味,或 略带黄色,含有苯等高毒成分。天那水用 于油漆、涂料等的稀释剂与助焊剂,常见 的工种有喷油、印刷、制鞋(皮革)、过油等。4、局部抽风系统或大风量稀释。苯属高毒物质,系致癌物。急性苯中毒主要损害中枢神经系统, 表现为麻醉样作用。慢性苯中毒主要损害造血系统,引起 白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及各种类型的 白血病。个人防护1 .佩戴符合使用要求的活性碳口 罩。2 .高浓度时使用防毒面具或正压式 供气面罩。3 .定期更换个人防护用品。4 .避免徒手操作和皮肤直接接触。 个人防护用品须具三证(生产许可证、 产品合格证与安全标志)。“哥罗仿”是氯仿的俗称,化学名 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常见 职业病 预防 宣传 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