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型城市建设对策分析.doc
《创新型城市建设对策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型城市建设对策分析.doc(7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创新型城市建设对策分析摘要:当前我国很多城市都处于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在国际竞争环境越来越激烈的新形势下,城市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是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失衡问题,生产方式粗放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本文分析了我国目前创新型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知识与科技创新视野下我国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建议与对策。关键词:知识创新;创新型城市;产学研结合党的十八大强调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就建设创新型国家又作了新的战略部署,为新时代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指明了方向。关于创新型城市的研究起源于上世纪九十年代。Marryann提出了变革传统城市发展模式的重要性1。Charle
2、sLandry提出了构建创造性城市动力机制的7要素2。JamesSimmie认为两种核心“城市资本”即高质量的知识劳动力和便利的基础设施与通讯是创新型城市成功主要依靠3。国内于20世纪80年代就有学者开始进行城市创新的探索,但到2006年,对创新型城市的研究才真正活跃起来,研究涉及到创新型城市的内涵、构成要素、评价体系、评价标准等方面。杨冬梅4、胡钰5、张向阳6、王默7等分别从不同的视角,以不同的标准对国内外创新型城市的建设模式进行了总结,学者们的研究为我国创新型城市建设提供了必要的理论支撑。从理论研究看国内外对于创新型城市建设研究兴起较晚发展较快,但还属于理论前沿领域。本研究主要分析了我国目
3、前创新型城市建设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知识创新与科技创新视野下我国创新型城市建设与发展的建议。一、我国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现状与问题党的“十五大”确立了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战略方向,十六大提出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2003年上海首先提出要创建创新型城市创新体系与机制,使上海在中国甚至国际成为知名创新中心。合肥则在2004年11月被科技部定为中国第一个科技创新试点市。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培育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发展战略的核心和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提出了到2020年最终建成创新型国家的目标。我国大多数城市都
4、处于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城市的持续发展和适应国际形势的变化与竞争要求城市必须解决产业结构失衡、生产方式粗放和源头创新不力、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等问题。2006年,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确定了国家全面实现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战略决策。2006年以来,全国超200个城市纷纷提出建设创新型城市的目标。2008年,经国家发改委批准深圳成为全国首个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深圳出台了第一部自主创新规划深圳国家创新型城市总体规划(20082015)。2010年国家发改委根据城市的经济影响、基础创新能力、创新要素聚集程度和城市区位优势等因素又批复了大连、青岛等16个城市作为我国国家创新型城
5、市的试点城市。十几年来,我国分别形成了深圳模式、上海模式等不同特色、类型的创新型城市建设模式。然而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面临“瓶颈”,甚至一些城市还在一味模仿,“失真”严重。主要表现在城市基础研究被忽视,过于重视产业化;孤立发展,忽视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系统性特点;政府各部门职责模糊,没有鲜明的分工合作;制度环境不健全,法律保证不充分;支撑平台徒有虚名,没有提供预期的服务;城市特色不明显,城市间模仿严重,缺乏创新。对创新型城市的进一步探索有利于科学确立城市发展目标和正确定位,有利于城市依托自身资源,借鉴他人经验,扬长避短,在发展理念与建设实践上少走弯路,不陷误区,健康发展。二、我国创新型城市建设与
6、发展中的建议1.科学规划定位,推动城市知识创新。发展规划是创建创新型城市成功的前提。政府主导的发展规划首先应该明确根本定位,一旦定位就应尊重规划,树立规划的权威性即定格了的规划就是至高的权威和无上的执行力,不能因为领导人的变化和某个重要领导人对规划缺乏足够了解而一时心血来潮的讲话或其它原因就任意对规划添加或弃置,随意改动,尤其是对高新区的规划。我国在创新型城市建设中应加强规划,在制定规划时既要考虑科学性、前瞻性,协调性,又要考虑其继承性、连贯性、统一性,更要考虑执行期间的严谨性与约束性。在未来的发展中需要树立这种尊重规划、遵守规划,依据制度,依据法规的发展理念,当然,其前提是规划是科学的,具有
7、长期指导力的。2.加强基础研究,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十一五”、“十二五”期间我国基础研究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全国基础研究经费总投入大幅增长。科研环境得到改善,整体水平大幅提高,原始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科学引领支撑作用不断加强,基础研究、基地建设也不断巩固发展。创建了多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启动实施了国家重点实验室专项经费,基础队伍也不断加强,国际科学影响力不断提升。然而,我们必须明白,我国目前的基础研究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管理机制不健全,原创成果少,基础研究对经济发展的引领作用不强,研究经费占全社会研发经费的比例偏低。我国目前高新技术较发达的一些城市很多都具有一些同类问题。尽管这些城市经
8、济发达,但科教资源明显匮乏,高等教育力量薄弱,这与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支柱的城市并以此为基点来追求国家、国际创新型城市建设为目标是极为矛盾的,没有学科优势,缺乏知识外溢效应是这些城市的劣势和面临的难题。改革开放之后虽然建立了一批以基础研究为主的科研机构与设施,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创新源泉,对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缺乏对基础研究的科学认识与足够研究,目前重复投入,分散投入,缺乏专业人员,技术关键领域没有突破,监督评估方法不科学等现象到处可见。因此,要实现创新驱动与产业升级就必须加强基础研究。基础研究涉及到的部门较多,在有关科技制度、体制方面要大胆探索,加快改革,政府要进一步强化科技工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创新 城市建设 对策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