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版古代哲理诗鉴赏题专练.docx
《名校版古代哲理诗鉴赏题专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校版古代哲理诗鉴赏题专练.docx(29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名校版古代哲理诗鉴赏题专练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劝学【唐】孟郊击石乃有火/不击兀无烟。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蔽月山房【明】王守仁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若有人眼大如天,当见山高月更阔。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首诗前两句认为,只有击打石头,才会有火花;如果不击打,连一点儿烟也不冒出。B.第二首诗前两句认为,山离得近,月亮离得远,就觉得月亮很小,就有人说山比月亮大。C.第一首诗五六句认为,世间万物都有自己的运势,其他人得到了一切也比不上我的才能。D.第二首诗三四句认为,如果有人眼光开阔长远,便会发现不
2、仅山高,而且月亮更为广阔。2,哲理诗是表现诗人的哲学观点、反映哲学道理的诗。这种诗深沉浑厚、含蓄隽永,多将哲学的抽象哲理含蕴于鲜明的艺术形象之中。请简要分析这两首诗分别表达了什么样的哲理。【答案】1、C2劝学:要趁着年轻多读点书,错过了最佳的学习时间,想要重来,也不会有机会了,毕竟时间不等人,没有人能够永远少年。蔽月山房:看待人或事不能仅依靠主观意识,不能被表面迷惑,不能目光短浅,否则会产生错误的认知。应当了解事物的真相,应当心胸开阔,这样你的世界就更大。二、阅读下面的词,完成下面小题。浣溪沙菊节(宋)苏轼缥缈危楼紫翠间,良辰乐事古难全。感时怀旧独凄然。璧月琼枝空夜夜,菊花人貌自年年。不知来岁
3、与谁看。(1)本词是苏轼在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重阳节前一天与杨绘分别时所写词中一词点出重阳的时节J一句暗示了分别。(用原词、原句回答)(2)本词充满理趣,多处体现出哲理性思考,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答案:(1)菊花感时怀旧独凄然(2)良辰乐事古难全,美好的时光和欢乐的事情不能两全,表达对自然与人生的美好不能共存的思考,耐人寻味:璧月琼枝空夜夜,菊花人貌自年年,别后明月、玉树无人欣赏,花开依旧,人貌已非,写出物是人非的人生感慨;不知来岁与谁看,不知来年,我将跟谁一道赏观,写出对人生无常、佳期难再的思考。翻译:高楼缥缈在紫绿双色之间,良辰与乐事都凑齐全,从古至今,着实很难。感时怀旧,独自凄
4、然。圆月和玉树只闪现于夜夜,菊花与人貌却经行在年年。不知来年,我将跟谁一道赏观。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西睦秋日即事周密络纬声声织夜愁,酸风吹雨水边楼。堤杨脆尽黄金线,城里人家未觉秋。注睦:田间的土填子,小堤。络纬:虫名。俗称络丝娘、纺织娘。夏秋夜间振羽作声,声如纺线,故得此名。15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标题中的即事一词意为就过去的事物、情景做诗文或绘画。B.织夜愁既回应了络纬,又暗指纺织女的夜愁如织物般纵横交错。C,酸风的出处是李贺的金铜仙人辞汉歌,意指刺人的凉风。D,黄金线可制成美衣华服,抵御秋寒,所以城里人家不觉秋已到来。16 .鉴赏宋诗往往要从理
5、性上把握,请结合内容,谈谈本诗写了秋季哪些特有的情景?总结出了生活中的什么道理?给了我们哪些启示?(6分)参考答案:15 .C(A即事就眼前的食物情景做诗文;B暗指纺织女的夜愁错;D黄金线指的是堤岸上的杨柳枝叶变黄。)16 .(1)前三句写了秋季特有的场景:络纬在夜里振翅做声,声如纺线(1分)小楼里凉风将雨点吹拂到人身边(1分)堤岸上的杨柳已经枝老叶黄了(1分)道理:这些场景都是生活中常见的,但城里人家,因为远离了自然生活,往往不能及时感知季节的变化。(1分)启示:生活中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一叶知秋,能从小事物中感受大变化;要善于观察生活,归纳思考。(每点1分,答出2点即可)阅读下面两首诗,
6、完成各题(甲诗)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正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乙诗)桂源铺杨万里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声日夜喧。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溪水出前村。(注释)堂堂:形容阵容或力量壮大。18.这两首诗都用到的修辞手法是o(甲诗)后两句用放拦这两个动词,生动地写出了山山相连的特点,富有情趣。(乙诗)前两句用“”这两个动词,形象地描绘了溪水奋力前行的画面。(3分)19,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两首诗都是哲理诗,通过某一现象揭示一定的人生哲理,给人以启发。B.(甲诗)前两句是描摹,后两句是议论,诗人借助一系列的景物描写,通
7、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创造了一种深邃的意境。C.(甲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写法,实写翻山越岭,虚写人生中的困难一个接着一个。D.(乙诗)蕴含的哲理是: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只有不畏艰难、奋勇向前,才能战胜困难,取得胜利。20、这首诗让你领悟到哪些人生哲理?请至少写出两条。【答案】18 .拟人奔喧根据赚得不许这些人性化词语,可知两首诗均采用了拟人的修辞。乙诗前两句说万山阻拦溪水向前奔,溪水在山间不停穿梭喧闹,故描绘溪水奋力前行的词语的奔喧。19 .BB项前两句是描摹,后两句是议论的论断错误,应该是:前两句是议论,后两句是描摹。20人们无论做什么事,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要有充分的估计,不要被眼前的顺境所迷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名校 古代 哲理 鉴赏 题专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