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电力系统中水储能定位与发展前景.doc
《新型电力系统中水储能定位与发展前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型电力系统中水储能定位与发展前景.doc(9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新型电力系统中水储能定位与发展前景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双碳”目标愿景和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以来,关于新型电力系统面临的变革和挑战被广泛研究和深刻认知。面向新型电力系统,电源侧新能源将成为电量的主要提供者,电网侧从交直流混联大电网向微电网、柔直电网等多元形态并存转变,负荷侧由单一用电向发用电一体转变,电力系统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由于新能源发电特性的随机性、波动性和间歇性,加之负荷侧发用一体,形成“源荷互动”局面,发用两侧均呈现高度不确定性。因此,面对新能源“大装机、小电量”下的电力供应,“高比例电力电子设备、高比例新能源”双高系统安全稳定运行要求,迫切需要增加储能设施提升系统调节能力,
2、确保实现系统电力电量实时平衡。在新型电力系统中,“储”的定位将与“源网荷”并重,构成源网荷储、多能互补的协同需求。储能政策密集出台2021年,作为“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双碳”战略目标实践的第一年,国家对未来中长期发展进行了顶层规划。2021年3月发布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 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加强源网荷储衔接,提升清洁能源消纳和存储能力,加快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和新型储能技术规模化应用。2021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作为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的纲目,也明确要求加快推进抽水蓄能和新型储能规模化应用,加快形成以储
3、能和调峰能力为基础支撑的新增电力装机发展机制。2021年10月,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要求积极发展“新能源+储能”、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支持分布式新能源合理配置储能系统。到2025年,新型储能装机容量达到3000万千瓦以上。到2030年,抽水蓄能电站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左右,省级电网基本具备5%以上的尖峰负荷响应能力。2022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完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的意见,再次提出积极推动流域控制性调节水库建设和常规水电站扩机增容,加快建设抽水蓄能电站,探索中小型抽水蓄能技术应用,推行梯级水电储能;鼓励新能源发电基地提升自主调节
4、能力,探索一体化参与电力系统运行,完善抽水蓄能、新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的机制,更好发挥相关设施的调节作用。在相关政策支持层面,早在2018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就委托开展黄河上游(龙羊峡-青铜峡河段),雅砻江中下游(两河口-江口河段)水电规划调整工作,提出扩机、增建抽水泵或可逆机组的水电规划调整方案。2020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提出加强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开展黄河梯级电站大型储能项目研究,首次将梯级水电储能列入国家和区域重点研发方向。在抽水蓄能方面,在全国乃至全球储能装机规模中占比超90%。2014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完善抽水蓄能电站价格形成机制有关问题的通知明
5、确了两部制电价定价机制和投资主体多元化。2021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再次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抽水蓄能价格形成机制的意见,明确以竞争方式形成电量电价,完善容量电价核定机制,容量电费纳入输配电价回收,政策上指导了抽水蓄能电站成本疏导问题。同年8月,国家能源局印发抽水蓄 能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 年),提出加快建设抽水蓄能电站的意见,2025年投产规模在6200万千瓦以上,2030年达到1.2亿千瓦,2035年形成满足新能源高比例大规模发展需求的产业化发展。在新型储能方面,2021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在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明确,到2025年,实现新型储能从商业
6、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转变,装机规模达3000万千瓦以上。到2030年,实现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健全新型储能价格机制和“新能源+储能”项目激励机制。2022年2月印发的“十四五”新型 储能发展实施方案,要求2025年电化学储能系统成本降低30%以上,推动多元化技术开发和应用,加大“新能源+储能”支持力度,2030 年市场机制、商业模式、标准体系成熟健全。在具体项目实施层面,为充分体现储能对新能源的支撑作用,2021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鼓励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自建或购买调峰能力增加并网规模的通知鼓励发电企业通过自建或购买调峰储能能力的方式,增加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并网规模。要求
7、超过电网企业保障性并网以外的规模初期按照功率15%的挂钩比例(时长4小时以上)配建调峰能力,按照20%以上挂钩比例进行配建的优先并网。电力系统调峰和储能具体包括抽水蓄能、化学储能电站、气电、光热电站或具备灵活性调节的火电。截至2020年底,我国电力储能容量的总规模3500万千瓦左右,未来可期的2030年,储能规模有望超过2.2亿千瓦,实现5倍以上增长。在双碳目标的驱动下,储能行业在肩负历史使命的同时,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储能的形式及规模需求电力系统储能主要包括电物理储能、电化学储能、电磁储能等。电物理储能的代表性技术有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电化学储能的代表性技术有锂离子电池、
8、铅蓄电池、液流电池;电磁储能有超级电容储能、超导储能等。根据应用场景不同,储能设施还划分为电源侧储能、电网侧储能、负荷侧储能;根据储能时长,划分为短、中、长时储能。更有从技术成熟度、市场占有率等角度,划分为抽水蓄能和新型储能。抽水蓄能和压缩空气储能,对地形地质条件的要求较高。抽水蓄能技术更为成熟,适合建设大型储能电站。压缩空气储能尚处于示范应用阶段,规模很小。小微型飞轮储能早期主要用作重要设施的不间断电源,2019年兆瓦级飞轮储能商业应用取得突破后,在调频领域也受到关注。电化学储能,近年来成本下降快,关键技术密集突破。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大、功率性能高、响应速度快,应用最广泛,在电化学储能装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型 电力系统 中水 定位 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