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传统文化元素在景观设施设计中的应用.doc
《客家传统文化元素在景观设施设计中的应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客家传统文化元素在景观设施设计中的应用.doc(6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客家传统文化元素在景观设施设计中的应用摘 要:文章是在探究客家传统文化元素在景观设施设计中的应用问题。主要通过对客家传统文化元素的梳理、分类,分析元素背后的内涵,从形态与内涵入手,结合景观设施的功能,对传统元素进行创新设计。对客家传统文化元素的再设计,使之与景观设施融为一体,成为新时期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新载体,也是对客家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与创新。关键词:客家传统文化元素;景观设施设计; 物态文化元素;非物态文化元素文化是人类在漫长的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传统文化中蕴藏着“美之为美”的普遍价值,只要善加借鉴,完全可以为现代创作提供灵感。设计艺术与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是历史
2、的潮流,也是未来设计艺术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中国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广东客家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成为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统文化资源在景观设施设计的应用,使景观设计成为新时期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新载体。传统文化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需要深入了解传统文化元素的成因,其背后的精神内涵,通过系统的设计程序来实现,从而更好地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设计中去。一、客家传统文化与景观设计的关系随着中国社会与经济的发展,人们更加注重本土传统文化的挖掘与传承。时下,设计师常把中国传统风格揉进现代时尚元素,既保留了传统文化,又体现了时代特色,突破了中国传统风格中沉稳有余,活泼不足等常见的弊端,从而形成“新中
3、式”的景观设计风格,该风格已经成为一种发展趋势。作为中华文化的主体,汉族文化历史悠久,已有上下5000年连绵不绝的历史。这一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无法比拟的历史优势。汉文化无论从深度还是广度来讲,都格外丰富而迷人,并且深刻的影响东亚乃至东南亚文化。汉文化在传播与发展的过程因地域的差异,形成多个分支,各文化分支之间既有其共性,同时也存在着差异性。客家文化脱胎于中原传统文化,从某种有意义上说,客家文化是演变过得中原文化,作为中原文化的重要分支,即保留有中华文化的共有特征(例如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元宵节吃汤圆等),又保留其自身文化特点(例如客家服饰,饮食,居住环境,谋生方式等)。这些共性与个性
4、的文化特点都已各种丰富的文化符号展现,将客家传统文化符号元素用抽象、转换的手法进行再设计,并应用到景观设施设计中,营造具有客家韵味的“新客家”现代景观空间,是客家文化传承的一种新形态。二、客家传统文化元素的分析客家族群主要定居在闽、粤、赣、台等地区,其较为完整的保留了中原文化的精髓,因地域的差异,各地区的客家文化有自身特点,但最为相对统一的族群个文化,其又有共性特征,如重礼仪,倡文风,崇尚祖先,团结进取等人文精神及体现这些精神的物态载体。客家文化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为艺术设计提供了丰富且优质的设计资源。客家文化是由非物态文化和物态文化构成,所谓非物态文化是人们共同遵守与认同的思维方式、哲
5、学思想、行为准则等;如风俗习惯,祭祀活动等。其呈现的形式是非物态的。物态文化则是以具体的物体,多以二维或三维形态呈现,如建筑、服饰、装饰工艺品等。非物态文化是宏观的,是文化性格特征。物态文化是微观的,是非物态文化的物态表现。客家文化中的非物态与物态文化元素分别代表了其精神层面与物质层面,二者构成了客家文化的主体。 (一)非物态文化元素分析作为行为哲学和思维方式,非物态文化往往以动态形式呈现,如客家人对姓氏的崇拜多表现为祭祀祭祖活动及对宗族观念的认同,其观念深入到客家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对姓氏的崇拜实际是对“祖先崇拜”“追根问祖”观念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祠堂建筑,族谱、祭祀用品等物态元素仅是其观念
6、的物态表现。“儒家思想”“福禄寿喜”“多子多福”等其它非物态文化均具有成体系的文化内涵及体现其内涵的物态载体(物态文化元素)。(表1)(二) 物态文化元素分析物态文化元素有具体的形态,以二维、三维的固态形态呈现,其形态背后均蕴藏着非物态文化内涵,也是非物态文化的物态形式,如三维形态的抱石鼓,是儒家建筑等级符号的象征,是根植于人们生活深层次的居住文化体现。石鼓上的纹样以二维形态体现,又都具有特定的内涵(非物态文化),如牡丹、荷花等是花开富贵的体现,狮子图案代表(四狮堂同)四世同堂,也是多子多福的思想体现。客家建筑不论是方楼、围楼、五凤楼,外观如何的的演变,但其内部的布局结构均严格遵循的儒家建筑礼
7、制进行营造,儒家建筑礼制的思想是客家建筑的非物态文化元素,而建筑本身是这种礼制思想的物态化显现。客家凉帽、客家服饰等物态文化元素,除满足其实用功能外,都具有其特定的文化内涵(非物态文化),八卦图形、石旗杆等其它物态文化元素都具有相同的特征。(表2)基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社会的特征,中国古代社会所产生的任何文化符号都具有内在含义,不会出现为形式而形式的符号。正是基于传统文化符号背后的丰富内涵,将客家传统文化符号进行挖掘整理,通过再设计运用到现代景观设计中,不仅可以丰富设计的形式,使设计更具有传统文化底蕴,同时也是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新的路径。三、客家文化元素的应用原则进入现代社会,人们对认知和
8、审美的提高及生活样式的改变,传统的文化元素需要以全新的形式融入到现代设计之中,使传统文化被赋予新的使命。将客家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景观设施设计中,不仅要考虑设计中的人类行为学、人体工程学、材料学等相关学科的约束,还要考虑如何将传统文化元素的原始形态,文化内涵融入到设计中,使其不仅符合现代审美经验与行为习惯,同时又充分展现优秀的文化传统,成为现代视觉形式诠释传统文化的新载体。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有清晰的运用原则。(表3)(一)景观设施的功能:作为景观设施,一般有两种功能,一种为实用功能,如休闲座椅、路灯、垃圾桶等设施都具有实用目的的设施,其实用性是首要考虑的因素。另一种为美学功能,使景观设施不仅用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客家 传统文化 元素 景观 设施 设计 中的 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