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综合管廊的发展和应用研究.doc
《地下综合管廊的发展和应用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下综合管廊的发展和应用研究.doc(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地下综合管廊的发展和应用研究【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建设进程的逐渐加快,我国城市用地也逐渐变得紧张,为了合理利用城市空间,人们开始向地下空间展开探索。综合管廊建设就是一种常见的利用地下空间的有效手段。当前我国的综合管廊建设和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本文主要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然后综合国内外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发展现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措施。【关键词】地下综合管廊;发展;应用地下综合管廊也称为市政综合沟,是一种地下空间,其中布置两种以上管线,构成了管廊为平台的市政管线敷设系统1。通俗来将就是将城市的各种管线,如给水、排水、燃气、通信、电力和热力等集中布置在一定的地下空间内,
2、从而形成的一种规范化的集约市政基础设施。1、地下综合管廊的主要特点地下综合管廊实行统筹规划、统一建设和集约管理,具有下列特点:1.1 综合性受体制、政策、技术、资金等因素的影响,绝大多数城市以往的给水、排水、电力、通信、燃气、热力等市政管线工程基本上实行各自为政、分散建设、自成体系的运作方式,而管廊则是科学利用地下空间资源,将各类市政管线集中综合布置,形成新型的城市地下网络管理系统,使各种资源得到有效整合与利用。1.2 成本低传统的各种市政管线一般采用直埋或架空的方式进行铺设,不但造成了城市道路的反复开挖,对城市地下空间资源也造成了一种浪费,交通阻滞成本巨大。管廊一次投资、同步建设、多方使用、
3、共同受益,避免多头管理、重复建设弊病,综合成本得到降低和控制。1.3 长效性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的地下综合管廊,一般可保证长时期的使用寿命和发展增容空间,做到一次投资,长效使用。1.4 可维护性管廊内预留巡检和维护保养空间,并设置必需的人员设备出入口和配套保障的设备设施。1.5 环保性市政管线按规划需求一次性集中敷设,可为城市环境保护创造条件,地面与道路可在很长时间(50 年以上)内不会因为更新管线而再度开挖。管廊的地面出入口和风井,可结合维护管理和城市美化需要,建成独具特色的风景小品屋。1.6 抗震防灾性市政管线集中设于地下管廊内,可抵御地震、台风、冰冻、侵蚀等多种自然灾害。在预留适度人员通行
4、空间条件下,兼顾设置人防功能,并与周边人防工程相连接,非常状态下可发挥防空洞功能,减少生命财产损失。2、我国地下综合管廊存在的实际问题2.1无大规划、小规划随意改线目前,在我国的其他城市,如西安、杭州、青岛等,正在积极筹划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从综合管廊在我国的发展情况看,其具有起步晚、时间短、规模小、综合性较弱、系统性不够等特点。对于一线城市(北京、上海、广东等地)均无城市管廊建设大规划及实施计划,二、三线城市极少有,局部开发区可能考虑比较长远2。目前省级城市规划院考虑更多的交通枢纽、地下轨道交通、路网、水处理、输配电网等。正在紧罗密布建设地铁的城市有深圳、重庆、沈阳等已经将路由变至-14
5、m以下,北京、上海新建地下线路有的甚至达到-30 m3。省级热力集团目前都在做浅埋暗挖实施计划,进小区各自做输配线路。区级主电力管沟最深已经和地铁差不多。老旧排水系统陆续做强排泵站缓解所谓百年一遇的大雨。城市供水基本都有预留管径做接入即可。城市天然气只做过路预埋,其他路径沿已建城市道路路由修建。综上所述,一些地区如考虑综合成本已无可规划管廊路径。2.2维护费用政府预算无此费用,各产权单位基本都是已收定支,各自维持经营。在经济核算过程中很难根据使用性质摊销投资费用。一般管廊基建成本约2 5003 000 w/km4。对于通信类布线(线管变为管廊)很难接受。此费用分为管廊维护费用和管线维护费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地下 综合 发展 应用 研究
![提示](https://www.001doc.com/images/bang_tan.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