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下陷学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气下陷学说.docx(13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大气下陷学说胸中大气说肇始于内经,张仲景金匮要略沿用继承,喻昌医门法律成就中坚,可以说是育于仲景和喻昌。其中,喻昌付出的心血最多,对胸中大气说精心培养。衷中参西录完善成熟,张锡纯先生丰富完善创新的胸中大气说,特别是其首创的胸中大气下陷说,无疑就像一缕春天的阳光,为传统中医理论和临床带来了勃勃生机。自内经首创“大气后,后世医家深入研究者并不多,足见其深奥。张锡纯先生在汲取内经金匮要略医门法律三家之长的基础上,完善创新了胸中大气学说,进而首创胸中大气下陷学说,为传统中医理论注入了丰富的新鲜血液,对中医临床实践具有重大的指导价值,值得认真学习研究。笔者循着张锡纯先生研究胸中大气和胸中大气下陷学说的踪
2、迹,通过分析内经金匮要略医门法律对大气的认识,试图探索张锡纯先生胸中大气及其下陷学说的孕育过程,共与同道探讨。【内经奠定基础】素问平人气象论曰:胃之大络,名曰虚里,贯鬲络肺,出于左乳下,其动应衣,脉宗气也。盛喘数绝者,则病在中;结而横,有积矣;绝不至,曰死。乳之下,其动应衣,宗气泄也。灵枢邪客又曰:五谷入于胃也,其糟粕、津液、宗气分为三隧。故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焉。灵枢五味曰:谷始入于胃,其精微者,先出于胃之两焦,以溉五脏。别出两行荣卫之道。其大气之技而不行者,积于胸中,命曰气海。出于肺,循喉咽,故呼则出,吸则入。天地之精气,其大数常出三入一。故谷不入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
3、少矣。灵枢海论曰:气海有余者,气满胸中,幌息面赤;气海不足者,则气少不足以息。灵枢五色曰:雷公曰:人不病卒死,何以知之?黄帝曰:大气入于脏腑者,不病而卒死矣。综合分析以上条文,黄帝内经认识大气的创新性贡献和不足之处有以下几点。创新性贡献首创胸中和大气名称内经首创胸中和大气名称,为明末清初喻嘉言创立胸中大气一词提供了依据,也为张锡纯完善创新胸中大气学说和创立胸中大气下陷学说奠定了最根本的基础。首创大气W宗气积于胸中内经明确指出宗气和大气都积于胸中,称之为气海,这为张锡纯明确指出胸中大气为宗气提供了依据,也为否定张仲景和喻嘉言认为大气是阳气提供了直接证据。首创大气来源内经明确指出宗气来源于脾胃,为
4、张锡纯指出胸中大气培养于后天之气,并进而探讨其本源为先天之气奠定了基础。首创大气基本功能内经明确指出宗气的功能是贯心脉和行呼吸,为喻嘉言拓展延伸胸中大气的功能和张锡纯系统总结胸中大气的功能奠定了基础。首创大气病机内经首次阐释大气病机为“宗气泄气少气海不足”等,其临床表现为左乳下其动应衣、气少不足以息、不病而卒死等,这些为喻嘉言创立胸中大气关乎生死和张锡纯创立胸中大气下陷学说提供了依据。不足之处没有创立胸中大气一词,尽管内经首创胸中和大气名称,但却没有将胸中和大气直接联系起来,形成胸中大气一词。没有深层次探寻大气之本源,尽管内经首创大气来源于脾胃,但没有像张锡纯先生那样更深层次探寻大气之本源。没
5、有创立胸中大气下陷一词。尽管内经首创宗气泄气少气海不足等,但没有创立胸中大气下陷一词,导致胸中大气病机的研究不够深入。【金匮要略沿用继承】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日:寸口脉迟而涩,迟则为寒,涩为血不足。附阳脉微而迟,微则为气少,迟则为寒。寒气不足,则手足逆冷。手足逆冷,则荣卫不利。荣卫不利,则腹满肠鸣相逐;气转膀胱,荣卫俱劳;阳气不通即身冷,阴气不通即骨痛。阳前通则恶寒,阴前通则痹不仁”月阳相得,其气乃行,大气一转,其气乃散;实则矢气,虚则遗溺,名曰气分。气分,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杯,水饮所作,桂枝去芍药加麻辛附子汤主之。”在该条文中,张仲景创立了大气一转,其气乃散”的经典论断。创新性贡
