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城市建设中钢筋混凝土建筑的抗震设计.doc
《浅析城市建设中钢筋混凝土建筑的抗震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城市建设中钢筋混凝土建筑的抗震设计.doc(6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浅析城市建设中钢筋混凝土建筑的抗震设计摘 要:在城市建设中进行建筑结构设计时一定要考虑到建筑的抗震设计。为了使整个建筑工程真正达到能够减轻甚至避免地震灾害,做好抗震设计是最根本的措施。文章根据对有关资料以及实践经验的总结,对城市建设中钢筋混凝土建筑的抗震设计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关键词:城市建设 钢筋混凝土建筑 抗震设防 抗震设计地震是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一种可怕的自然灾害。强烈地震常常以其猝不及防的突发性和巨大的破坏力给社会功能带来严重的危害、社会经济发展、人类生存安全和社会稳定。最近全球发生了很多强震,如海地的7.3级地震、智利的8.8级地震、我国台湾高雄的6.7级地震,据美国国家地
2、震信息中心 (NEIC)监测,从2010年2月15日至2010年3月17日(国际时),30天内共监测到645个事件,中国境内及边境地区的地震共17个。最近30天,全球6级以上地震有30个,平均每天一个。另一方面,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人口稠密,建筑物抗震能力低。因此,我国的地震灾害可谓全球之最。上个世纪,全球因地震而死亡的人数为110万人,其中我国就占55万人之多,为全球的一半。面对这些数据,让我们不得不在城市建设中要注重建筑的抗震设计。只有这样才是防御和减轻地震灾害最有效、最根本的措施。一、地震中建筑倒塌的原因地震作用具有较强的复杂性和随机性,要求在强烈地震作用下建筑物结构仍保持在弹性状态,而
3、不发生破坏这是很不实际的,既安全又经济的抗震设计是允许在强烈地震作用下破坏严重,但建筑物并不会倒塌。由此可见,抗震设计的特点是依靠弹塑性变形的方式消耗地震能量,而建筑抗震设计也是根据这一原理展开的,达到的效果就是在遇到震级高于城市设防烈度的强震时而不至于倒塌。1.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层间屈服强度有明显的薄弱楼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在整体设计上存在较大的不均匀性,使得这些结构存在着层间屈服强度特别薄弱的楼层。在强烈地震作用下,结构的薄弱层率先屈服,弹塑性变形急剧发展,并形成弹塑性变形集中的现象。在1976年唐山大地震中,有个13层的蒸吸塔框架,由于该结构楼层屈服强度分布不均匀,造成第6层和第11
4、层的弹塑性变形集中,导致该结构6层以上全部倒塌。2.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中柱端与节点较容易破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构件一般是柱顶重于柱底, 梁轻柱重,特别是角杜和边柱很容易发生破坏。除剪跨比小的短柱易发生柱中剪切破坏外,一般柱是柱端的弯曲破坏,轻者发生水平或斜向断裂;严重的会发生混凝土压酥,主筋外露、压屈和箍筋崩脱。当节点核芯区无箍筋约束时,节点与柱端破坏合并加重。当柱侧有强度高的砌体填充墙紧密嵌砌时,柱顶剪切破坏严重,破坏部位还可能转移至窗洞上下处,甚至出现短柱的剪切破坏。3.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中砌体填充墙的破坏较为普遍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中砌体填充墙具有钢度大、变形能力差的特点,在地震时最先承
5、受地震作用而遭受破坏,在八度及八度以上地震作用下,填充墙的裂缝明显加重,甚至会发生倒塌,震害规律一般是砌块墙重于砖墙,空心砌体墙重于实心砌体墙,上轻下重。二、钢筋混凝土建筑的抗震结构设计 在城市建筑中较合理的框架地震破坏机制,应该是节点基本不破坏,梁比柱屈服可能早发生或多发生,同一层中各柱两端的屈服历程越长越好,底层柱底的塑性铰宜最晚形成。简单地说应该是:框架的抗震设计应使梁、柱端的塑性铰出现尽可能分散,充分发挥整个结构的抗震能力。1.影响不同受力特征节点延性性质的主要因素楼层破坏的全过程可以通过楼层水平地震剪力与层间位移关系来描述,在抗震设防过程中,框架结构构件进入弹塑性阶段时,构件在保持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浅析 城市 建设中 钢筋混凝土 建筑 抗震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