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外供热管道改造设计及技术措施.doc
《室外供热管道改造设计及技术措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室外供热管道改造设计及技术措施.doc(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室外供热管道改造设计及技术措施摘要:室外供热管道可能由于施工或设计环节有不合理的地方。或者由于周围建筑的变化,其供热会出现故障,因此需要对此改造。本文主要探讨室外供热管道改造设计和技术措施,以供同行参考。关键词:室外供热管道改造设计技术措施前言随着我国人口的增加,对建筑面积的要求越来越大,导致一些供热管道不能够满足人们的需要,所以必须进行不断的改造,在改造过程中遇到设计及技术问题。供热管道改造由于供热输送距离远的特点,首先应注意避免碰撞并方便支吊,其次应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尽量采用新工艺新思路以简化、优化设计,从而减少沿程损耗,达到提高运行经济型及降低投资费用的目的。1、室外供热管道管径的确定
2、 供热管道管径根据管内热媒流量和允许的压力损失通过水力计算确定。一般可按管路平均摩擦阻力60-200Pa/m来估算。对靠近热源的用户,其支管的单位管长沿程压降可适当提高,但不应超过最大允许流速。对个别热用户的剩余作用压头,也可通过调压板或调节阀进行水力平衡。管内热媒流量可根据设定的供回水温度求出。2、室外供热管道系统布置形式2.1异程式异程式布置比较简单,造价较低,运行管理方便.该系统常用于大的供热小区内。水流一供一回相对流动。2.2同程式同程式布置主要优点是可以消除由于设计或施工不当而出现的热媒流量分配不均出现的失调整现象,该系统供水干管管径逐渐变小,而回水干管管径逐渐变大,总供回水管管径不
3、变。2.3环状式该系统主要优点是具有供热后备能力,供回水管均为一个闭环,且管径不变。该系统自动平衡,支管可接在环上任意一点。室外供热管道采用哪一种布置形式,需要在保证供热管道运行安全可靠的同时,综合考虑热源、热用户分布、热负荷性质被投资、运行费用及热媒的种类等因素。一般采用异程式系统。即从技术经济角度论证后确定。3、室外供热管道的敷设方式3.1架空敷设 架空敷设的定义就是在地面上的独立支架、带纵梁的彬架上以及墙壁的支架上铺设热管道。架空敷设根据支架高度不同,可以分为下列三种形式:(l)低支架敷设:这种敷设形式由于管道高度较低,受推力而形成的力矩小,所以柱子的断面和基础都较小,可节约钢材和土建材
4、料。支架底部与地面间的净距通常0.5m-1.0m。(2)中支架敷设:在行人频繁,有大车通行处,可采用中支架敷设,其净空高度为2.5m-4m。(3)高支架敷设:在交通要道或当管道跨越铁路、公路时,一般采用高支架敷设,其净空高度为4m-6m。3.2地下敷设由于城市规划和对建筑物美观的要求,或由于地上交通特别频繁,不能采用架空敷设时,就需要采用地下敷设。地下敷设一般分为有地沟敷设及无地沟敷设。有地沟敷设又分为通行地沟、半通行地沟和不通行地沟三种敷设形式。(1)通行地沟:一般多类型的管道,管道的根数超过六根以上时应采用通行地沟。其高度一般不小于1.5m,通道的宽度为0.6m-0.7m。通行地沟内应设置
5、照明,由于地下沟道潮湿,所以照明灯电压不应超过36V。通行地沟中必须建造可靠的排水设施,沟底的坡度不小于0.002,同时应考虑设有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设施。(2)半通行地沟:采用地下敷设,有时由于特殊原因,不能抛开路面对供热管道进行检查和修理,同时由于管道数目较少(2根一3根)常采用半通行地沟,一般净空高度应大于1.4m,通道净宽约为0.6m-0.7m。(3)不通行地沟敷设:最常用的地下敷设形式是不通行地沟。这种地沟耗费材料较少,并且当少量的地面水或地下水浸人时不会使管道运行受到影响。地沟断面尺寸根据管道布置情况而定,一般两管保温层外皮间距不小于100mm,到地沟壁和地沟盖板内表面的间距不小于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室外 供热 管道 改造 设计 技术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