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涛与江南丝竹音乐考述.docx
《甘涛与江南丝竹音乐考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涛与江南丝竹音乐考述.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甘涛与江南丝竹音乐考述今年是我国民族音乐家、二胡演奏家、音乐教育家甘涛诞辰I1O周年。他创立了中国近现代第一支民族管弦乐团;作为“南胡圣手”,培养了一大批著名二胡演奏家;收集整理大量江南丝竹音乐素材,创作一系列作品,为江南丝竹音乐保护与传承作出重要贡献;集结南京地区音乐家,创立“南京乐社”;带领南京地区相关音乐家,开创南京高校民族音乐专业教育先河甘涛的一生正处于中国社会经历大变革的时代洪流之中。近代以来,中国传统音乐人都面临着中、西音乐道路的选择。甘涛亦不例外。他选择坚守传统文化立场,守望“江南丝竹”。可以说,甘涛“为传承和发展江南丝竹音乐作出了他人无法替代的贡献”。清末民初,一些具有良好传统
2、音乐基础与丝竹音乐修养的士绅和知识分子汇集于环太湖流域,尤其是在吴文化氛围浓重的“姑苏”地区和上海、南京等大都市,相约为自娱性“乐社”“乐会”使“民俗性”丝竹乐逐渐演进成为一种“雅集性”丝竹音乐演奏形式。学者伍国栋这段话表明,历史上南京是江南丝竹主要流行地和传播地之一。南京自古以来即有蓄养各种家乐班的传统。甘涛1912年5月出生于南京。据其胞妹甘纹轩回忆,二哥甘涛4岁即登台“工工四尺上”地朗朗唱曲。“不仅稚声明亮,且唱做自如,落落大方,此情此景令当时的亲朋两眼为之一亮,彩声不断。”甘纹轩说:“我们兄妹中最有灵性的当数我二哥,我不知多少次听亲友们描述他四岁时(虚年龄),不仅登台高唱,而且能随着伴
3、奏的调门及节奏的变化来改变他稚嫩的嗓音”作为二胡演奏家,甘涛年轻时就被誉为“南胡圣手”。他出生于南京著名的“京昆世家”一一甘氏家族。甘氏家族乃书香门第,家庭充满了浓郁的传统文化艺术氛围。甘涛自幼饱受家庭环境良好熏陶,先后学习了笛子、胡琴,以及吹、拉、弹、唱等,尤擅长胡琴,对不同种类的传统音乐广泛涉猎,自民歌小调至京、昆曲牌,进而涉猎江南丝竹、广东音乐以及刘天华乐曲等,此外,在昆曲方面他亦有较高造诣。幼年时,甘涛家中常聚伶界精英,切磋交流京昆艺术,研讨江南丝竹音乐,并常年聘请家庭教师以补充学校教育之不足,特别引导子女学习戏曲、音乐。甘家大院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便成为南京地区文人音乐家雅集
4、的最重要地点,像梅兰芳、爱新觉罗溥侗这样的文艺界名流,都是甘家大院的常客。甘涛从小在这样的环境里长大,江南丝竹音乐对他的影响可谓是深入骨髓。而甘涛后来也不负众望,在江南丝竹音乐保护与传承方面做到了多个“首次”。首次对“江南丝竹”的形成及本体特征进行全面阐述和分析;首次系统性整理和归纳“江南丝竹”流传曲谱;首次系统性整理“江南丝竹”乐器演奏记号和符号。由于其在江南丝竹研究领域所作的特殊贡献,甘涛被后人誉为“江南丝竹大师和活词典”。甘涛的第一位二胡老师是家中的一位木匠吴阿大。从这位民间艺人那里,他学习并掌握了江南二胡演奏的基本技巧与风格。另一位老师则是清朝末年的著名京剧琴师徐兰沅(1892-197
5、7)。徐兰沅曾被梨园界誉为“胡琴圣手”,曾为晚年的谭鑫培操琴,更是梅兰芳鼎盛年代的琴师。由于甘家是京昆世家,且财力雄厚,因此,全国各地的京昆名角每到南京,基本上都入住甘家大院。也正是这样的原因,京剧大师梅兰芳及其琴师徐兰沅等都是南京甘家大院的座上客。甘涛在抗战之前就有很多机会向徐兰沅学习京胡。开始时,他跟徐兰沅学拉京胡,后和徐兰沅一起给梅兰芳拉戏。因此,甘涛学习了很多梅派的戏,还曾用简谱或五线谱记录了梅兰芳的唱腔。据甘涛学生李家振回忆,古琴艺术家王生香曾对甘涛的京剧伴奏给予较高评价,称其伴奏和演唱配合得十分和谐,其润腔韵味十足,起到了很好的托腔作用。这也许同甘涛扎实的江南音乐功底有很大关系。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南 丝竹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