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顶管技术在我国的发展.doc
《浅谈顶管技术在我国的发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顶管技术在我国的发展.doc(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浅谈顶管技术在我国的发展摘要:给水排水施工中不可避免的就是管道的铺设施工,顶管技术由于在施工中的效率高、成本低而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就顶管技术的施工特点和在给水排水工程上的发展过程以及今后在我国顶管技术的发展方向,做出细致的阐述和讨论。关键词:顶管技术;非开挖技术;发展;应用1 管网及非开挖技术给水排水工程中俗称“水”专业,是一门与公民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它是以水的社会循环、输送和处理、水资源利用与保护及消防等有关的理论与技术为主要研究内容,与生物学、化工产业、环保产业和公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重要学科,而其中的对于城市净水和污水的处理更是重中之重。管网是城市给排水工程的一项基本元素更是城市基础
2、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每时每刻都在为公民的生活生产保驾护航。城市管网主要布置于地下,它包括自来水的输送、污水的处理、燃气与暖气的输送等等都要依托于城市地下管网。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建筑的新建、改建和扩建,进而也需要施工人员按照要求进行管道施工。传统的挖槽式管道施工对地面影响较大,施工周期长,如果在人口密集区域还会给交通增加压力,给公民的出行带来不便。有些特殊区域不允许挖掘,更是对施工提出了严峻的考验。给水排水工程为了使这些安装施工对城市的影响降低,尽可能的缩短施工周期,就必须研究非开挖技术。非开挖技术是指利用少量的挖掘或者不挖掘技术来进行地下管路的敷设或更换的工艺。而顶管技术就是应运而生的一种非开挖
3、技术。随着顶管技术在国内的普遍应用,随之也带来一些施工上的技术问题,本文就此进行下讨论和阐述。2 顶管施工的概念及特点顶管法施工顾名思义就是在工作区内借助于顶进机械设备产生的推进力,克服管道与周围土壤的摩擦力,将钢筋混凝土管或其他材质的管材沿设计好的角度和坡度顶入地下,并将多余土方输送走。后一段管材沿前一段的坡度继续顶进施工土层以两管中继间的推进力为动力,把顶进设备或连接设备一起穿越工作区直至接收坑,然后将顶进机等机械设备取出,这样管路就埋设在工作区了。相比开挖敷设技术,投资和工期大幅度缩短,同时顶管技术对居民生活环境影响较小,减轻对人口密集区的交通压力和地面的破坏。他能穿越河流、铁路、桥梁、
4、隧道和其他几乎所有的地面建筑物,不影响正常公民的生活、不破坏环境,施工不受气候和环境影响,施工管道可弯曲,可以在很深的地下或水下敷设。使用该技术敷设管路,能有效的节省拆迁费用、降低施工周期。3 顶管施工技术在我国的发展过程世界上最早的应用顶管技术的记录实在1892年,最初的施工是在1896-1900年由美国北太平洋公司完成的。我国的顶管技术起步较晚,上世纪50年代初由国外引进,早期的发展由于技术条件和施工条件的限制发展较慢,是以人工为主,设备技术都十分欠缺,更是缺少专门的研究人员。直至1964年,在上海首次试验使用机械式顶管,一些单位进行了机械式顶管的各种基础试验和相关的一些理论研究。当时,利
5、用中继间的相关技术,口径在2m左右的钢筋混凝土管的一次可顶进距离可达一百余米。不久之后,在我国其他大型城市相关的、不同形式的顶管实验也相继启动。由于当时的顶管和顶管掘进机的研究都还是起步阶段,既没有和参照研究的实例,也没有专业人员做相关指导,所以尽管在顶管施工上取得了些成果,但还远远不够。上世纪70年代末,上海又率先研制成功适用于软质粘土和淤泥质粘土的顶管挤压法,这种方法要求的管路上覆盖的土方量较大,但施工效率却比之前有了显著的提高。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顶管技术在我国开始了迅速发展,在技术层面和施工层面都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1983-1986年,我国的几大一线城市像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先后引
6、进国外先进的顶管施工设备及技术。尤其是上海引进了日本逸势机(ISEKI)公司的800mm直径Telemale顶管掘进机之后,国外的先进理论技术也进入了中国。上世纪90年代,我国开展了多项非开挖技术自动化的研究,逐步替代手动操作,近些年由于数控设备的普及不少学者开始将目光转向将电子、数码引入顶管技术的研究上。2000年后,许多开设工科的高等院校对顶管技术开展了不少专项研究,至今为止取得了不少成绩。2002年中国成立了非开挖技术协会,非开挖管线技术及顶管技术的研究将越来越深入。4 顶管技术在我国的现状及施工应用分析通过近些年的大量实际施工应用和理论研究,我国的顶管施工技术持续处于高速发展状态,在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浅谈 技术 我国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