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罐与铁罐》文本教学解读与学习活动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陶罐与铁罐》文本教学解读与学习活动设计.docx(11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陶罐与铁罐文本教学解读与学习活动设计一、整体把握,关注内容陶罐和铁罐以两只罐子为线索,在生动的故事情节中,在通俗的语言环境里,在差异的对话争辩中,蕴含的道理跃然纸上。读着读着,仿佛眼前真如同出现了国王御厨里的两只罐子,一只是陶的,一只是铁的。铁罐主动挑衅,傲慢无礼,争得面红耳赤,而陶罐始终谦虚、友善但不软弱。文章虽然简短,但是陶罐与铁罐的态度差异通过人物语言表现得非常明显,这和最后的结局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本文在结构上安排比较紧凑,前半部分(19自然段)讲述了骄傲的铁罐傲慢无礼奚落陶罐,而陶罐始终宽容、克制,争辩几句后便不再理会。后半部分(1017自然段)讲许多年过去了,当人们挖掘出陶罐的时候,
2、陶罐完好如初依然朴素、美观,而铁罐却连影子也见不到了。对于小学中年级的学生来说,字词仍是重点。本课中重点应指导“懦、尘、骄、傲、谦”这几个易错的字,可以采用形近字比较、编口诀等方式来呈现。“懦”字读作“nub”,“尘”是翘舌音,上部中间是竖、不是竖钩,“骄”字右部第一笔是撇,不是横;“傲”右部“敖”的左部下面不要写成“方”。很多人都觉得寓言的价值往往在于它的寓意,而忽视了寓言形象。如果只是这样来对待寓言的形象,学生就只能获得几条抽象的教训。本文对中学生而言,在寓言内容情节的理解上是不难的,应该关注寓言表现的鲜明而生动的艺术形象。本课是部编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二篇,是一篇精读课文。本组单元
3、的导语提出:“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课后题提示:“结合课文中描写陶罐、铁罐神态和语言的语句,说说陶罐、铁罐的性格有什么不同,再分角色朗读课文。”在本篇寓言的学习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紧紧扣住陶罐和铁罐的语言对话,感受如何通过动作、神态等描写表现人物形象,表达人物情感,积累语言。在教学中可以给出学生摘录语句的线索:对话铁罐陶罐第一次语言你敢碰我吗不敢神态傲慢谦虚第二次语言神态第三次语言神态第四次语言要把你撕成碎片神态不再理会二、聚焦对话,勾勒形象在初步把握寓言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如何让艺术形象鲜明丰富起来?对陶罐和铁罐的几次对话的进一步分析便直指核心。因此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联系上下文理解表现
4、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句,体会其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根据学情分析,学生对文本中一些词语的理解存在困难,我们可以通过查工具书和联系上下文理解“奚落、谦虚、傲慢、懦弱、相提并论”等词语的意思。“奚落”是整个寓言故事的出发点,也是整个文章的文眼。“奚落”是指用尖酸刻薄的话讽刺别人,使人难堪。铁罐是如何奚落陶罐的?陶罐如何应对奚落?这便是贯穿对话内容自始至终、直接指向中心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联系下文到对话中去体会。1铁罐奚落陶罐1“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2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3 .“住嘴!”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跟我相提并论!”4 .“和你
5、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罐说,“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四次对话,四次奚落,由傲慢一轻蔑一恼怒一怒不可遏。铁罐的内心活动一次比一次丰富,火药味一次比一次浓烈,所表达的语言一次比一次尖刻。起初铁罐将对方称之为“陶罐子”,这种称呼与“陶罐”有区别吗?在这里,这“子”的味道刻画了一个极度瞧不起对方的铁罐形象。后来铁罐在陶罐质地不如自己的客观前提下挖苦对方。在“敢不敢互相碰撞”问题上充斥着挑衅。“你怎么敢跟我相提并论!”中的“敢”和“你算什么东西!”中“算”这些字用得准确精彩,铁罐用自己的长处贬低对方的短处,自以为是到了极致。从以上神态和语言中,我们充分感受到了铁罐的目中
