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帝国的哲学密码》解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央帝国的哲学密码》解读.docx(11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中央帝国的哲学密码解读关于作者本书作者郭建龙,是著名历史作家,也是一位近年来声名鹊起的畅销书作家。他的代表作“中央帝国密码三部曲”“历史游记三部曲”本本都是畅销书,一经问世就掀起图书市场和相关学界的热议。关于本书郭建龙老师写了“中央帝国密码三部曲“,试图从财政、军事、哲学三大角度,重新梳理、解读中国历史的发展逻辑。这本书是“哲学密码”部分,带你从政治哲学、精神秩序的角度重新认识古代中国。本书对古代中国政治思想问题提出了很多新的解释,比如从汉代到清朝的政治思想史其实是一次又一次“格式化与反格式化”的过程。只有儒教才能解决古代中国的统治合法性问题。”三教合一”的包容政策是唐朝衰落的原因之一。核心内
2、容为什么古代中国的哲学发展史其实是政治思想史?为什么从汉代开始,皇帝合法性问题突然变得非常严峻?为什么汉朝建立之初更像周朝,而不是秦朝?古代中国“哲学密码”的三个要素是什么?为什么古代中国政治思想发展会出现两次周期性循环?君权天授二!基础目标 汉代前的统治合法性:1.血统合法性;2.造福于天下 借助仪式贬低臣民,强调皇帝高人一等 法家主张加强管理,通过严刑峻法让百姓畏惧不敢反抗 道家主张放松控制、与民休息,让百姓富足而不想反抗开辟一条新的道路通过创造一套理论来证明:|J套刘邦及其子孙是天生的皇帝I。儒教主导【核心公羊传宣扬大一统理论公孙弘Y1利用公羊传给汉朝皂帝找到一条论证合法性的路径完成“天
3、人合一”的哲学论证上,春秋繁露标志儒教正式诞生董仲舒弋/改正朔”;短扃夏朝的农历一月配套措、J“易/gv士德盘黄9、“制礼乐”:采用儒家礼乐制度官方教化巩固环节,.碘把儒教理论纳入司法体系、“春秋决狱”针对知识分子、设立“太学”.作为全国最高学府对于官僚群体、搞出基于儒教精神的选官体制和晋升考核体制西汉之后的哲学)不断“思想格式化”和“反格式化”魏普发展出“玄学”来格式化.把怀疑精神和逻辑思辩作为武器唐代、出现儒教、佛教、道教三教并存、互相竞争的格局南宋、“道学”逐渐成行.崇拜对象变成了没有意志的“天道”明代入、民间提出“心学”:要遵从内心.反对无所不在的天道清代、受西方实证主义影响.选择研究
4、可以证伪、逻辑思辨的对象、对中国哲学体系的彻底反叛,意味着古代中国政治思想的终结|统治合法性问题是古代中国历朝历代都要面对的问题,却也是无法彻底解决的问题。前言今天要为你介绍的是中央帝国的哲学密码。这本书的作者是著名历史作家郭建龙老师。2017年,他写了一部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使他在历史圈子里声名鹊起。之后他陆续写了中央帝国的军事密码,以及今天的要为你介绍的中央帝国的哲学密码,这套“密码三部曲”给我们提供了一组从经济秩序、军事秩序、精神秩序重新理解古代中国的视角。不过,今天要谈的这个“哲学”和我们经常说的那个“哲学”不太一样。在古代中国,“哲”这个字本来有智慧的意思、,比如孔子的弟子中有十位特
5、别优秀,他们就被称为“孔门十哲”。而我们现在常说的“哲学”,是近代日本人从西方翻译来的,主要讨论的是“世界的本质是什么”“人从哪里来到何处去”这些问题。但今天的中央帝国的哲学密码,这里的“哲学”更倾向于政治思想的意思。为什么郭建龙老师要用“哲学”这个词来指代政治思想呢?我们看这本书的题目中央帝国的哲学密码。这里的哲学特指“中央帝国”的哲学,也就是古代中国的哲学。郭建龙老师认为,在古代中国,哲学与政治统治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古代中国的哲学首先要回答的是政治问题,解答完政治问题之后才会延伸到其他领域,产生出新方向和新内容。那古代中国最重要的政治问题是什么呢?古代中国历代统治者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皇位
