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龙范式与流派第一节 话语研究.docx
《刘海龙范式与流派第一节 话语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刘海龙范式与流派第一节 话语研究.docx(12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第一节话语研究【夏日之阳】在本节开始之前,我们有必要把思路梳理一下。学习传播,首先我们要回答的问题是“什么是传播”,但是关于传播的定义众说纷纭,没有一个统一的回答。那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普遍学者都会采用本质主义的定义方式来定义传播。但是这必然会“顾此失彼”并且我们知道,不同的的场景中对传播的讨论,会有不同的侧重点,这极不方便我们进行交流和讨论。所以为了拓展传播学讨论的范围,最大程度上的容纳相关的知识,我们采用话语研究的方式来定义传播学的范畴。这样我们可以兼顾不同情境下传播学的不同侧重点,又可以深入的理解传播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一、本质主义视角定义传播1 .本质主义(1)定义:本质主义是指认为事物均
2、有其本质,可以通过现象的认识加以揭示的理论。持该说者把对象的特性分为本质属性和偶有属性。本质是完全的理想形式,是不容怀疑地真实的,确切的,事物是理想形式的不完全模本,是可争议的,不真实的,不确切的。柏拉图在知识论中,把知识分为两个层次,一种是永远完全的不可见的抽象形式,即原型或本质,一种是可见的可感觉的事物。(2)基本内涵:真知识:把反映了事物本质的知识称为真知识,其他都是伪知识、意见甚至谬误。本质获取:事物的唯一本质不能通过直观和自然观察来把握,只能通过概念的思辨和经验的证实取得。造福人类:一旦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就把握和占有了真理,从而控制事物为人类造福。【夏日之阳】来,先不说别的,啥是本质主
3、义?就是说无论什么事物,就像一个桃子一样。外面是果肉,然后是桃核。那本质就是桃核,从生物基因这个根本上决定了这个东西是桃子。外面的果肉,都是一些现象。我们要对一个事物进行定义,就要破除外面的果肉,诠释出桃胡是什么,甭管他外面是不是被虫子咬了,是不是破皮了。那本质主义的定义方式,就好理解了,就是说揭示出某一事物的完全理想、不容怀疑的内容揭示出来。2 .传播的概念(1)英国学者雷蒙德威廉斯“传播(communication)的词源是拉丁文communis,意指“普遍。因此communicate是指“普及于大众”、“传授”的动作。早期这个词也指道路交通,而且这个观念显得更加具体。(2)其他定义中文单
4、向:中文的“传”和“播”都是单向的。从词源上看,对传播有两种不同的理解,它既可以是“操纵式的传播”,也可以是“分享式的传播:西方单向双向皆可:西方“communication”所指的“普及”、“传递”可以是单向的;对比COminUnity(社区,团体)和communism(共产主义),也可以是双向的,有“共同”共享”之意。(3)出现多种传播的概念的原因本质主义的定义方式大多数学者的定义都采用了“传播是”这样本质主义的定义方式,所以得出了多种传播概念。使用本质主义这一定义方式的原因有二:更“正确”:一些学者认为,他采取的某种定义要比其他定义更“正确”O使用方便:这是一种个人化的研究策略。【夏日之
5、阳】这里有必要跟大家解释一下什么是“个人化策略”。其实很好懂,本质上就是把字拆开来理解“个人化+策略二“个人化”就是以个人为中心,我怎么方便怎么来,完全不考虑其他因素。那策略呢,可以理解为方式方法。那为什么一些学者觉得自己的定义会“更正确”。其实这种思维方式受到自然科学的影响。在自然科学中,因为多数情况下存在着大家认可的统一的数据获取方式和判断结果的标准,所以我们可以通过比较,找出个最符合这个标准的解释,它当然比其他解释更“正确”。第二点就很直白了,其实就是“偷懒”,为了研究的方便。所以也说是一种个人为中心的个人化的策略。3 .对本质主义定义的批评(1)在社会研究实践中不能保证更“正确”在社会
6、研究实践中,每个人对同一现象都存在着不同的看法,使这种自封的“标准”得到其他人的认可是本质主义的定义方式必须要解决的问题。(2) “方便”自相矛盾:既然各定义之间没有本质上的真伪,为什么又要采取其中一个定义,而排除另外一个定义呢?如果只是为了使用上的方便,那么这种策略必然给接下来的讨论埋下隐患。【夏日之阳】本质主义很耿直,就是很直白的告诉你,我要把最核心的东西表达出来,我要把我的桃核给你看,为什么我手里的东西是桃子,你手里的东西就不是。我用本质主义的方式能够一语道破传播的本质,但是,因为社会研究和自然科学研究不同,社会研究开放性和包容性更强,所以不能保证在自然科学上成立的标准在社会研究中仍然被
7、认可;其次,使用“方便”,这歌看起来就很随意,所以注定是会留下讨论的隐患的。那为了避免上述困境,我们可以采取另一种更为宽容的态度:既然客观上存在分歧,那么就承认它们。具体怎么做呢?来,我们接着往下看二、话语研究1 .话语研究(1)源起:话语研究源自康德的研究康德对形而上学的种种结论是否可能(人的认识能力)进行了批判。这种批判的重点不是处理事实,而是处理各种可能性的条件或状况。(2)目的关注事件:关注、揭示、反思或批评那些借助语言所构建的或与语言使用相关的实际发生的、特别是那些具有现实社会文化意义的事件,甚至寻求言说方式的创新。关注具体语言实际行动相关:借助各类相关的社会科学的概念和方法,揭示、
8、反思、改造由语言活动所构成的、与语言生活相关的社会文化现实,而不是脱离了语言生活的“社会”、“心理”、“文化现实二【夏日之阳】康德这里在说什么?康德的研究再说,不关注我们获得了什么知识,而是关注我们的知识是在什么前提下获得的,它是否可靠。所以,话语研究的目的也顺承了这种思想,我不需要知道一个字、词、句、篇章或一个语音单位的形式或内容是什么,或者生成的原因、规则是什么,我只要知道他是在什么情境下产生的,对当时的情景有什么意义就可以了。比如说,话语研究者可能试图澄清一篇报道中记者站在谁的立场、采取什么样的价值观、对事物的描写方式和策略,以揭示意识形态、叙事结构、修辞在新闻报道中的作用,而不是直接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刘海龙范式与流派,第一节 话语研究 刘海 范式 流派 第一节 话语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