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院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诊疗方案(2023年版).docx
《中医院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诊疗方案(2023年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院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诊疗方案(2023年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中医院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诊疗方案(2023年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消化性溃疡中医诊疗共识意见(2016年)。主要症状:胃院痛(胀痛、刺痛、隐痛、剧痛及喜按、拒按)、脱腹胀满、嘈杂泛酸、善叹息、暧气频繁、纳呆食少、口干口苦、大便干燥。次要症状:性急易怒、畏寒肢冷、头晕或肢倦、泛吐清水、便滤腹泻、烦躁易怒、便秘、喜冷饮、失眠多梦、手足心热、小便淡黄。具备主证2项加次证1项,或主证第1项加次证2项即可诊断。2.西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华消化杂志编委会消化性溃疡病诊断与治疗规范建议(2010年)。(1)慢性病程、周期性发作、节律性中上腹痛伴反酸者。(2)伴有
2、上消化道出血、穿孔史或现症者。(3)胃镜证明消化性溃疡。(4) X线专贝餐检查证明是消化性溃疡。(二)疾病分期参考内科学(葛均波、徐永健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版)。AI期:溃疡呈圆形或椭圆形,中心覆盖厚白苔,可伴有渗出或血痂,周围潮红,充血水肿明显。A2期:溃疡覆盖黄色或白色苔,无出血,周围充血水肿减轻。H1期:溃疡处于愈合中期,周围充血、水肿消失,溃疡苔变薄、消退,伴有新生毛细血管。1 2期:溃疡继续变浅、变小,周围粘膜皱赞向溃疡集中。S1期:溃疡白苔消失,呈现红色新生粘膜,陈红色瘢痕期。2 2期:溃疡的新生粘膜由红色转为白色,有时不易与周围粘膜区别,称白色瘢痕期。(三)证候诊断1
3、肝胃不和证:胃皖胀痛,窜及两胁;善叹息,遇情志不遂胃痛加重;暧气频繁;口苦;性急易怒;嘈杂泛酸。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3 .脾胃气虚证:胃脱隐痛;腹胀纳少,食后尤甚;大便澹薄;肢体倦怠;少气懒言;面色萎黄;消瘦。色淡苔白;脉缓弱。4 .脾胃虚寒证:胃脱隐痛,喜暖喜按;空腹痛重,得食痛减;纳呆食少;畏寒肢冷;头晕或肢倦;泛吐清水;便澹腹泻。舌质胖,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细或迟。5 .脾胃湿热证:胃脱疼痛,痛势急迫,有灼热感;口感口苦;恶心不适;泛酸;小便色黄短赤,大便粘腻不爽,舌质红,苔黄白厚腻,脉弦滑有力。6 .肝胃郁热证:胃脱痛势急迫,有灼热感;口干口苦;吞酸嘈杂;烦躁易怒;便秘;喜
4、冷饮。舌质红,苔黄或苔腐或苔腻;脉弦数或脉弦。7 .胃阴不足证:胃脱隐痛或灼痛;似饥而不欲食,口干不欲饮;口干舌燥;纳呆干呕;失眠多梦;手足心热;大便干燥。脉细数;舌红少津裂纹、少苔、无苔或剥苔。二、治疗方法(一)辨证论治1肝胃不和证治法:疏肝理气(1)推荐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陈皮、白芍、枳壳、海螺峭、麦芽、三七粉(冲服)、香附、佛手、元胡、甘草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如我院自制制剂柴胡疏肝合剂。(2)针灸治疗选穴:中脱、内关、足三里、阳陵泉、合谷、太冲等。针刺手法以泄法为主,重在泄肝气以和胃气。对于足三里选为佐助之穴,采用补脾以扶助胃气。以上腌穴可以交替针刺。(
5、3)中药穴位贴敷:取中脱、神阙、胃俞、脾俞、天枢五穴进行中药穴位贴敷。吴茱萸、小茴香、细辛、冰片加适量姜汁调成糊状,置于无菌纺纱中,贴敷于穴位,胶布固定。8 .脾胃气虚证治法:健脾益气(1)推荐方药:四君子汤加减。党参、白术、茯苓、厚朴、木香、砂仁、三七粉(冲服)、海螺峭、炙甘草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如院内自制制剂胃炎保康丸。(2)针灸治疗选穴:中脱、内关、足三里、脾俞、胃俞等。针刺手法以补益为主。以上腌穴可以交替针刺。(3)中药穴位贴敷:取中脱、神阙、胃俞、脾俞、天枢五穴进行中药穴位贴敷。吴茱萸、小茴香、细辛、冰片加适量姜汁调成糊状,置于无菌纺纱中,贴敷于穴位,胶布固
6、定。9 .脾胃虚寒证治法:温中健脾(1)推荐方药:黄英建中汤加减。黄芭、党参、白芍、白术、陈皮、干姜、白及、三七粉(冲服)、茯苓、大枣、饴糖、甘草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可联合口服黄英生脉饮及补中益气丸。(2)针灸治疗选穴:足三里、血海、关元、天枢、里内庭、脾俞、章门等。针刺手法以补益为主。以上月俞穴可以交替针刺。(3)中药穴位贴敷:取中脱、上脱、胃俞、脾俞、足三里五穴进行中药穴位贴敷。吴茱萸、小茴香、细辛、冰片加适量姜汁调成糊状,置于无菌纺纱中,贴敷于穴位,胶布固定。10 脾胃湿热证治法:清中化湿(1)推荐方药:清中化湿汤加减。苍术、厚朴、半夏、陈皮、黄连、竹茹、慧茂仁
7、、茯苓、枳壳、桅子、黄苓、莱瓶子、鸡内金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如我院自制制剂清中化湿丸。(2)针灸治疗选穴:选内关、中脱、阴陵泉、太冲、内庭等穴,针刺用泻法。以上月俞穴可以交替针刺。(3)中药穴位贴敷:取中脱、神阙、天枢、胃俞、脾俞五穴进行中药穴位贴敷。黄连、黄苓、乳香、没药、冰片加适量姜汁调成糊状,置于无菌纺纱中,贴敷于穴位,胶布固定。11 肝胃郁热证治法:疏肝泄热(1)推荐方药:化肝煎加减。桅子、丹皮、青皮、陈皮、浙贝母、黄连、海螺箱、白及、三七粉、茯苓、甘草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如丹桅逍遥丸、利胆和胃丸(本院自制制剂)。(2)针灸治疗选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医院 消化 性溃疡 中医 诊疗 方案 2023 年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