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研究进展.doc
《水土保持研究进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土保持研究进展.doc(7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水土保持研究进展摘 要简述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的概况,以及中国水土保持事业发展现状,对我国今后水土保持工作提出了展望。关键词 水土流失 ;水土保持 ;展望水土流失(water and soil loss)是指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和人为活动综合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和水土损失,亦称水土损失1。引起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自然原因主要包括地形、气候、土壤、植被等;人为原因包括促进水土流失发展的消极因素和抑制水土流失发展的积极因素。其中,人为活动因素是造成水土流失的根本因素,自然因素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所致2。“水土保持
2、”一词起源于中国的黄土高原,在国外则称为“土壤保持”。水土保持措施的类型包括:工程措施,主要有梯田、鱼鳞坑、谷坊和淤地坝;林草措施,主要是植树造林和种植草类;耕作措施,如等高耕作、等高垄作、覆盖耕作和免耕。水土保持措施的初衷是为了保护农耕地的土地资源,提高土地的生产力,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水土保持措施逐渐扩展到水土资源领域的保护3。1 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概况全世界水土流失的主要发生地位于北纬40与南纬40之间,水土流失面积已超6 000万km2,全球沙漠化面积则每年高达600万km2。其中,美国、中国、印度、菲律宾、澳大利亚及非洲各国是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国家与地区。据资料显示,美国土地总
3、面积的13 %遭受了强烈水蚀或风蚀,部分遭到破坏或受到侵蚀威胁的达到34 %;每年平均土壤流失量大约50亿t,每年农地土壤流失量将近17亿t4。而中国的水土流失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37 %,已达356万km2,其中水蚀面积达到165万km2,风蚀面积则有191万km2。在水蚀和风蚀面积中,两者交错面积将近26万km2,侵蚀形式多样,类型复杂,水蚀、风蚀、冻融侵蚀及滑坡泥石流等重力侵蚀特点不同,相互交错,成因复杂。据资料统计,中国每年的土壤流失总量达50亿t。长江流域每年流失的土壤总量为24亿t,其中上游地区每年的土壤流失总量达15.6亿t,黄河流域和黄土高原区每年流入黄河的泥沙多达16亿t5。随
4、着世界人口数量的持续增加,人们对粮食的需求量也成倍增长,然而,土壤流失严重,这也加剧了土壤流失与人口对粮食需求量之间的矛盾。相关国际机构研究推断,非洲35 %的土地(赤道以北),近东地区60 %的农田和印度51 %的农业土地正在受到危害,并且面临着“如果不迅速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使水土流失得到缓解,就一定会受到土地退化的威胁”。水土流失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害,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已经引起全球的共同关注5。为了解决现有的土地资源免遭侵蚀的难题,多国政府已将土地流失问题列为基本国策对待。诸如美国、中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度、日本等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国家,都先后成立国家级的水土保持机构和流域
5、管理机构,建立国家和地方水土保持科研单位,也开设了与水土保持相关专业的培训,同时,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划的完善,也促进了水土保持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实施。2 中国水土保持事业发展现状中国近代水土保持发展到现在已有90多年的历史,而在这一时期水土保持事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王礼先等在中国水利百科全书(水土保持分册)中将我国近代水土保持的发展划分为3个阶段:起始阶段(19231949年)、试验推广阶段(19501978年)和普及发展阶段(1979年至今)。郭廷辅等6-7对于我国水土保持发展也进行了阶段性划分。杨光等7认为中国水土保持划分为3个阶段:初始研究阶段(20世纪20年代20世纪中),主要进行水土
6、流失调查和建立水土保持试验站试点;全面发展、综合治理阶段(20世纪中20世纪80年代末),国务院成立水土保持委员会,召开水土保持相关会议,确立小流域治理方针,如长江水土保持委员会等;区域治理、深入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党中央已经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提出了对中国生态环境加强整治和重建的要求,中国的水土保持科学技术研究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2.1 水土保持相关措施为了应对日益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中国建立了一系列有关水土保持的法律法规,以确保水土保持工作的顺利开展。目前,2011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是我国有关水土保持的主要法律依据,环境保护法、草原法、土地管理法、水法、农
7、业法等几部法律也具有借鉴意义。20世纪50年代至今,国家根据水土流失的状况,提出相关试验项目,确保水土流失得到控制,如小流域划分单元治理方案、城市水土保持试点工程、大江河水土保持治理工程、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三北”防护林带防风治沙工程等。水土保持防护措施包括:(1)以改变小地形、增加地面糙率为主的措施。主要包括等高耕作,等高沟垄耕作等方式。等高耕作是利用犁沟、耧沟等阻滞径流,增大拦蓄和入渗能力。等高沟垄耕作是利用沟内和垄上种植作物或者牧草,以蓄水拦泥、保水、保土和增产。(2)以增加植物为主的措施。主要包括轮作、间作、套种与混作,等高带状间作等方式。轮作可以使地表的覆盖程度及覆盖时间
8、能得到增加,保证土壤不被外力侵蚀。间作、套种与混作是利用同时或不同期相间种植2种或2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增加地表覆盖程度,保证土壤不被侵蚀。等高带状间作则是利用密生作物带覆盖地面、减缓径流、拦截泥沙来保护疏生作物的生长。(3)改善土壤物理性状的措施,包括深耕、少耕、免耕等。(4)水土保持工程措施。例如山坡防护工程:如修建梯田、山边沟、蓄水池等,避免山坡水土流失;山沟治理工程:如修建沟头防护工程、各种拦沙坝等,防止沟床不稳固、泥沙流失以及泥石流灾害;山洪导排工程:如修建排洪沟、泄水建筑物等,为了减小山洪、泥石流所产生的危害;坡面治理工程:如修剪护坡工程、修建山坡截流沟、修建蓄水式和泄水式沟头防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水土保持 研究进展
![提示](https://www.001doc.com/images/bang_tan.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