6、献张仲景沿用了内经“大气一词,对后世医家继续深入研究大气之本质起到了推动作用。他创制桂枝去芍药加麻辛附子汤补阳通阳,对张锡纯创制升陷汤补气升气治疗胸中大气下陷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不足之处曲解内经,内经的大气是指宗气,部位在上焦胸中。大气不足是指宗气不足,表现为左乳下其动应衣和气少不足以息等气虚证。金匮要略的大气是指阳气,部位以中下焦为主。大气不足以脾肾阳虚为主,表现为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盘等阳虚水停证。可见,内经和金匮要略的大气含义在本质上是完全不同的,张仲景曲解了内经大气的含义,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明末清初医学家喻嘉言对胸中大气的正确认识。方药不符,张仲景桂枝去芍药加麻辛附子汤的适应证为阳虚
7、水停证。若用该方治疗胸中大气不足,显然方药不符,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明末清初医学家喻嘉言也用该类方药治疗胸中大气不足证。【医门法律成就中坚】清初医学家喻嘉言非常重视胸中大气,他说:然则大气之关于病机若此,后人不一表章,非缺典乎?。他对胸中大气说贡献巨大,是发展内经大气学说的中坚力量。创新性贡献首创胸中大气名称喻嘉言首创胸中大气名称,为张锡纯系统研究胸中大气说提供了前提和依据。他说:身形之中,有营气、有卫气、有宗气、有脏腑之气、有经络之气,各为区分。其所以统摄营卫、脏腑、经络,而令充周无间,环流不息,通体节节皆灵者,全赖胸中大气为之主持。首次明确胸中大气关乎生死,喻嘉言在内经的基础上,首次延伸拓展
8、了胸中大气的功能,将其明确提升到关乎生死的首位,对张锡纯系统研究总结胸中大气功能产生了重要影响。他说:五脏六腑,大经小络,昼夜循环不息,必赖胸中大气,斡旋其间。大气一衰,则出入废,升降息,神机化灭,气立孤危。如之,何其可哉!总由未识胸中为生死第一关耳。特于辩息之余,补大气论以明之。首创右寸主胸中大气,喻嘉言首创右寸主胸中大气,为中医脉诊增添了光彩的一笔,也为张锡纯创立胸中大气下陷脉诊提供了至关重要的依据。他说:然则大气于何而诊之?内经明明指出,而读者不察耳。其谓上附上,右外以侯肺,内以候胸中者,正其诊也。肺主一身之气,而治节行焉。胸中包举肺气于无外,故分其诊于右寸主气之天部耳。首创胸中大气损伤
9、与医咎密切相关喻嘉言首次提出胸中大气损伤与医咎密切相关,并特立戒律一条以警示医者。他说:凡治病,伤其胸中正气,致令痞塞痹痛者。此为医咎。虽自昔通弊,限于不知,今特著为戒律,不可获罪于冥冥矣。他还说:今人多暴其气而罔顾,迨病成,复损其气以求其理。如本草云枳壳损胸中至高之气,亦有明言,何乃恣行无忌耶?不足之处曲解内经喻嘉言曲解内经,否定宗气为胸中大气。他说:或谓大气即宗气之别名,宗者,尊也主也,十二经脉奉之为尊主也。诅知宗气与营气、卫气,分为三隧,既有隧之可言,即同六人地中之气,而非空洞无著之比矣。膻中之诊,即心包络。宗气之诊在左乳下,原不可与大气混诊也。喻嘉言曲解内经,否定膻中之气为大气。膻中即
10、是胸中,膻中之气即应为胸中大气。但是喻氏否定膻中之气为胸中大气。他说或谓大气即膻中之气,所以膻中为心主,宣布政令,臣使之官。然而参之天运膻中臣使,但可尽寒暑燥湿风火六人之职,必如太虚中,空洞;勿穆,无可名象,包举地形,水奠厥中,始为大气。膻中既为臣使之官,有其职位矣,是未可言大气也。盲从金匮喻嘉言盲从金匮,将胸中大气解为胸中阳气,治疗方药仍遵仲景桂甘姜枣麻辛附子汤类。张仲景将大气理解为脾肾阳气,病位在中下二焦。喻嘉言将胸中大气解为胸中阳气,病位在上焦。尽管在部位方面纠正了仲景的失误,但其将大气理解为阳气盲从仲景的错误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他说:金匮独窥其微,举胸痹、心痛、短气,总发其义于一门。有
