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炎死后的中国天下大乱了300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司马炎死后的中国天下大乱了300年.docx(12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司马炎死后的中国天下大乱了 300年1 .晋武帝司马炎到底怎么样一统天下后,晋武帝司马炎特别得瑟,认为他建立的功业不在汉高祖、汉 光武帝之下。有一天,司马炎问大臣刘毅,卿以为,我可以和汉朝哪个皇帝相比?面对自视甚高的司马炎,刘毅直言道:“陛下与桓灵二帝(东汉时期的昏 君)是一类。”司马炎有点儿不乐意,说,你这也太不给面子了,我虽不及古人之德,但 也不至于像他们那样不堪吧。刘毅接着说,桓帝和灵帝卖官得到的钱收归国库,可您卖官得的钱都进了 自己的口袋,如此看来,您还不如他们。听到刘毅这番不留情面的贬损,司马炎没有勃然大怒,反而自嘲道:“桓灵在位时,没人敢这么说话,我有像你这样的直臣,还是比他们强多
2、 了。”司马炎绝对想不到,这个新生的大一统王朝,在他身死之后,只勉强维持 T 27 年。2 .在生命最后十年,司马炎的威望达到了顶峰晋咸宁五年(279年),镇守荆州的大将杜预多次上书,向司马炎陈述灭 吴大计,请求发兵攻吴。自从继承父祖基业、代魏建晋以来,司马炎对伐吴一事有些犹豫,先后推 迟了十余年。这一方面是因为北方胡人不断举兵,各地零星爆发叛乱,另一方面,也是 由于“腹心不同,公卿异议”,朝中主战派与主和派意见不合。但司马炎已在暗地里做好一手准备。他听从老将羊祜临终前的建议,派同样力主伐吴的杜预接替其职务,都督 荆州,安定民心。在长江上游,益州刺史王溶受命修造船舰,组建强大的水军。当时,造船
3、的木屑满江漂流,下游的孙吴大臣发现后连忙捞起一些,带着 去见吴主孙皓,可并没有引起孙吴方面的警觉。这一年,当杜预的最后一封请战表从前线送到都城洛阳时,司马炎正在与 大臣张华下棋。司马炎本来醉心于棋局,对杜预的奏表不置可否。一旁的张华是坚定的主战派。他见状,立马推开棋盘,拱手道:“陛下英明,国富兵强;吴主昏喉残害忠良。现在讨伐孙吴,可以轻而 易举地平定,请您不要再犹豫了! ”在张华等人的劝说下,司马炎终于下定决心。是年冬,司马炎调集晋军的精兵猛将,发兵二十余万,从涂中(今安徽滁 州)、江西(今长江下游北岸淮水以南);武昌(今湖北鄂州)、夏口(今湖北武汉)与江陵(今湖北荆州)等地水 陆并进,大举攻
4、吴。诸路人马中,尤以从巴蜀顺流而下的水军为强。正所谓,“王溶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晋军战船攻破吴军横断江路的铁锁铁锥,直指孙吴都城建业(今江苏南 京)。开战仅仅几个月后,公元280年三月,王溶率领的晋朝水师浩浩荡荡东 进,攻破石头城。吴主孙皓赤裸上身,口衔玉璧,手牵着羊,出城投降。大军压境之下,割据江东的孙吴灭亡,三国重归一统。为了彰显功绩,司马炎改年号为“太康”。孙吴的末代君主孙皓一向荒淫残暴,他被俘到洛阳后,还不忘耍嘴皮子。司马炎接受孙皓拜见时,对他说:“我安排这个座位等你来朝见,已经很 久了。”孙皓不服输,答道:“我在江东也设了同样的座位等待陛下呢!”司马炎似乎没把手下败将的话放
5、在心上,他给孙皓取了一个讽刺的爵号 “归命侯”。作为被俘虏的亡国之君,孙皓最后几年都在洛阳度过。在他来到洛阳的十年前,蜀汉后主刘禅在这里安乐地度过了余生。而在孙皓去世八年后,早已退位的曹魏末代皇帝曹奂也得以善终。三国时代,至此终结在司马炎手中。3 .自30岁称帝算起,晋武帝司马炎共在位25年他继承晋王爵位,代魏称帝,摧枯拉朽般地平定乱世,却在历代开国皇帝 中存在感堪忧,甚至贬多褒少。后世提及司马炎,说得更多的,也许是他荒淫风流的后宫秘辛。司马炎热衷于选美,在位时多次下诏,选拔公卿大臣之女入宫,命人将各 地美女大批地送往京城。世家大族女子为逃避入宫,故意身穿粗陋衣服,平时也不敢用脂粉化妆。有的甚