6、无人、横行霸道,其实再仔细研读,你会发现另一处秘密:那就是铁罐说的每一处语言都是以“!”结尾,作者黄瑞云很善于使用标点符号传达丰富内涵。这里是一个对话表达的生长点。根据对话展开情节的特殊性,在理解两个罐子内心活动的基础上,此处是激发学生朗读热情的重要环节。扮演角色朗读的前三次对话都有相当明显的神态词凸显形象,而唯独第四次没有说明,可引导学生从语句中体会用什么语气来读,紧扣心理线索,在脑中勾勒人物形象。1句“你敢碰我吗?”语调上扬,傲慢至极;2句“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语调下沉,强调懦弱,不屑一顾;3句“住嘴!”声高气粗,铁罐恼羞成怒,情感激愤达到了一个高度;4句“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
7、碎片!”语调紧凑上扬,此时的铁罐恨不得一下子把陶罐碰得粉身碎骨,已经到了怒火中烧的地步。2陶罐面对奚落的谦逊1“不敢,铁罐兄弟。”陶罐谦虚地回答。2 .“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3 .“何必这样说呢?”陶罐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4 .陶罐不再理会铁罐。对待四次言语的挑衅,面对轻蔑的神情,陶罐始终表现谦虚和友好。谦虚是指虚心,不自满,肯接受批评。文中指陶罐认识到自已易碎的缺陷,而不愿与铁罐相撞。一声“铁罐兄弟”、一句“和睦相处”,体现出陶罐能正视自己的缺陷、自己的短处。在对待铁罐
8、指责懦弱的时候陶罐表现的是宽容、礼貌、自尊。自尊表现在与铁罐争辩时有理有据。当铁罐骄横地斥骂陶罐并表示要把它碰成碎片时,陶罐选择“不再理会”,这其实是一种无声的抗辩,陶罐的形象显而易见。此处语言描写所呈现的符号不再是激烈的“!”而是平和友善,娓娓道来的”陶罐的话语可以增加语言训练点:陶罐的第3句话,可以让学生尝试加上神态描写,让人物形象更加栩栩如生。还可在2处引导学生想象体会“”的内容。比如可以是“我比你美观。”“你会被氧化了,我永远不会。”综观陶罐的言行,可知陶罐是一个谦和宽容的形象,自然语言也是平和讲理,语气自然平稳。“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懦弱。”面对铁罐的目中无人,陶罐据理力争,强调了
9、并不懦弱,呈现陶罐内心的坚强。第10自然段是过渡段,时光飞逝,世事变迁,往事已成历史,“流逝、覆灭、倒塌、厚厚的尘土”等词语告诉我们许多年代已经过去。这段文字除了表示证明时间变迁之外还表示时间过了很久,除了直接写“五年过去了,十年过去了,一百年过去了”还可以写一些如“王朝覆灭、宫殿倒塌”等具体的事物,更能让读者进入情境,带来更多的想象空间。文本的后一部分通过鲜明的对比反差来告诉人们谁更强大,更经得起岁月、风雨的考验。这段文字除了宜接赞美陶罐光洁、朴素、美观外,还通过陶罐与人的对话来表达陶罐的好品性。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第16自然段“谢谢你们!”陶罐兴奋地说,“我的铁罐兄弟就在我的身边,请你们把它掘
10、出来吧,它一定闷得够受了。”陶罐还是一如既往的友善、平和,有情有义还惦记着“铁罐兄弟”,可是铁罐却已不复存在、销声匿迹。“翻来覆去,把土都掘遍了”说明找的时间长,找得很细心,但仍不见铁罐的影子。此处还通过一些对人的语言、神态、动作的侧面描写(如:惊讶、高兴地叫起来、捧起、小心点、千万别把它碰坏了等)突出了陶罐的价值,也与之前铁罐的奚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让文章的寓意变得更加深刻。(三)关注表达,发现特色作者黄瑞云在这篇寓言故事中,通过陶罐和铁罐之间鲜明生动的对话,以及最后陶罐与人们间的对话,将两个艺术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文本的一大特色是对比描写。1态度上的对比:骄傲与谦虚;2 .称呼上的对比:
11、“陶罐子、懦弱的东西”与“铁罐兄弟、我的兄弟铁罐”;3 .语气上的对比:“!”与;4 .结果上的对比:“陶罐的光洁、朴素、美观”与“铁罐的无影无踪”。这个故事,没有用总结的方式把道理点出来,而是通过展示不同的结局来让读者自己品悟。两种结局两个对比点“它就像当年一样光洁、朴素、美观”“把土都掘遍了,但是连铁罐的影子也没见到。”其实这正是各自的长处与短处。而这层意思正是当年陶罐可能想说的,对应于文中第5自然段的“再说”可是被铁罐无理打断,再也没办法说了。有意思的是还有一个隐藏的对比。“用不了几天,你就会成为碎片,消失掉。”这是铁罐当时傲慢的语言,这与下文描写“铁罐影子也没见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自