6、如何坐得稳。只建立经济秩序和军事秩序还不够,要想让百官和百姓,打心底里敬畏自己,还需要建立一套精神秩序,这就是中央帝国的哲学密码要讨论的问题。试着归纳一下,这本书提到的“哲学密码”主要包含三个要素,基础是君权天授,核心是儒教主导,巩固靠官方教化。虽然说“皇位如何坐得稳”是每位古代帝王都要面临的问题,但不同时期,具体情况有所差别。有的时候,同样的问题还会反复出现。所以,郭建龙老师提出,这套“哲学密码”在古代中国政治思想史中,会呈现两个变化周期,第一个周期是从西汉开始到隋唐,第二个周期是从宋代开始到清代。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由于时间关系,我们选择把汉代作为典型案例,具体分析“哲学密码”的三个要素
7、。古代中国的其他历史时期,我们放在历史维度中进行类比观察。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的内容,推荐你花点时间翻看原书。第一部分提到中国哲学,我们首先想到的应该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儒、墨、道、法、阴阳各大流派竞相争辩、灿烂夺目,这是任何一本讲中国古代哲学的著作都要大书特书的。但是,打开这本中央帝国的哲学密码,我们会发现,第一章竟然直接跳到汉代。也就是说,先秦哲学被完全舍弃了。我们还是得回到“中央帝国”这个主体。前面提到,在古代中国,哲学存在的第一要务是解决统治合法性的问题。哪个王朝最需要考虑这个问题呢?当然就是汉朝。在汉代以前,论证统治合法性有两个主要途径,第一是造福天下百姓,第二是自身血统高贵。
8、拿上古三代夏商周来说,夏、商、周这三个政权都建立在黄河边上。传说,夏商周的始祖曾一同治水,他们的后裔分别成为三个王朝的创建者。是真是假暂且不论,通过这个故事,我们知道,夏、商、周三代由于祖先做出过贡献,维护了华夏民众的生存,所以,夏商周统治者的合法性没有太大问题。再看秦朝。秦始皇在公元前221年统一全国建立了秦朝。虽然秦朝只存在了十多年,但秦国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世纪末,周天子的分封。也就是说,秦朝建立以前,秦国已经有近七百年的历史,秦王嬴政身体里流淌的是古老的贵族血液。而且,秦始皇第一次建立统一大帝国,号称“德兼三皇、功过五帝”。所以,秦朝统治者的合法性问题也不大。但是到刘邦这里,问题就
9、比较麻烦了。刘邦的父亲刘太公老爷子是种地的,血统高贵这一条刘邦是沾不上了。那造福于天下这一条靠不靠谱呢?刘邦认为,汉朝建立,还天下太平,当然算是造福天下。麻烦的是,这份功劳并不只是刘邦一个人的,它还属于早年间一同辛苦创业的兄弟们。这意味着胜利的果实要与功臣一同分享。但刘邦从年轻的时候,就非常羡慕秦始皇至高无上的君威。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周游各地,一次经过刘邦家乡,刘邦感叹“大丈夫当如是也!”那刘邦怎么才能把自己从一个聚众起义的混混打扮成众人膜拜的皇帝呢?这时,一堆知识分子跑来出谋划策。有人建议通过礼仪来强化统治者的地位,也就是借助各种仪式贬低臣民,强调皇帝高人一等。跟刘邦一起打天下的很多将领,都经
10、历过项羽时代,甚至接受过项羽的分封。所以,他们会理所应当地要求分享刘邦的权力。刘邦通过简单模仿秦朝的礼仪来区分君臣的尊卑,功臣们只会觉得太离谱、太滑稽了。被逼急了,这些功臣们甚至起兵反抗,虽然叛乱都被平定了,但也说明,想通过礼仪强行抬高皇帝,过于简单粗暴。紧接着,法家和道家跳出来。他们认为刘家王朝的合法性可以建立在人们的适应之上,时间可以抚平一切。只要过个几十年,人们适应了新的社会秩序,就会接受刘家人做皇帝。具体的操作方法,法家主张加强管理,像秦朝一样通过严刑峻法,让百姓畏惧而不敢反抗。而道家主张放松控制、与民休息,让百姓富足而不再想反抗的事情。这两种措施在汉朝初年都起到稳定社会的作用,但仍然