6、至节食服药,以显示出病容,避免被四处寻访美女的宦官看中。平定孙吴后,司马炎的胃口变得更大。他将吴主孙皓宫中的江南佳丽接到洛阳,以此填满自己的占有欲。后宫人数一下子翻了一倍,宫中美女多达万人。司马炎有粉黛近万,自己却不知道该临幸哪个佳丽。他计上心头,命人设计出一辆舒适的小车,用几头强壮的公羊牵引,自己 乘坐着这辆羊车,每天在宫苑中闲逛。每次羊车停在哪里,他就去这个宫里找乐子。后宫女子为了吸引羊车来找自己,也想尽法子,她们在门上插上竹枝,在 地上洒盐水。羊喜欢盐水的味道,常会停下吃食,如此,皇帝就来到了美女的面前。于是,宫中出现了群芳争宠、羊车望幸的场面。然而,在放飞自我之前,司马炎一度也有“大弘
7、俭约”的一面。司马炎即位晋王之初,曾倾尽府中所藏珠玉古玩之物,赐给朝中大臣。别人献给他的宝物“雉头裘”,他认为这是“奇技异服”,下令在殿前将 其当众烧掉,充分发挥节俭的带头作用。当时,司马炎连牵牛用的缰绳这种小事都要上心,下令以麻代丝,表示节 约。朝野上下对他多怀拥戴之心。一统三国后,司马炎则为减少国家开支,进行裁军。西晋初年,由于三国乱世带来的弊端,冗官冗员现象极其严重。司马炎曾向朝臣询问为政得失,大臣傅咸上书说:“如今,国家与百姓财用匮乏,是由于设官太多,户口只有汉代的十分之 一,设置的郡县却多于汉朝。设立的军府有上百个,还有公、侯、伯等各级诸侯设置自己的官吏。官禄和经费都出自百姓,这是百
8、姓贫困的原因。当务之急,应是并官息役,上下务农而己。”晋朝官员们经过讨论,提出了减少一半州、郡、县各地政府官吏的意见。司马炎虽没有完全采纳他们的建议,但在280年平吴后,他下了一道诏 书,进行“精兵简政”的改革。他说:汉末以来,州刺史既要管民政,又要管军队,现天下合一,应止息干戈。 州郡两级政府都撤销军队,只设武装吏员,大郡一百人,小郡五十人。司马炎裁撤地方军队的做法,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更多人得以摆脱兵役, 回家耕田垦荒。一个短暂的“盛世”随之到来。4 .司马炎统治时期的所谓的“太康之治”司马炎统一天下后,开创了长达十年的繁荣盛世,使久经战乱的百姓得以 安居乐业,史称“太康之治”。平定孙吴后,
9、司马炎颁布占田令,在全国推行占田课田制。占田课田制,由曹魏的屯田制发展而来。在这一田制下,一夫一妇之家可占田IOO亩,其中课田70亩,按一定数 额交纳田租。虽然劳动者仍被束缚在土地上,有较强的封建依附性,法律也不允许他们 逃亡,但总归比屯田制下租役繁重的屯田客自由一些。很多逃亡的隐匿人口接受编户,参与西晋初年的经济建设,解决长年战乱 带来的经济凋敝。史载,从公元280年灭吴到290年西北发生自然灾害前,十年间,晋朝百 姓生活安定饱足,迎来了东汉末年以来最好的时代。灭吴后的两三年内,晋朝人口就增加了 130多万户。当时,“天下无事,赋税平均,人咸安其业而乐其事”(晋书食货 志)。农民安于耕作,牛
10、马遍野,田园丰收,余粮都剩在田里;外出住宿时,大门可以不关;谁家有了匮乏,出门在外就可以得到帮助。民间流传着一句谚语:“天下无穷人。”西晋初年,除了经济繁荣带来的人口增长外,还有少数民族内迁,填补了 三国战乱带来的人口空缺。晋武帝在位时,对少数民族采取怀柔、招抚政策,以匈奴、鲜卑、羯、 氐、羌等为主的四方民族纷纷内附于晋,形成了一股少数民族内迁的潮流。人口大量增加,是太康之治的标志之一。在天下一统的盛世中,四夷宾服,万民归心。司马炎深醉其中,并没有意识到隐患。当时归附的匈奴贵族刘渊,相貌魁梧,勇力过人,在洛阳当人质时深得司 马炎的器重。朝中大臣王浑等人多次举荐刘渊,提出让他带兵平定凉州的叛乱,
