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治理与水环境治理困境研究.doc
《河道治理与水环境治理困境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道治理与水环境治理困境研究.doc(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河道治理与水环境治理困境研究摘要:河道治理是生态文明建设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实现水资源环境保护的重要举措。结合相关的案例通过探索目前我国在水污染防治中的困境,总结出相应的治理措施。关键词:河道水环境;治理困境;探索近几年,我国也逐渐意识到了水环境的重要性,开始着手对水环境安全及卫生进行有效地治理及防治。本文将对河道水环境治理的困境进行探讨分析,希望对水处理工作者有所帮助。1河道治理的案例分析1.1项目基本情况牛其冲排渠,起点是黄沙河西路,终点是牛其冲排站。排渠全长约1840m,暗渠长936m,明渠长904m,宽36m,水深为0.41.08m,底泥深度约为0.5m。水域面积约为8940m2。水流方
2、向:由黄沙河西路流向牛其冲排站,最终汇入黄沙河;中段暗渠出口有分流,与岭厦排渠相连。1.2水质现状分析牛其冲排渠水体为黑臭状态。上游起点为断头暗渠,水来源于周边工业、生活污水直排,淤泥堆积严重,水位浅。中下游部分工业、生活污水直排严重冲击牛其冲排渠的水质,河道沿岸有少量垃圾堆积,水体表面有油状漂浮物。总体现状悬浮物多、透明度差、有刺激性臭味。根据现场的水质检测结果,参照表2所示的黑臭水体的判定依据,牛其冲排渠的水体属于重度黑臭状态。1.3污染源分析1.3.1暗涵污水上中游暗涵中存在大量排污口,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直接排入箱涵,对河道水质造成严重的冲击。1.3.2两岸工业废水直排中游段两岸分布着食
3、品厂、塑料厂等工业企业,工业废水未经初步处理直接排入河道,造成严重的外源性污染。1.3.3两岸生活污水直排下游两岸分布着大片居民区,暗涵内排污口多,分布分散,长期的污染物积累严重破坏生态系统。2当前阶段河道水环境治理的困境2.1水中的病原微生物及其危害在各种水体,特别是污染水体中存在着大量的有机物质,适于各种微生物的生长,因此水体是仅次于土壤的第二种微生物天然培养基。污染的水体,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下,水体长期处于缺氧状态,厌氧微生物进行厌氧反应,促使水体黑臭现象的形成,影响水体水质。刑鹏等2研究表明,在有机质快速分解和厌氧反应过程中,真菌、梭菌等微生物是河涌、湖泊致黑物质形成的关键,如表3所示
4、。由此可知,水体中淤积大量的污染物质,河道水体缺乏氧气,厌氧微生物迅速繁殖,在厌氧条件下分解污染物,产生氨、硫化氢、甲烷等气体;水体中的Fe、Mn元素被还原,与水中的硫生成FeS、MnS等悬浮颗粒,引起水体发黑发臭。2.2对污水的拦截不彻底,仍然有污水不断排入河道中很多工厂因为考虑经济成本、对水环境保护的意识薄弱,再加之主管部门的处罚力度不够,工厂产生的废水、居民产生的生活污水等不经过处理,直接排放到河涌,这是造成河道污染的一个重要污染源。工业废水的直接排放,从源头上给河道治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从而导致无法从根本上将污染源彻底地解决,也就无法彻底解决河道水环境污染问题。2.3河道环境治理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道 治理 水环境 困境 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