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造园艺术在当代的运用.doc
《中国古典园林造园艺术在当代的运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典园林造园艺术在当代的运用.doc(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中国古典园林造园艺术在当代的运用本文旨在探析中国古典园林造园艺术的源起和主要设计思路。从其创作精神内核、主要思想流派与著述及其互相之间的渊源与关联性进行追溯。由当代园林设计对中国古代造园艺术的传承与发展的精神基础与理论依据出发,分析当代园林设计在对中国古典造园艺术的运用上的几种基本手法,重要代表性作品及设计师、设计理念及对当代园林设计所提出的问题与思考。如很多其他文化样式一般,中国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远古花园被保存下来,然而所有可见园林在本质上都延续于古老的文化传统,亦如恒古不变的自然形态,这种连续性源自于华夏民族集体的民族传统与文化意识,即全体中国人在文化取向上的通感对自然的尊重与模仿,强调万
2、物的互动:山水林泉的互动,外在世界与内在精神的互动,天地间一切事物的圆融与流转。中国古典园林自有文字记载于殷商甲骨文书之上,迄今约有三千余年历史,属于周文王的“灵囿”为历史上最早的皇家园林,连文异议称:“有藩者称园,有墙者称囿”,说文曰:“囿,养禽兽也”,是为将自然山石草木鸟兽用围墙围起来私用之处。而最早的正式园林始自秦汉的皇家,历史上称为“上林苑”,是为皇家专属园林。司马相如在上林赋中如此形容:“终始灞浐、出入泾渭。沣镐涝潏,纡馀委蛇,经营乎其内。荡荡乎八川,分流相背而异态。东西南北,驰骛往来。”这是西汉时期对上林苑较为详尽的文字描述,从中可以一览上林苑修筑时所引的自然水系。而汉书旧仪记载:
3、“苑中养百兽,天子春秋射猎苑中,取兽无数。其中离宫七十所,容千骑万乘。”则阐述了上林苑用于射猎游玩的功用性。从西汉关于上林苑中记载的景观名称来看,有“远望、观象、白鹿、鱼鸟、走马、朗池”等名,又有“犬台、扶荔、葡萄、承华”等宫阙名,从中可见中国古典园林自发源始,就在审美上取法依托于自然中心思想。苑囿在春秋战国时期,大多为简单朴素的将森林草地圈禁起来归王族游猎,而在秦汉时期,开始人为的造景,开挖人工池沼,其中最有名的为“昆明池”,也应是后来颐和园“昆明湖”的名称源头,又将挖掘湖泊所出的泥土堆聚以为岛屿、山形,以“蓬莱、方丈、 瀛洲”等神话中的神山为名,自此奠定了中国古典园林用人工对自然和神话传说
4、进行视觉化“拟态”的创作思路的基础。从两汉时期开始,私家园林不仅专供皇家享用,也开始出现在一些权贵之家,而在战乱频繁、政权动荡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受佛道宗教文化影响而产生的玄学成为当时的文化主流“士大夫”阶层逃避现实的净胜依托,他们在清谈的活动,或游历山水中找到精神依托,期间的著名文学集陶渊明在其代表作归去来兮辞中说到的“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为后世文人于山水间寻找自由的精神主张奠定了主轴。后世的思想家皆在此基础上添砖加瓦或别辟蹊径,如王维将诗画情境融入园林,缔造出以“辋川别业”为代表的山水美学,宗炳提出“畅神”说:“山水以形媚道”,提出了将自然美与超我观相融,视觉与精神共鸣的美学观点。及
5、至王国维“意境说”的提出,其内核的基础皆源于将山水草木及瓦木提升到“逍遥、回归、解脱”的精神层面的超验境界,自陶氏起延绵千年,是为中国古典园林的文化的无形精神基石,也是当代园林景观设计师们创作与借鉴的源泉。以“道法自然、意在园先”为精神依托的中国古典园林的创意内核并非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自公元1631年明代著名造园家计成的园冶始,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有了归纳总结性的理论和施工摹本,成为后世或因循描摹,或意会转承,或解构再造之依托。纵观当代园林设计,在对古典园林要素的运用上,大抵有如下几种方式:1.修缮和重现由于社会变革,战乱和年久失修,大量古典园林在近代已成凋敝破败之状,而旧有园林的设计图纸并非完存
6、,有的甚至只存在于只言片语的文学作品描述中,园艺工作者在修缮和复原古典园林的工作中,除了在原有古典建筑或园林的基础上进行保护性维修、有时不得不根据记载和现状加以改造,甚至仅根据文字记载进行全面想像性重现。在进行保真性修复的园林中最著名的如苏州留园,留园于日寇时期曾被日军驻扎并遭到破坏,于1953年由苏州市政府召集大量园林专家与传统古建工匠进行修复,其修复过程完全按照原有的布局与苏州旧工的传统工艺,力图最大限度的保持原貌。后历经多次修复,在2010年的对其主体建筑曲溪楼的修复中,坚持保持使用原有材料、传统工艺与法式的准则,同时,运用了新型技术与材料,如将碳纤维等新材料包入木料中,达到“修旧如旧”
7、,又增加稳固性的效果,并且,在开工前对整体留园进行全息三维扫描以留存数据,在施工过程中进行严谨的记录与资料收存,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维修保护的范本,并成为国内古建筑园林修缮的参考标准。陕西省西安市的大唐芙蓉园则是根据历史文献对传统园林进行再造的典型,大唐芙蓉园依托历代皇家园林之地曲江,取名自始自隋文帝兴于盛唐期的“芙蓉园”,其主设计师张锦秋凭借多年对汉唐代营造法式的浸淫,加以对古代典籍、文学作品的合理想象,因循古法对古代皇家园林进行重新演绎,大唐芙蓉园是以她为代表的“新唐风”的极佳演绎。张锦秋在设计大唐芙蓉园时,借助敦煌壁画中楼阁的图示加以创作,称为大唐芙蓉园中取名源自唐代的紫云楼,又加上阙亭与拱
8、桥,使景观更为精彩与雅致,又增加与古城墙同样高度的台座,以增添其气势,使之符合传说中近可俯瞰绿洲,远可遥望曲水的巍峨之势。而在材料上,紫云楼并未采用传统的木材,而是用了新型的“轻骨料陶粒混凝材料”以保持建筑主体结构的牢固性。在几处重要的景观中,采用传统的“起承转合,虚实转换”的手法,更引入诸多历史典故设计诸如“陆羽茶社”、“曲江流饮”等景致,以营造观者的历史想象空间。“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院长彼得罗在承传与交融一书中,认为张锦秋的设计是:建筑师们能转而探讨中国传统建筑设计语言在当代表达的可能性”1总的来说,以大唐芙蓉园为代表的新古风园林,主体的创作思路仍然是借用当代园林设计的综合性思维和综合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 古典 园林 造园 艺术 当代 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