11、但因为 刘渊出身匈奴,被其他大臣反对,司马炎才无奈作罢。司马炎的弟弟、齐王司马攸却对刘渊颇为忌惮,他对司马炎说:“陛下如果不除掉刘渊,恐怕并州(当时匈奴的势力范围)不能够长久安 定。”多年后,刘渊成为五胡中起兵反晋的匈奴首领。5 .司马炎立储的失误司马炎最后十年的为政举措可谓褒贬不一,而他立储时的昏耳贵之举,更是 让人诟病。被史书评价为“明达善谋”的晋武帝,偏偏选了一个傻儿子司马衷(晋惠 帝)当接班人,这可能出于他心中的小算盘。历史上,司马炎继承晋王之位,并非一蹴而就。当初,司马炎的祖父司马舞发动高平陵之变,为司马氏篡夺曹魏大权铺平 道路。在司马懿去世后,执掌大权的是其长子司马师,后来由于司马
12、师暴毙而 亡,没留下后嗣,才由其弟司马昭继任。司马昭因哥哥的意外去世得位,迫于政治压力,或出于人之常情:将自己喜爱的次子司马攸过继给了己去世的司马师,继承兄长的爵位。前文提到的这位司马攸,在史书中评价颇高。时人称其“性孝友,多才艺,浦和平允,名望过于炎”。这是说,在很多人看来,司马攸比哥哥司马炎还要优秀,堪称司马家最靓 的仔。司马昭对兄长司马师十分思念,也很看好司马攸,经常说:“天下者,景王(司马师谥号)之天下也,吾摄居相位,百年之后,大业 宜归攸。”可见司马昭有意让次子司马攸当接班人,让权力名义上重归司马师一脉。但是,司马昭的亲信山涛、裴秀等据理力争,认为“废长立少,违礼不 祥”。司马昭只好
13、放弃这一想法,还是将司马炎立为世子。直到临终前,司马昭还担心儿子们反目成仇。将司马炎与司马攸叫到床前,给他们讲了西汉淮南王刘长与曹魏陈思王(曹植)的典故,执着司马攸的手托付给司马炎,希望兄弟俩和睦相处。但是,司马昭生前的安排,成了司马炎永远的心结,也让他与弟弟司马攸 始终有些隔阂。司马炎禅魏称帝后,对弟弟司马攸有所防备,没过多久就立了储君。由于当时长子司马轨已经不幸夭折,他只好立9岁的次子司马衷为太子。史载,司马衷生性痴愚。后来有一次,天下闹饥荒,百姓没饭吃,到处都有饿死的人。有人报告给司马衷,他竟然说:“没有饭吃,那他们为什么不吃肉粥呢? (“何不食肉糜? ”)司马衷当太子时,早就有人指出他
14、没有理政能力。晋武帝迫于群臣的压力,组织了一次对太子的“考试”。他召集东宫大小官属,将一些疑难问题写在纸上密封起来,准备当着众臣 的面,让太子司马衷回答。此前,晋朝元老贾充将女儿贾南风嫁给太子,借此进一步攀附皇室。贾妃听说司马炎要对太子进行测试,不由提心吊胆。她知道太子司马衷的底细,以他的水平一定难以作答。倘若司马衷答不出,那太子之位恐怕就不保了。于是,贾南风费尽心机,事先通过东宫官员打听到考题,再请来博学之士 拟就答案,到时让太子照着写。前来帮忙的都是饱学之士,给出的答案多引经据典。一旁的给使张泓知道太子不太聪明,特意将上面引述古义的部分删去。他说,太子平时不爱学习,如果答题时张口都是“子曰
15、”“诗云”,更容 易被人识破,不如用更浅显易懂的语句作答。贾妃听后,不得不佩服,赶紧让张泓将答案改好,交给太子司马衷抄写一 遍,让他死记硬背。等到当场作答时,司马衷通过作弊,顺利过关。史书记载此事时,有不少含糊不清之处,比如贾妃如何得到密封的考题, 就十分值得怀疑。知子莫若父。或许,司马炎早已知道司马衷天生愚钝,他表面上是被蒙骗,实际上是睁 一只眼闭一只眼,故意让太子蒙混过关。即便是在人生的最后十年,司马炎也有过更换太子的想法。但每次都会遭到皇后与大臣反对,而他对皇位正统的执着,也让他迟迟迈 不开这一步。以至于想废太子,却始终没有废。对此,晋书武帝纪评价道:“夫全一人者德之轻,拯天下者功之 重,弃一子者忍之小,安社稷者孝之大。”晋书成书于唐朝。晋武帝的本纪中,有不少论赞还是唐太宗李世民的 亲笔。李世民本人正是通过杀兄逼父登上帝位,本非皇位的第一顺位继承人。因此,他经常拿司马炎开涮,强烈批评晋武帝晚年失政。没有把皇位让给弟弟司马攸,或选拔更优秀的幼子,而是选了资质平平的 司马衷。李世民对司马炎的评价其实是借古讽今,为自己的皇位做辩护,但司马炎 立储时的昏招,确实让他成了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