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学思想谈有求皆苦无求乃乐.docx
《禅学思想谈有求皆苦无求乃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禅学思想谈有求皆苦无求乃乐.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课程作业论文(报告)以禅学思想谈“有求皆苦,无求乃乐”姓名(有法名的加括号注出俗名)学号交文年月【摘要】本文旨在以禅学思想解读“有求皆苦,无求乃乐”。首先介绍了禅学主张的基本思想、苦难的定义、特征以及苦难在禅学中的理解,分析了“欲”、“求”与“苦”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并提出了“无欲无求”的禅修要点及其现实意义,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需要持着有所求,有所不求,努力而求,又绝不强求的心态,拥有一颗释然之心,才能达到得失皆乐的境界。【关键词】禅学思想;有求;苦难;禅修引言在我们平时生活中,痛苦和灾难时常纠缠着我们的身心,包括身体之苦,心理之苦或遭遇灾难造成的痛苦,在禅宗看来,“苦”是世界人生的本质,
2、人生有八苦,而所求不得苦就是八苦之一,所有这些“苦”都由“贪”、“嗔”、“痴”三毒造成的,但根源在于我们自己内心,所以要想化解苦难,也唯有修心才能破解。“有求皆苦,无求乃乐”出自二入四行论,这句话的意思是不要过多在乎得与失,一切随缘,心无增减,才能保持一颗平常心。若没有贪求,就会得到快乐。一、禅学基本思想“禅”是梵语,译为中文即“静虑”。静即定,虑即慧,定慧均等之妙体日“禅那”,也就是佛家一般讲的参禅。也可理解为把外在事物都摒弃掉,不受其影响,把神收回来,使精神返观自身(非肉身),这即是“禅”O作为禅宗经典代表作,六祖坛经主张心性本净,佛性本有,觉悟不假外求,舍离文字义解,直彻心源。认为“于自
3、性中,万法皆见;一切法自在性,名为清净法身”;“善知识,一切般若智,皆从自性而生,不从外入,莫错用意,名为真性自用。”从六祖坛经的论述中可以看出禅宗思想认为一切的大智慧都是从自性而生,从你自己本身的自性生出来,不是从外而来的。包括你一切的所见所闻所感都是从你自身内心产生的,你的内心决定了你看待事物的感受。禅宗是中国固有文化与外来的印度佛教文化相结合的产物,用现代的说法,禅宗就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关于禅宗的研究成果非常多,然而本文所关心的乃是禅学关于“心”的研究,文章中的观点是基于禅学的基本思想进行论述分析的,并将禅学思想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指引我们豁达、无求与快乐的生活方式。二、“有求皆苦,
4、无求乃乐”在禅学上的理解(一)以禅学思想理解“苦难”1 .苦难的定义与特征在我们平时生活中,“苦难”是指痛苦和灾难,包括身体之苦,心理之苦或遭遇灾难造成的痛苦。在禅宗中,认为“苦”是世界人生的本质。法华经寿量品中说:“我见诸众生,没在于苦海。”在佛陀看来,人生就是一个苦难的旅程,其苦如海,难以逃脱。成唯识论卷五谓“领违境相,逼迫身心,说名苦受”,即领受不顺遂自己或有违于自身需要的境界,而承受一种使身心受逼迫的感受,热恼不安,因而为人所不欢迎、不乐意、嫌恶、排拒,这是苦受的基本特征。禅宗对苦难有着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的阐释,一般来说,都来自于阿含经中佛陀的八苦之说,即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
5、所求不得、五蕴炽盛八苦。而这八苦又皆是由“贪”、“嗔”、“痴”三毒造成。人生八苦,这八苦一类是生老病死,二是忧悲恼、怨憎会、恩爱别离和所欲不得。本文所论述的“有求皆苦”中的“苦”即是八苦中的“所欲不得之苦”。2 .苦难是生活的常态。我们需要看清楚人生是苦这个现实,我们这个无明有漏的生命体,时时刻刻在制造烦恼与痛苦,无常的心念,膨胀的欲望,让我们患得患失,始终处于焦虑,不安中,贪嗔痴始终主宰着我们的生命。如果没有认识到人生是苦,生活中因为无明使我看不清自己,看不清世界的真相,安于现状以苦为乐,虽然感觉人生苦但是更执着于短暂的快乐,使我忘记了苦,妄想着快乐很快会到来,为了追逐短暂的快乐又制作了无尽
6、的痛苦。3 .苦难都来源于自己内心,修心才能化解苦难。楞严经上说,阿难尊者遭了难,佛也不能帮助他,佛只能将遭难的前因后果讲明,然后告诉他如何化解灾难,化解还是在自己。自己通达明了,把心行转变过来,灾难就消除,境界就转变。说明在禅学看来,所有的苦难都来源于自己的内心,要想消除苦难,只有通过修心才能转变心性,从而化解苦难,这恰好陈兵:佛教心理学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07年,第23页。赵艳蓉:正念禅修对心智觉知及苦难觉察的影响研究苏州:苏州大学,2014年。与禅学所主张的“觉悟不假外求,舍离文字义解,直彻心源”等思想联系统一起来了。(二)用禅学思想分析“有求皆苦,无求乃乐”1. “有求皆苦,无求
7、乃乐”的出处“有求皆苦,无求乃乐”,出自二入四行论,原文内容:“得失随缘,心无增减,违顺风静,冥顺于法也。三名无所求行,世人长迷,处处贪着,名之为求。道士悟真,理与俗反,安心无为,形随运转,三界皆苦,谁而得安?经日:求有皆苦,无求乃乐也”。这句话的意思是不要过多在乎得与失,一切随缘,心无增减,才能保持一颗平常心,若没有贪求,就会得到快乐O2. “求”、“欲”与“苦”的内在联系求者,欲也,无欲而无求,世者,必有欲,亦必有求,所以世人皆苦。欲是求的本源,无论平凡一生或功成名就者,人总有欲望,势必有所追求。无论是求生存,求名利,求感情,还是求人生价值,有求必有苦。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而欲望则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禅学 思想 谈有求皆苦 无求乃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