11、谓气分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杯,水饮所作。形容水饮久积胸中不散,伤其氤氯之气,乃至心下坚大如盘,遮蔽大气不得透过,只从旁边辘转,如旋杯之状,正举空洞之位水饮占据为言。其用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以通胸中阳气者,阳主开,阳盛则有开无塞,而水饮之阴可见日见耳。其治疗胸痹心痛诸方,率以凝白、白酒为君,亦通阳之义也。可见,喻嘉言深受张仲景的影响。【衷中参西录完善成熟】张锡纯在内经金匮要略医门法律三本书的基础上,尤其是取内经和医门法律之长,结合自己的长期临床实践经验,创造性和系统性地阐释了胸中大气和胸中大气下陷说,标志着胸中大气及其下陷学说的完善成熟。他说:愚既实验得胸中有此积气与全身有至切之关系,而尚
12、不知此气当名为何气。涉猎方书,亦无从考证。惟金匮水气门桂枝加黄黄汤下,有大气一转,其气乃散之语。后又见喻嘉言医门法律谓五脏六腑,大经小络,昼夜循环不息,必赖胸中大气,斡旋其间。始知胸中所积之气,当名为大气。因忆向读内经热论篇有大气皆去病日已矣之语,王氏注大气,为大邪之气也。若胸中之气,亦名为大气,仲景与喻氏果何所本。且二书中亦未尝言及下陷。于是复取内经挨行逐句细细研究。乃知内经所谓大气,有指外感之气言者,有指胸中之气言者。且知内经之所谓宗气,亦即胸中之大气。并其下陷之说,内经亦尝言之。煌煌圣言,昭如日星,何数千年著述诸家,不为之大发明耶。创立胸中大气是胸中宗气说张锡纯继承沿用了喻嘉言创立的胸中
13、大气一词,但他扬弃其胸中大气为阳气的说法,更扬弃了其胸中大气不是宗气和膻中之气的说法,首次明确指出胸中大气就是胸中宗气,符合内经之原旨。他说:至大气即宗气者,亦尝深考内经而得之。素问平人气象论曰:胃之大络名虚里,出于左乳下,其动应衣,脉宗气也。按虚里之络,即胃输水谷之气于胸中,以养大气之道路。而其贯膈络肺之余,又出于左乳下为动脉。是此动脉,当为大气之余波。而日宗气者,是宗气即大气,为其为生命之宗主,故又尊之日宗气。其络所以名虚里者,因其贯膈络肺游行于胸中空虚之处也。他又说:又灵枢客邪篇日:五谷入于胃,其糟粕、津液、宗气分为三隧。故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焉。观此书经文,则宗气
14、即为大气,不待诠解。创立胸中大气本源是先天之气说张锡纯首创胸中大气之本源为先天之气,弥补了内经胸中大气来源于后天脾胃之气的不足。张锡纯认为,胸中大气来源于先天之气,培养于后天之气,最后团聚于胸中。他说:然此篇专为五味养人而发,故第言饮食能养胸中大气,而实未发明大气之本源。愚尝思之,人未生时,皆由脐呼吸。其胸中原无大气,亦无需乎大气。迨胎气日盛,脐下元气渐充,随息息上达胸中而为大气。大气渐满,能鼓动肺膜使之呼吸,即脱离母腹,由肺呼吸而通天地之气矣。他又说:大气者,充满胸中,以司肺呼吸之气也。人之一身,自飞门以至魄门,一气主之。然此气有发生之处,有培养之处,有积贮之处。天一生水,肾脏先成,而肾系命
15、门之中,有气息息萌动,此乃乾元资始之气,内经所谓少火生气也。此气既由少火发生以徐徐上达,培养于后天水谷之气而磅礴之势成,绩贮于膺胸空旷之府而盘据之根固。是大气者,原以元气为根本,以水谷之气为养料,以胸中之地为宅窟者也。系统阐释胸中大气的功能张锡纯在内经和医门法律的基础上,结合自己长期的临床实践经验,首次系统地阐释了胸中大气的功能。他说:且细审以贯心脉,而行呼吸之语,是大气不但为诸气之纲领,并可为周身血脉之纲领矣。他又说:夫均是气也,至胸中之气,独名为大气者,诚以其能撑持全身,为诸气之纲领,包举肺外,司呼吸之枢机,故郑而重之日大气。他进而又说:迨临证细心体验,始确知于肺气呼吸之外,别有气贮于胸中,以司肺脏之呼吸。而此气且能撑持全身,振作精神,以及心思脑力官骸动作,莫不赖乎此气。此气一虚,呼吸即觉不利,而且肢体瘦懒,精神昏馨,脑力心思为之顿减。若其气虚而且陷,或下陷过甚者,其人即呼吸顿停,昏然罔觉。尤为可贵的是,张锡纯还首次用气化学说解释了胸中大气主持全身之气的道理。他说:人之胸中上不通咽喉,下有膈膜承之,与膈下脏腑亦不相通,此中所积之大气,何以能主持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