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制度-中国血液安全问题的制度分析 精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制度-中国血液安全问题的制度分析 精品.doc(39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中国血液安全问题的制度分析王巧玲目 录一、艾滋病问题的世界性2二、艾滋病病毒在中国的传播感染状况2第一章 艾滋病问题与血液安全问题的关系4第一节 艾滋病问题的综合复杂性4第二节 血液安全问题与艾滋病问题的相关性5第三节 单独研究血液产品安全的意义5第二章 研究方法以及前人的研究成果6第一节 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6第二节 前人的研究成果8第三章 不安全血液产品产生的原因分析10第一节 违法采血是不安全血液产品产生的直接原因11第二节 暴利性是不安全血液产品产生的深层次原因12第三节 供给不足是血液产品中暴利产生的根本原因13第四章 制度安排、人性冲动与物品属性14第一节 制度安排的涵义14第二节
2、 制度分析的起点:人性假说16(一)经济人假说16(二)IAPP(Institutional Analysis and Public Policy)五个维度的分析框架17第三节 物品属性理论19第四节 制度安排的评价标准21第五章 对血液产品供给制度的分析与评价23第一节 血液产品的供给与需求23(一)血液产品的供给23(二)血液产品的需求24(三)科斯定理与血液的供需25第二节 对有偿献血制度的分析与评价26第三节 对无偿献血制度的分析与评价28第四节 小节31第六章 血站服务的制度分析32第一节 对垄断的分析32第二节 对血站服务的分析34第三节 政策方案选择34第七章 结语与思考37后记
3、前 言一、艾滋病问题的世界性从病理上来说,艾滋病和艾滋病病毒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俗称)是一种属于病毒感染的普通疾病。但其对社会心理的严重影响性,却是其他病毒所不能及。艾滋病的全球流行性,则是它的第二大特点。古今中外,没有一种疾病像艾滋病和艾滋病病毒感染那样,在短短几年间,席卷全球,冲破国界和洲界,冲破了一切民族、种族、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宗教、意识形态的藩篱,留下一片恐惧、恐慌、痛苦、悲哀和死亡。尤其是在艾滋病和艾滋病病毒感染高发的一些农村,真是重现了“千村霹雳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的悲惨景象。艾滋病对全人类的生死存亡提出了严重的挑战。艾滋病病毒究竟始于何时何地,并没有得到确证,只是
4、目前有资料表明艾滋病病毒 有关统计数据来自南方周末2000年11月30日的有关艾滋病问题的报道。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源自于非洲。但可以肯定的是,艾滋病和艾滋病病毒自70年代开始在全世界流行。二、艾滋病病毒在中国的传播感染状况17年前的中国还是净土一片,现在已经成了到处都能发现艾滋病的国度。1985年中国境内发现了第一例艾滋病人一位阿根廷人。根据官方的报告,到1999年中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总共为15000多例;专家估计:保守数字至少50万人,并且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并断言:艾滋病在中国已经进入快速增长期。以感染艾滋病病毒人数计算,中国在亚洲排行第四,仅次于印度、泰国和缅甸。 有关的具体
5、数字和报告在各地监测艾滋病流行情况的防疫部门和他们的上级领导那里却变成一道非常复杂的难题。几年间急剧上升的有关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数字成了一只烫手的洋芋:应该报多少才不会引起老百姓的恐慌、才不会影响投资环境、不会对主管领导们的政绩产生影响但又能引起他们的重视?要考虑的问题实在太多,但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我们是否有勇气正视艾滋病在中国的现状?在西方国家,注射毒品和性接触是HIV的两大主要传播途径,但中国还多了一种:非法采血。国际统一的HIV感染途径的指标有6个:注射毒品、异性性接触、同性恋、母婴、血血制品和不详,通常“不详”的最少,但在我国卫生部门公布的指标里,“不详”的比例却很高,1997年5月,
