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技术下古籍档案管理系统的开发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信息技术下古籍档案管理系统的开发研究.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基于信息技术下古籍档案管理系统的开发研究长期以来,古籍的保护和修复工作落后于其他行业的发展。古籍修复人员依旧奇缺,大量古籍无法得到及时修第。同时,古籍的管理工作和修复工作不能有效的结合起来,不能制定具有长远意义的古籍修复计划。古籍修复工作的传统工艺流程中含有大量隐性知识,这些知识难以提取和传承使得古籍修史事业的发展及古文化典籍的修堂效率出现瓶颈。本文基于信息管理、知识管理理论,通过挖掘占籍修复工作流程和其中存在的隐性知识,对古籍修复档案管理系统应有的功能模块进行设计,为古籍修复系统及其档案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实现奠定基础。古籍是不可再生的重要文化资源,而这些资源若不加紧修复是我们民族的重大损失。据
2、粗略统计的数据,目前全国公共图书馆藏有各类古籍2717.5万册件,其中珍稀善本古籍229.5万册件,这些现存古籍有很大部分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破损状况。复旦大学特藏部吴格先生调查统计中,全国47所公共、高校图书馆所藏占籍有10%到70%程度不等的破损现象。这样的损失是惊人的,也是让人极为痛心的。这些数字能够非常直观的显示出占籍修复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传统古籍修复工作有的没有档案记载,丢失了很多珍贵的历史修复信息,给世人留下遗憾。有的记录传统占籍修复档案主要采用手工记录的方式,这样的方式不仅工作量极大,同时在安全性、即时性、共享性、速度上都无法与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档案管理系统相比。利用计算机技术对
3、古籍修复工作进行管理、促进古籍修复工作管理的科学化自动化,将成为古籍修复行业发展的趋势之一。古籍修友管理系统的高度信息化,使得古籍修复信息和知识的保存和传播更为高效。下文依次分析古籍修复工作的工作流程和古籍修史过程中包含的隐性知识,依此设计古籍修复档案管理系统应有的功能模块。这些设计的功能模块在今后实现过程中起到指导作用,且动态修改直到符合修第单位或古籍修复专家要求为止。1古籍修复的典型工作流程11待修复古籍的出库记录古籍一般都是极为珍贵的文物,所以古籍出库的登记是个非常重要的工作。出库需要记录提取古籍的人员姓名、日期、拟修复完毕归库时间等出库信息单。1.2 修更方案拟定与审核根据破损、材质及
4、修复标准的不同制定不同的修组方案,小组或者专家组讨论制定合理修复方案。由修兔人员执行修复操作。13执行修免方案,专业人员开展修复工作修匏过程是师徒制传授技能的最重要过程,此过程可能借助一定的数据挖掘手段,将修复过程记录下来以备将来回顾或作为教学视频。1.4 修复成果审核若是通过审核则直接归库,若没有通过审核,重新开始第2、3步。此过程根据国家既定标准审核是否修复达标。1.5 归库此步骤需要填写详细的归库单、归库日期、修复人员姓名、修复成果甚至可以包括一些心得体会等。此步骤可以让今后修复人员能对以往己修复的古籍状况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从中学习以往的修复经验,便于开展二次修更等。具体工作流程图见下图
5、1所示:图1典型古籍修复流程图2古籍修复工艺流中的知识挖掘与管理2.1 修复方案的制定此步骤含有大量的显性知识,有已经成型的成熟方案供修复者选择。同时,如破损情况比较特殊,则需要结合多种修复方案形成新的修复方案。如果形成的新方案相对典型则考虑将此方案归纳总结以便今后更有效的应用。2.2 修复方案的审核此步骤需要依据破损状况给予适当评级,可参考的标准包括古籍特藏破损顶级标准。有经验的修匏专家能够迅速的判断出修复方案在将来修复过程中会遇到的困难,专家会根据具体情形预判方案的可行性,这些经验是非常典型的隐性知识。这些隐性知识的显性化和有效传播是我们面临的巨大挑战。知识挖掘(KM)技术和数据挖掘(DM
6、)技术是知识发现(KDD)的核心技术,人们通过数据挖掘和知识挖掘,预测未来趋势及行为以求做出前瞻的、基于知识的决策。我们利用知识挖掘对于隐性知识的关注,将古籍修复过程中的隐性知识作为挖掘的对象。具体来说,即通过知识挖掘技术,挖掘存在于古籍修复过程中的隐性知识,使其变为可操作的、便于理解的知识和规律。2.3 修复过程中的隐性知识挖掘此过程的操作往往需要长时间的练习才能做好,此过程中的一些经验窍门是我们的修复工作人员长期总结和实践得出的。同时,难点是他们非常难以叙述清楚,非常难以显性化,所以此过程采用数码拍照的方式,将修复过程整理成文字记录的方式,专家间讨论,形成文字材料的方式等以供后来者观摩学习