11、没有解答那个根本问题,“为什么只有刘氏才能当皇帝,而别人不能当”。到这儿,我们其实一直都在绕着两个要点转圈,一个是血统合法性,一个是造福于天下。但这两条道,刘家人用了各种办法都走不通。有人出主意,既然传统的道路走不通,那就开辟一条新的道路。通过创造一套理论,一劳永逸地证明,从刘邦开始,他和他的子孙就是天生的皇帝。刘家人背负着“天命”,管理天下。换句话说,刘家的统治是上天应许的。俗话说天命不可违,人们应该顺应天命,服从刘家的统治,谁要胆敢反抗,那就是在反对天命,人人得而诛之。用一个词概括,就是“君权天授”,这是中央帝国哲学密码的第一个要素,也是古代中国政治思想的目标和基础。其实,拿“天命”说事儿
12、,并不是刘家人的首创,周朝灭掉商朝的时候,打的也是类似的旗号。只不过那个时候,周王室直接管理的地区总共也没多大。但是汉朝,皇帝要想让幅员辽阔的土地上所有人都信服他的权威,可就没那么简单了。第二部分谁来完成这套论证,让天下人信服呢?答案是儒教。儒教主导是中央帝国哲学密码的第二个要素,也是古代中国政治思想的核心。请注意,这里说的是“儒教”,而不是儒家或者儒学。儒教是汉代学者新创造的,不同于先秦儒学。先秦儒学只对人类社会感兴趣,主张“未知生焉知死”“敬鬼神而远之”。但汉代儒教的心思可就大多了,它是以儒家思想为招牌建立的宗教体系。它要探求宇宙天地到人体发肤的一切学问,并通过获得的真理,来影响社会政治,
13、约束人们的行为,让汉朝民众幸福地生活在真理之中。因为这套理论不只是纯粹的学说,还带有强烈宗教色彩,所以称为儒教。那儒教是怎么产生的,它又怎么能获得主导地位呢?在这里,要提到两位非常重要的人物,一位叫公孙弘,一位叫董仲舒。以公孙弘为代表的一帮人,给汉朝皇帝找到一条论证合法性的路径。而董仲舒把这条路走了下去,最终完成了“天人合一”的哲学论证。我们先看公孙弘。公孙弘年轻的时候在监狱当过狱卒,但因为犯罪被免职。后来,走投无路的公孙弘,到渤海海边放猪。到四十多岁,他开始抄写、背诵一本叫春秋公羊传的书。正是这本书改变公孙弘个人命运,同时影响了汉代历史发展。话说春秋末年,孔子编修了多部经典,其中有部春秋,是
14、孔子根据鲁国的史书编订成的。但春秋太过凝练,两百四十多年的历史只用一万六千多字就写完了,字数只相当于两篇半每天听本书文稿。于是,出现了很多解释说明春秋的著作,它们被称之为“传”。春秋公羊传就是其中一部,简称公羊传,据说是战国时期一位叫公羊高的齐国人完成的。公羊传有一个鲜明的特色,就是宣扬大一统理论。比如,孔子为什么编春秋呢?公羊传认为,这是孔子为了拥护天子,推崇“大一统”思想。春秋开篇有三个字“王正月”。正月好理解,是个时间。按照周朝的历法,每年的十一月是正月。前面那个“王”是什么意思?公羊传认为,这个“王”指的是周朝的开国君主周文王。“王正月”意思是,十一月作为正月这项规定,是周文王当年制定
15、的。春秋这部书是从鲁国的视角来记录历史的,但惜墨如金的孔子他老人家竟然写了“王正月”这几个字,目的是为了给后世皇帝提供治理天下的样本,告诉后世的臣民,无论何时,都要尊奉唯一的天子。公孙弘的学问虽然不是很高,但他非常善于利用公羊传满足皇帝统治的需要。有这样一个案件。一名游侠叫郭解(guji),读guCxi4也可以。郭解生活得很贫苦,但仗义执言,经常在乡里维持公道,比当地官员还有威望。一次,朝廷要为汉武帝修建陵墓,下令要把一批富人迁到陵墓地区。郭解是贫苦人家,本不应该在列,但是有人使坏故意把他列进去。有人替郭解打抱不平,就把使坏的那个人杀了。这桩命案,郭解并不知情,按理说官府不应该追究他。但公孙弘很清楚,汉朝皇帝最讨厌的就是郭解这类人。郭解的声誉比当地官员高,意味着郭解弱化了朝廷在当地的影响力。于是,公孙弘引用了公羊传中“诛首恶”的精神,杀人的事情,虽然郭解不知情,但这个恶果是因郭解而产生的,他就是首恶,必须被处死。因为对公羊传的活学活用,年近七十的公孙弘受到汉武帝的赏识,他在六年的时间里,从一介平民,成为当朝宰相。一时间,人们都纷纷学习公羊传,很多出色的“公羊学者”加入为皇帝辩护的队伍中。在这群人当中有一位格外重要,这就是董仲舒。前面说的公孙弘是一位深谙皇帝心理的政治家,而董仲舒则是一位出色的理论家,在他手里,汉代皇帝的合法性论证得以完成。董仲舒写过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