6、占33.6%,列第二位,仅次于注射毒品,1999年9月,仍列第二,占21.1%。防疫部门的人说,他们统计的时候,会把非法采血感染放进“不详”之列。 数据来源同上。而根据目前发现的情况来看,因非法采血而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群主要集中在中部的河南省及其周边地区。于是,如何保证血液及相关产品的安全问题成了中国防“艾”运动的一大艰巨课题。因此该选题不仅对于现实问题的解决具有重大的参考价值,而且作者在运用相关理论进行分析的同时,也是对理论的充实和发展。由于血液产品本身的特殊性,该研究还能引起人们对公共政策的伦理价值框架作进一步的思考。第一章 艾滋病问题与血液安全问题的关系第一节 艾滋病问题的综合复杂性艾滋
7、病问题与血液安全问题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两者并不同一。这是首先需要阐明的。艾滋病问题就其病理本身来讲是一个医学问题,与其他疾病并没有太多的不同,一方面需要科学的预防手段,另一方面医学技术的进步终有一天会攻克引起该疾病的病毒。但由于其高危人群的特殊性(卖淫嫖娼、吸毒者),使它与伦理道德关联起来,其感染人群的行为方式与生活状态、其传染性对他人构成的威胁,使它发展成为了一个社会问题。早在九十年代初大家所熟知的狮城舌战中,“艾滋病究竟是个医学问题还是社会问题”就是其中著名的命题之一。在这两大领域中,艾滋病也有其自身的一些特点。在医学领域里,就目前来说,艾滋病患者不仅没有治愈的可能,而且维持其生命的花费
8、极为昂贵,至少在每人每年10万元(人民币)以上,这还不算误工带来的损失。不过艾滋病的预防却不是很难的事情。艾滋病病毒在我国的传染病中被列为乙类,它与甲类病毒(如霍乱)不同,因为它不是接触传染的,而是有其特殊的传播渠道:血液、性和遗传。只要我们能阻断这三种传播渠道,那么艾滋病的预防就能够实现。这个方面的特点,使得艾滋病问题的解决,除了要积极开发研制艾滋病的治愈方法以外,更为当务之急的是推广预防措施,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既维护感染者的利益,又保护未感染者的安全。艾滋病问题在社会领域中的特点是,它与个人行为以及社会行为这两个因素有很强的相关性。个人行为模式决定了个人对艾滋病病毒的易感性。被认为是高危行为
9、者,就是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机会和可能非常大的行为,例如静脉注射毒品、卖淫嫖娼、多性伴等。如果社会上有相当一部分人有高危行为,那就会促使艾滋病病毒在人群中广泛传播。而社会易感性(social vulnerability)则取决于社会行为。社会行为包括社会风气(如人们对性自由的态度,倘若没有任何约束和保护,那么艾滋病病毒广泛传播的可能就大;人们对高危人群和感染者的态度,倘若是一味的歧视和敌对的话,也会助长艾滋病病毒的传播),公共政策(如忽视了可能引起大规模传播的输血问题)以及相关制度等社会因素。艾滋病问题在社会领域里的特点决定了,为控制其病毒的传播情况,就必须对个人行为和社会行为进行有效的干预,以降
10、低两者的易感性。不仅如此,由艾滋病问题引起的其他相关问题也都需要去面对和解决,如贫穷和遗孤,艾滋病治疗药物的知识产权纠纷以及各国间的防“艾”合作项目。由此可见,艾滋病问题是一个以艾滋病为核心,涉及到多方面、多渠道、多层次的复杂问题,它的解决自然也需要一个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第二节 血液安全问题与艾滋病问题的相关性血液只是艾滋病的传播渠道之一,保证血液产品安全的制度体系也就是我们刚才所提到的降低社会易感性的途径之一。但不容忽视的是,血液却是感染几率最高的渠道,生存在血液中的人体免疫缺损病毒(HIV)能够维持的时间最长。而且科学研究还表明,接受HIV感染血液的受血者被感染的机率超过90%。世界上有