7、。2.4 修复成果的审核审核标准可根据文化部颁布的古籍修复技术规范与质量要求。这些质量要求及其标准是每一个古籍修复从业者需要熟悉的重要文件。但是,审核是一项非常严谨而技术含量很高的工作。审核工作通常由修复专家完成,这些专家有非常丰富的经验和足够多的知识储备。所以审核这一过程包含很多的显性和隐性知识。我们通过知识挖掘等技术尽可能的从这些专家的审核过程中挖掘出更多的知识、规律,并尝试将其转化到信息管理系统开发之中。3古籍修复档案管理系统功能模块构想3.1 古籍信息功能模块此功能模块不仅要求能够查到相应古籍的信息,同时应有出库单信息的填写,归库单信息的填写等功能。系统的核心功能是对古籍修爱档案的管理
8、,所以古籍信息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期待在系统中搜索某一古籍,那么此古籍的基本信息、破损信息、修复信息、修复历史等能够非常有条理的呈现。拟定此模块的控制权限应该由系统管理员拥有,其他修复人员等无权限操作古籍信息。此模块方便将古籍的信息通过数字化的方式储存起来,代替人工的杳阅的传统方式,提高查阅、管理效率。有助于修复人员了解古籍的修复历史和修复价值。这些古籍的基本信息也是非常有价值的学问,将其分类存储起来,方便学者的调查研究,将知识有机的管理起来。3.2 古籍修友方案功能模块修复方案是修第过程中的指导和总体规划。它是古籍修友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可以说是最为重要的部分。此模块应具有以下功能:
9、完备的方案库,方案推荐,方案审核,新方案提交,新方案审核,新方案入库。对于比较典型的古籍修生可尝试使用推荐方案,对于不成熟方案可以申请专家审核,对于新开发出来的方案,可以提交给专家审核,之后纳入已成熟方案以方便推荐给其他修复人员03.3修复成果审核模块此模块的权限将分配给修复专家,他们根据自己的经验以及具体的国家标准审核已修复的古籍。达标的直接归库建档,不达标的给出参考意见,由修复人员返工。由于古籍修复质量鉴定通常需要专家的直接观察,所以此模块的另一重要功能是给专家分配审核任务,专家领受任务后,自行提取修复完的古籍进行鉴定,之后将鉴定结果反映到系统中。用这种方式反馈给修复者,这样的分工提高了修
10、复者和专家的工作效率,让他们能各司其职,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3.4 己修复成果档案归档模块国内已有很多学者悉心探讨过古籍修复档案的重要性和内容设置问题。占籍修复档案应包含以下内容设置:(1)古籍的基本情况;(2)修复方案;(3)修复经过;(4)修复前后图片和资料;(5)修复质量鉴定;(6)修复经验。笔者认为,上述6项确实使得档案的信息十分完备,但是它也使得档案显得过于臃肿。我们将档案归档模块作为第一个模块的补充,使其和档案信息即独立又相联系,这样系统负荷小,同时填写档案的人员工作量也相应减少,有利于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因此笔者认为应包含以下功能:体现国家古籍修复档案标准的档案模板,按照此模板将
11、每次的修复过程、遇到的问题、总结的经验友好的呈现出来。同时应具备基本的增改查功能,以方便今后查阅。3.5 按照古籍信息分类的视频、图像、文字资料模块此模块将收录以往修复成功案例的修免过程中记录的图片、视频等,同时辅以文字信息将此模块的学习功能最大化。同时拥有检索功能,修复学员可以按照关键字检索的方式从这里得到丰富的学习资料。拟计划根据古籍的基本信息分类以便于学员查找相应资料。3.6 知识共享及常见问题模块此模块应包含以下功能:普通修史人员拥有提问、回答、沟通交流的权限。修复专家在这里可以开辟特定的问题回答版块,方便新手及时向专家请教。拟以论坛形式呈现,拥有专家提问区、常见问题解决办法、心得讨论区等。修复人员通过在此版块的交流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考虑到其他国家图书馆和其他的古籍修组专业网站的可参考价值,本模块拟给出其他有价值信息的链接地址。修生人员有任何在本系统内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通过以上链接同其他专业机构联合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案。5小结在今后古籍修复档案管理系统的设计实现过程中,以上六块还是要通过不断的分析总结迭代出更为合理更为高效的功能模块。在信息化系统化的趋势下,结合知识管理理论开发出更为理想的古籍档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