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建筑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合理配置分析.doc
《对建筑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合理配置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建筑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合理配置分析.doc(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对建筑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合理配置分析摘要:现代城市发展,框架式建筑逐渐成为建筑工程主导,本文结合笔者在工作中的经验论述了框架剪力墙中剪力墙的合理配置,合理地确定剪力墙的数量是关系到结构的安全和技术经济合理最为关键的问题。并结合工程案例,对框架剪力墙的相关方面设计进行了分析。关键词:建筑工程;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箍筋配箍特征值1 框架剪力墙中剪力墙的合理配置根据国内外遭受到地震后展开调查所得到的数据,得到了一些经验。日本采用平均压应力-墙面积表示法来分析,其中平均压应力= G/(AC+ AW),G为楼层重量,AC,AW分别为框架柱及剪力墙的面积。国内根据已建的大量框架- 剪力墙结构,提出底层结
2、构截面面积AC+AW与楼面面积Af之比及AW与楼面面积Af之比( 见表1),供设计参考。剪力墙设置是否合理的计算标准主要根据结构在风荷载和地震荷载作用下的位移比、位移角,地震作用下结构的振型曲线、自振周期、结构扭转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与平动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之比、结构薄弱层判断及风荷载和地震作用下建筑物底部剪力和总弯矩是否在合理范围内。2 工程案例某建筑物总建筑面积20000m2。其中,地上部分建筑面积18880m2,共16层,带5层裙房和一层设备转换层,建筑高度68.8m,地下部分建筑面积1161m2,共1层。结构体系为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设防烈度7,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设计地
3、震为第二组,II类场地,设计特征周期为0.4s,风荷载按100年一遇风压取值为0.45kN/m2,雪压取值为0.35kN/m2。在框架剪力墙设计中,剪力墙的平面布置要遵循以下几点原则:均匀、分散、对称、周边等。每片剪力墙刚度不要太大,连续尺寸不要太长,每一片墙肢的弯曲刚度适中,不会因为个别墙肢的局部破坏而影响整体的抗侧力性能。刚度愈大的墙肢吸收的荷载也愈大,所以考虑墙肢开洞来减轻墙肢的刚度集中问题。剪力墙布置在平面形状变化处,如角隅、端角,因为凹凸角部位是应力集中处,宜设置剪力墙加强。同时电梯间、楼梯间楼面开洞严重地削弱楼板刚度,所以不能保证框架与剪力墙协同工作,需要设置剪力墙来加强。平面图中
4、3轴与A轴处建筑平面布置不允许布置剪力墙,故在4轴与A轴处布置剪力墙。同时为防止墙肢刚度过大而吸收大量的地震力而破坏,在较长的剪力墙中开设洞口,将其分成长度较为均匀的若干墙段,墙肢之间采用连梁连接,使每片剪力墙的弯曲刚度适中,不会出现个别墙的受力太集中而引起破坏。本设计中,主楼楼层面积Af为1050m2,剪力墙面积AW为18.50m2,框架柱面积AC为14m2,AW /Af=1.76%,(AC+AW)/Af=3.09%。设计中对扭转效应的控制采取了一些措施: 由于主楼标准层凸出部分大于平面总宽度的30%,故将该凸出部位板厚加厚至150mm,并在计算时设为弹性楼板;设备层层高低,其刚度虽大于相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建筑 框架 剪力 结构设计 合理 配置 分析
![提示](https://www.001doc.com/images/bang_tan.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