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构成在居住区植物造景中的应用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空间构成在居住区植物造景中的应用研究.doc(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空间构成在居住区植物造景中的应用研究摘 要:本文把空间构成理论研究应用到居住区这一特定区域讨论植物造景,并分别从空间形态、种植形式、种植层次3个方面展开对居住区植物造景手法构思的讨论。关键词:空间构成;植物造景;居住区随着人们对生活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居住区环境设计在住房消费中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生态的现代化居住观使居住区植物景观受到重视。因此作为植物景观设计的第一步,我们应该掌控好植物景观整体空间结构,改变对于视觉景观实体重视的传统思维模式,强化由实体构成园林植物空间的景观意义。1 空间形态1.1 空间构成方式在植物空间构成方式中, 分别有“点”空间,“线”空间和“面”空间1。1.1.
2、1 “点”空间。运用最典型的就是孤植树或丛植树群作为“点”景。居住区植物造景中应用“点”空间的位置很多,比如主入口,中心草坪,视线停留点等。“点”空间还有一个特殊类型是运用植物围合起来的空间,空间的中心是雕塑,喷泉等硬景。1.1.2 “线”空间。实质是“点”空间的延续,它可以延伸视觉达到引导空间的目的,最后形成不同的空间序列。其形成的表达方式比“点”空间更为丰富,“线”空间可以分为“直线”空间和“曲线”空间。“直线”空间在居住区植物造景中典型的运用是园路行道树、树阵区等。“曲线”空间则是花坛、植床的布局设计。1.1.3 “面”空间。构成形态更为多样化,原因在于“面”空间是由“点”空间和“线”空
3、间组合而成2。它可以是开敞宽阔的空间比如主入口或中心绿地,也可以是紧凑密闭的空间比如入户空间。1.2 空间形态性质根据拓朴几何学的思想,空间形态不局限在具象层面,更为关注其结构性的构成。植物空间分为静态空间、动态空间和动静结合空间。从植物造景角度来看,划分是动、静态空间的主要依据是该空间的功能性质。1.2.1 静态空间。在居住区内,静态空间是指供居民停留、休憩、观景的场地空间,空间特点是较为稳定和封闭,构成方式多为“面”空间。常见的静态空间有:下沉雕塑小广场。1.2.2 动态空间。居住区里的动态空间很多,主要引导或吸引居民通行或游玩,其共同特点是有强烈的方向性和流动感。最基本的动态空间就是“线
4、”空间,而且其尺度越小,“动态”性质越强烈。比如游园中蜿蜒曲折的竹林小径。1.2.3 动静结合空间。动静态2种空间的相互穿插或过渡。1.3 空间形态表现根据组织形式和外部形态的不同,植物空间表现出不同的类型。在居住区植物造景中,常出现焦点型、平行线型、围合型、综合模糊型等形态。1.3.1 焦点型。焦点型空间的构成方式是“点空间”,“点”可以在空间内、空间外和空间边界上,通过焦点位置的布局可以使空间产生强调和停顿。1.3.2 平行线型。一组平行的乔木、绿篱、灌木球、花径等所围合的植物空间。居住区里运用的例子很多,如道路行道树、宅旁入户灌木球、游步道花径。1.3.3 围合型。围合型植物空间根据围合
5、的封闭程度又可以分为“口”型、“U”型和“L”型。“口”型是封闭性最强的空间形态,通过完全封闭的造景方式隔绝外界形成独立空间,比如儿童游乐区。“U”型三面封闭,具有明确的方向性,空间的封闭决定于边的长短。在居住区里常看到流线型的地被层和草坪围合出来的空间就是典型的“U”型空间。“L”型为两面封闭,在拐角处形成特定空间,由内向外空间感逐渐从封闭变为开放,还可以在此看到远处的“借景”。1.3.4 综合模糊型。是指散植界定不清或是多种空间形态结合的植物空间,在自然式种植风格的居住区里存在很多这样的植物空间。2 种植形式园林植物空间的种植形式有孤植、对植、列植、丛植、聚植、群植、林植、散点植3。在居住
6、区植物造景中,种植形式多为孤植、对植、丛植、列植。2.1 孤植植物造景中,孤植是形成“点”空间的一种种植形式。孤植,起强调或者画龙点睛的作用。除了树种的选择外,还必须考虑其与环境间的对比及烘托作用。在居住区里,孤植一般选择开阔空旷的地点,如大片草坪上、花坛中心、道路交叉点、道路转折点、微地形的高点。人的最佳视距是树高的410倍,但在居住区里大部分都是达不到这样比例的空间,这时树种要求就比较高,要选择个体美比较独特的树种。2.2 对植规则式种植。一般用2株或2丛相同或相似的植物,按照一定的轴线关系,对称种植形成夹景。比如,居住区主入口、住宅、会所等建筑入口、道路出入口等处常用到对植。2.3 丛植
