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行业市场分析.docx
《电商行业市场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商行业市场分析.docx(20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电商行业市场分析1、从规模经济到渠道品牌整体而言,中国的电商作为零售行业进化的主力军,其当前的发展阶段仅部分完成了供给侧的效率提升,走过了快速替代线下模式的红利期。由于中美经济地理的差异,中国电商供给侧效率提升主要由社会化物流完成,未能沉淀为个别企业独占的差异化设施,中国电商因而被迫进入需求侧竞争的内卷阶段。1.1美国电商竞争看供给侧,中国电商竞争看需求侧美国电商的竞争取决于供给侧基础设施效率。在从中美经济地理,看京东物流的定位与挑战中,阐述了中美经济地理与电商物流体系的不同。这种不同,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美国直播电商远不如中国发达;为什么美国电商运营不如中国讲究流量和用户时长。其本质原因在于
2、:用户侧的注意力经营无法克服独占的基础设施的效率差异。亚马逊独占物流体系产生的规模经济,使其在电商领域无往不利。老牌零售公司沃尔玛利用自己的供给侧效率优势,也快速拉平、甚至反超了平台型电商eBay的先发优势。在这种基础条件差异下,美国电商的格局稳定,且电商中,成熟的零售公司占比较高。截止2023年,前10大电商中,有7家是传统零售企业(含APPIe)。图表1:除亚马逊外,美国电商以传统零售企业为主(2023)40%-37.8%35%-30%-25%-20%-15%-10%-39%3.5%2.1%2.1%1.6%1.6%1.5%1.4%OUISoUAna1IOdaQ2.Aega-dd4ZeUqB
3、M8NE5%-0%而中国,一整套完善且公用的基数设施,及品牌商对供应链的强把控,使得电商只能聚焦于用户侧运营,争夺用户注意力以促成交易。物流基础设施的第三方化,使得中国电商龙头难以在基础设施效率上产生差异化的领先。淘宝开始崛起时,通达系快递作为第三方物流设施,快速催熟中国的电商市场,但同时也使得任何电商参与者在物流效率上基本处于同一起跑线。后续京东虽然缔造了类似亚马逊的自营物流体系,但由于经济地理的差异(中国制造业高度分散,且与主要消费人口集中在东南沿海,干线运输距离较短),其成本显著高于通达系快递,京东走向中高端利基市场,未能实现大众消费的进一步降本增效。中国历史上市场化流通环节的缺位还带来
4、了另一个路径依赖问题:品牌商通常完整掌握全供应链环节,进一步限制了零售商在供应链积累经验/效率优势的空间:198OS起计划流通体系解体,而由于种种原因(包括当时的“三多一少”的流通体制改革指导原则等),市场化的大流通体系未能建成,各行业/公司为了加强自控能力、抢占市场份额,纷纷自辟渠道进行商品流通和销售1。因而从百货到超市,从线下到线上,“引厂进店”、让品牌商自己经营一直是中国零售的特色,零售企业扮演的角色几乎仅限于地产商。这种历史路径使得零售平台之间的竞争更为同质化。在基础设施与供应链经营难以产生差异化的大零售背景下,中国电商在这一阶段的竞争要素自然向需求侧的流量聚焦,争夺用户的注意力。而流
5、量天然是易变的,信息成本并不是完全规模经济的,导致电商行业在发展的20年内,经历了先集中、再分散的格局,竞争优势并不稳固。困表3:履约与信息成本不同的规模经济,驱动电商集中度变化1.2需求侧的渠道品牌,有望成为分化的起点平台型的商业,一旦进入相互交叉的市场,竞争强度会远高于线下。(1)成本曲线相近:对于轻资产的平台型寡头而言,双边网络效应具备较强的进入壁垒,但一旦突破了初始的规模门槛,在巨大的行业规模面前参与者的成本曲线是趋同的;(2)无边界的竞争:线上经营带来前期的快速扩张也会导致无处防守,线下还有一城一池之说,线上市场没有明显的边界,格局较难进入均衡状态。“内卷后的三种可能。不可避免的是,
6、在这一阶段,红利的钱越来越难赚,行业面临整体利润率的下降。我们更希望思考的是,在“内卷”之后,中国电商行业会走向何方。通常来说,高强度的寡头竞争后,将出现两种可能:竞争之后形成合作博弈、竞争之后出现阶段性的资本出清。但第一个种可能,在线上缺乏边界的背景下较难达成(货架空间是充分的,数据算法是隐秘的,对手之间难以形成完全信任);第二种可能,在既定的资金雄厚的寡头格局下也较难达成。我们希望探讨第三种可能:竞争之后,企业通过分化,同时创造消费者价值与股东价值而这种分化的“救命稻草”,我们认为可以用“渠道品牌”的整体框架来理解。渠道品牌:向需求侧,是降低消费者认知成本的手段;向供给侧,是进一步提升生产
7、端效率的有效途径,二者结合有望构筑竞争优势,同时创造消费者价值和股东价值。从消费者的信息处理角度看,存在建立“渠道品牌”的可能性。无论是线下零售还是电商,货架实质上都是有限的,商品的信息量在高速膨胀,而大脑所能处理的信息是有限的,这使得消费者处理信息的认知成本大幅提高。在时间价值提升的背景下,这个问题变得尤为明显。这既是产品品牌的机遇,也是渠道品牌的机遇。渠道在这一步进化中,有望形成稳定的筛选标准,降低消费者的选择成本,进而形成用户粘性。正如巴里施瓦茨在选择的悖论中提到:“我们要面对的选择不断增加,需要评估的信息也在相应增长,我们发现自己越来越依赖那些二手资料,而不是一手的个人经验”。从供给侧
8、看,“渠道品牌”有望实现真正的生产与流通效率的提升。虽然中国电商已经推动渠道履约效率走向极致(极低的快递成本),但由于中国在生产端的制造业、农业依然处于相对碎片化,流通环节多层级的格局,生产端仍有通过集中提升效率的空间。若电商通过渠道品牌实现了稳定的需求群体与需求体量,便有可能通过降低供应链波动性,提升上游生产端的效率。这种生产效率的提升和规模经济,也将进一步巩固企业在需求侧的“渠道品牌”竞争优势的稳定性。2、渠道品牌的生物学基础与实现难度我们之前定义了零售中的“信息成本”这一概念。“渠道品牌”的背后支撑力就是信息成本”,而“信息成本”的更底层约束力,是“心智成本工电商企业在交流时也常常提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商行 市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