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湿地农村污水处理的生态效应研究.doc
《人工湿地农村污水处理的生态效应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工湿地农村污水处理的生态效应研究.doc(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人工湿地农村污水处理的生态效应研究 一、引言人工湿地(Constructed Wetlands)是模拟自然湿地机理的人工生态系统,是利用人工构建的湿地系统的物理、化学和驯化的生物生化技术系统协同对污水进行综合作用实现对污水的净化1。农村地区的污水若未经处理直接排放会对周围的水体、土地等自然生态造成污染,因此,加强农村地区的污水处理,确保农村水源安全和农民身体健康,已是当前农村人居生态改善工作中所要解决的最急需、最迫切、最突出的问题。二 、农村污水及湿地处理现状1.国外污水处理现状1996年底日本就建成2000多座农村小型污水厂,并成为农业灌溉水源,而残余的污泥则用作农田肥料2。德国也很重视污水
2、处理,1992年时德国的污水接管率就已经达到92.2%。对于分散的农村采用分散小型污水处理设施,其主要以腐化池为主,外加生物滤池、生物接触池、稳定塘等。韩国农村居民多分散型居住,小型、简易的污水处理系统得到广泛的应用,其中工艺主要为湿地处理,但缺点是占地面积大,并受供氧、水温和植物生长影响等,这一工艺在欧洲、北美、新西兰等农村也采用广泛采用。澳大利亚则主要采用“过滤、土地处理与暗管排水相结合的污水再利用系统”(“FILTER”法),该系统处理后的中水能满足作物养分的要求3。2.国内农村污水处理现状我国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比较晚,北方部分农村及沿海地区大部分农村配有污水处理系统,多以单村处理为主
3、。如北京各村现在实行污水处理建设,多采单村处理模式,只有部分相对集中的村落采用集中处理;还有少数靠近城镇的村落,污水管接入城市集中处理管网。分散布置模式采用的处理工艺主要有人工湿地、生物膜法(MBR)、智能化小型污水处理工艺(CWT)等3。3.农村污水人工湿地处理现状人工湿地是20 世纪70 年代末发展起来的一种污水处理技术, 兴起于荷兰、丹麦、英国等国家,80年代从欧洲到美洲、澳洲等地区和国家都广泛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4。其特点是: 出水水质好, 具有较强的氮磷处理能力, 运行维护方便, 管理简单, 投资及运行费用低。据有关资料显示, 人工湿地投资和运行费用仅占传统二级生化处理技术的105
4、0%。比较适合于资金少、能源短缺和技术人才缺乏的中小城镇和乡村。三 、人工湿地类型及去污机理1.人工湿地类型1.1表面流湿地表面流湿地( Surface Flow Constructed Wetland) ,是一种污水从湿地表面漫流而过的长方形构筑物, 结构简单, 工程造价低; 但由于污水在填料表面漫流, 易滋生蚊蝇, 对周围生态会产生不良影响, 而且其处理效率较低。1.2潜流湿地潜流湿地(Subsurface Flow Constructed Wetland)一般设计成有一定底面坡降的、长宽比大于3 且长大于20 m 的构筑物, 污水流程较长, 有利于硝化和反硝化作用的发生, 脱氮效果较好。
5、1.3垂直流湿地垂直流湿地(Vertical Flow Constructed Wetland),污水沿垂直方向流动, 氧供应能力较强, 硝化作用较充分, 占地面积较小, 可实现较大的水力负荷长期运行。垂直流湿地一般设计成高约1 m 左右的圆形或方形构筑物, 污水的流程较短, 反硝化作用较弱, 且工程技术要求较高。2.人工湿地的污水处理机理2.1湿地对有机物去除机理不溶性有机物通过湿地的沉淀、过滤可以很快从污水中截留下来,被微生物和原生动物及后生动物加以利用;可溶性有机物则通过生物膜的吸附及微生物的代谢过程被去除。人工湿地成熟后, 填料表面和植物根部生长了大量的微生物形成生物膜,污水流经时,S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工 湿地 农村 污水处理 生态 效应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