11、80%的人口生活在发展中国家,但发展中国家仅使用20%的世界输血用标准的血液供品。就我们国家而言,虽然官方一再否认中国是艾滋病病毒的“高危国度”, 但官方不能否认的事实是中国是一个肝炎的高发病国。世界卫生组织1995年1月的资料指出,在发展中国家儿童每年约接受55亿次注射,其中50%是不安全的,这包括不消毒、只换针头不换针管连续使用等。我国河北正定县卫生防疫站的一个调查表明,目前农村02岁儿童每年平均接受注射等针刺(90%为注射,余为针灸、输液)38.6次,乡村医生一般只做到换针头而不换针管,忙时就连续使用。因此,我国儿童(主要是农村)每年接受不安全注射的次数也以亿次计。这是使我国成为乙肝大国
12、的主要原因之一。 有关统计数据来源于 邱仁宗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艾滋病、性和伦理学从爱知网(www.aizhi.org)上可以下载全书 更令人心惊的是,这曾使我国变成肝炎病高发国的病毒传播方式,也是目前使艾滋病成为中国“国难”的最具威胁力的途径。河南等地的“艾滋村”出现的根源就在于“血灾”。每年有上百万的生命通过输血而得到挽救,但在安全血液供给没有得到保证的国家,血液接受者感染HIV的风险越来越大。另外,其它疾病如梅毒和疟疾也可以通过血液传播。第三节 单独研究血液产品安全的意义应该说保障血液产品的安全帮助只是解决艾滋病问题的一个方面,但血液产品安全的意义又不仅仅在于艾滋病的问题。由于血液
13、产品不安全所造成的病毒感染是医源性的,是在有关治病救人的过程中发生的,其中会受到威胁的两个群体,一个是供血者,一个是受血者。而这两个群体从伦理上来讲也是最不应该被感染的。与此相联系的第三个群体是医务人员。在人们的心目中他们是白衣天使。倘若生命的“残害者”正是人们将生命和健康托付于其手的“天使们”,人们之间的信赖感和安全感会受到极大的打击,一旦信誉体系坍塌,该地区的社会资本 有关社会资本的概念在本文的后面会作介绍和解释。将会遭到巨大损失。因而血液产品的安全问题的解决,不仅切断了艾滋病病毒(以及其他一些也能靠血液传播的病毒)的一个传染途径,对于社会资本的建设也具有重大的意义。而且相对于艾滋病问题来
14、说,血液产品的安全问题要更简单、明了一些。为了使问题能进一步单纯化,本文将血液产品的定义设为,有关血液的采集、加工、储存和使用的服务,而与血液中的艾滋病病毒有关的其他传播方式(如,伤口感染、静脉注释)则被排除在外。问题的简化对于后文中分析研究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许多便利,涉及的过程和群体以及相关制度环境因素都能够被考虑进来。第二章 研究方法以及前人的研究成果第一节 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作为需要研究的科学,其研究方法其实都是统一的。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抑或是人文艺术,它们的研究都需要采用观察和试(实)验的方法,其步骤也都是观察、假设、试验、验证等的循环。只不过由于研究对象的不同,观察和试(实)
15、验的条件也就不同,或者说是困难程度不同。自然科学的观察和实试验条件比较容易模拟,并且比较容易控制,涉及的变量也少一些。而社会科学的观察和实试验条件就要难以实现的多。如,研究一项公共政策或者某项制度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我们所需要观察的对象就应该是两个各方面条件相当,包括面积、人口、物产、人们的受教育程度以及起先的发展状况等各个方面的因素,并且范围足够大的行政单位,再在其中的一个行政单位中实施所要研究的公共政策或制度,然后再找出一些能代表经济发展状况的可以测量的指标,对其进行观察,最后以观察的结果来证明先前的假设是否正确。即使所有的条件都具备了,其所需要观察的时间也事很长的,几年、十几年或几十年都很普遍。在科学研究方法的指导下,本文的研究也经历了几个反复的过程。在研究课题初步选定以后,根据对所掌握的资料进行分析发现,艾滋病疫情的分布是聚集性的,而云南省和河南省是艾滋病病毒传播感染的最具代表性的地区。一个是临近“金三角”,毒品走私集中、监测系统最完善、红十字会组织发展最好的边境地区,而另一个则是非法采血最集中、出现“艾滋村”的经济不发达的内陆省份。于是初步决定以云南省和河南省作为重点考察研究的对象。由于艾滋病病毒的传播感染以及血液安全问题都具有相当的专业性,在研究工作展开以前,还需要进行探索性的调查研究,以了解有关的专业背景知识。为此选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