12、取其辱。在这样的照应对比中,两个截然不同的形象便跃然纸上。说到艺术形象,我们不难发现编者在文本呈现之外,还根据三年级学生初学习作的心理特点配了插图,生动的画面有助学生在说中想象人物的神态语气,捕捉人物的心理,促进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和感悟,进而培养他们细致的观察习惯和细腻且丰富的美好情感。学习过程设计一、学习目标1认识“陶、罐”等10个生字,会写“骄、傲”等11个字,会写“骄傲、国王”等词语。2 .结合课文相关词句,了解陶罐和铁罐不同的性格特点。分角色朗读课文。3 .默读课文,能说出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的故事,懂的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4 .能说出“阅读链接”中的北风和课文中的
13、铁罐的相似之处。二、教学要点1 .生字识写课文21个生字,10个要求会读、11个要求会写,其中,“骄”“谦”“虚”“懦”“弱”“何”“代”“价”既要求会读,又要求会写。要求会读的字中,要注意“懦”是鼻音。要求会写的11个字中,“骄”“谦”“懦”“弱”“何”,代”“价”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注意左窄右宽;“尘”是上下结构的字,上面的“小”不带钩;“傲”“哟”是左中右结构的字,注意不要写得太宽;特别要注意两个笔画多的字“谦”和“懦”,“谦”字容易漏掉右边的“横”,“懦”字要注意右边雨字头中“横钩”。2 .课文朗读本文内容浅显易懂,语言描写突出。教学时,以读代讲更容易让学生体会到人物鲜明的个性。首先
14、,在学生自读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聚焦人物对话,读出言语背后含着的意思。然后,可通过陶罐和铁罐的语言、神态对比,通过分角色朗读,读出人物鲜明的个性。接下来,可以进一步合作探究,引导学生梳理铁罐的情感变化线索“傲慢一轻蔑恼怒一怒不可遏”,并进一步读出或者表演出人物的内心变化。最后,根据感情变化线索有感情讲故事或者合作表演故事,内化语言,练习表达。3 .理解寓意聚焦陶罐和铁罐完全不同的结局,引导学生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和见解。如,要谦虚,不要骄傲;要多看别人的长处,正确对待自己的不足;骄傲的人下场可悲等等。4 .迁移学法在学生理解了文章的寓意之后,引导学生阅读北风和太阳,从中
15、感悟寓言;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回忆以前阅读过的寓言故事,梳理寓义,从而进一步理解寓言故事的文体特点,为后面阅读和编写寓言故事积累经验。5 .练习表达通过不同的途径练习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如通过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情感线索来练习讲述故事;再如引导学生发现语言描写时提示语在不同位置时的不同之处,练习语言描写;又如,引导学生仿照陶罐和铁罐,自己编一则寓言故事等。三、学习活动设计【板块一】导入新课,自主预习1 .复习寓言的特点:一个通俗简单的故事、寓意要明确、寓言篇幅要短小。回顾作者的生平:1932年生,湖南娄底人。从事中国古典文学教学与研究,也钻研哲学和训诂学,业余从事文学创作。有黄瑞云寓言春天岛魔镜溪流集等。2 .我们先来看看第6课要完成的预习任务。(1)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及新词,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借助字词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生字新词的意思。(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使用”标画生字新词;尝试读出自己的感受,用”画出精彩的语句:尝试读懂课文内容,能大胆提出自己的疑惑,用“?”把没弄明白的问题做上标记。(3)学会和同伴交流学习收获,在相互检测、交流、评价中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并能够将学习中获得的学习经验应用于以后的学习中去,逐步学会学习。指名读预习任务。3 .“不动笔墨不读书”,预习同样要动笔墨。下面我们就把自己对本课预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