7、由2株到10多株树木组成,同种或不同树种均可,形式灵活多样。丛植有较强的整体感,对环境有较强的抗逆性。丛植的基本形式是2株、3株、4株或5株搭配。2株配合首先要有通相,即采用同一树种或外形十分相似,但两者必须在姿态和大小应有差异。而3株忌用3种不同树种,或是3种在同一直线上或成等边三角形。4株、5株也是以此类推。居住区由于尺度相对较小,丛植遍布植物空间的每个角落、园路分道、弯道尽端作屏障分隔空间,或在建筑物的配景、雕塑、假山的背景,大面积绿地作搭配增加景深,增加空间层次。2.4 列植乔木或灌木呈行列式种植。有单列、双列、多列等形式。居住区的道路植物随着人们对生活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居住区环境设
8、计在住房消费中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这种生态的现代化居住观,使居住区植物景观受到重视。因此作为植物景观设计的第一步,应掌控好植物景观整体空间结构,改变对于视觉景观实体重视的传统思维模式,强化由实体构成园林植物空间的景观意义。3 种植层次植物造景的层次变化是在立面上不同高度、不同形态的植物组合,是对植物空间的垂直限定。在居住区植物造景中,常见的种植层次有2层、3层、4层甚至5层。在北方的居住区,一般多采用23层,而南方特别是华南区域,一般多见35层的丰富植物搭配方式。 3.1 2层种植2层一般多为乔草、乔灌、灌草结构。3.1.1 乔草结构。指乔木和草本之间的搭配。典型的乔草结构常出现在居住区
9、的公共绿地中,表现为稀树草坪和疏林草坪。前者郁闭度在0.10.3之间,后者则是0.40.64。如果人眼最适观赏角度为60,那稀树草坪的最佳空间应该是整个感知空间距离稀树911m的范围。大面积的草坪空间亲近自然,该区域的使用率很高,居民们可以在此游憩,开展的活动很多,为避免空间单调,可以在乔木下或草坪上配置一些草花和小灌木组团,增加观赏性和趣味性。在疏林草坪中,可以利用乔木巧妙的三五丛植,分隔多个小空间,扩展观赏面,也丰富了活动空间层次。3.1.2 乔灌结构。乔灌结构即是乔木和灌木(地被)之间的搭配。在居住区里较少用到乔灌结构,因为这样会造成土地裸露,会影响整个景观效果的。只有在一些游览足径不能
10、到达或视线完全够不到的区域,例如偏远的背景林。3.1.3 灌草结构。灌木和草坪的搭配在居住区里也很常见,比如一些灌木球三五搭配点缀在草坪上或美丽的缀花草坪。3.2 3层以3层以上种植3.2.1 乔灌草结构。即为乔木+灌木(地被)+草本,最基本的结构层次。无论北方还是南方的居住区都适用。可以通过调整植物个体体量的大小来控制“乔灌草”层次是密集还是通透。结构里的乔木因为高度优势一般选阳性植物,而底部的灌木和地被获取阳光不足,一般选用耐荫植物。3.2.2 其它结构。大乔+小乔+灌木(地被)+草本,大乔+中乔+小乔+灌木(地被)+草坪45层种植方式,多出现在南方的居住区,主要是华南地区。华南地区由于气
11、候原因,植物种类繁多,生长茂盛,所以自然界植物群落层次本身就很丰富。居住区植物造景自然也会受其影响。在一些需要隐私或是遮挡视线的空间更是常常用到,比如宅旁绿地需要一定隐私性,层次比较丰富。4 部分空间尺度与空间过渡如何为居民营造人性化空间尺度,需要仔细掂量。如高层住宅区,由于楼宇都比较高,楼间会形成高耸压抑的空间感觉,为了减弱这种不舒服的感受,植物造景时应该选择高大的乔木,利用它们减弱人们对楼宇和在楼宇间的直接感受,而把视线停留在眼前的植物空间上。又比如在大面积的活动广场上,亦需要树冠开展的落叶阔叶乔木,一方面夏季能够遮荫,另一方面在冬天洒进斑驳的阳光,形成宜人的室外活动空间。在一些小的局部空间里,为了与周围环境协调,应该多选择一些精致的植物种类细腻地搭配组合。在空间与空间衔接之处,温度、光线会不同,同样可以用植物成功进行空间过渡。比如在地下车库、入户位置,应该采用倒伞型树冠的植物对入口进行过渡,避免两个场地的光线反差过大而产生眩晕感。参考文献1王天祥.立体构成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2日芦原义信著,尹培桐译.外部空间设计I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33陈有民.园林树木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0.4蔡如,韦松林.植物景观设计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