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发展潜力分析.doc
《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发展潜力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发展潜力分析.doc(6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发展潜力分析1基本概况榕江县位于贵州省东南部,全县幅员面积3315.8平方公里,共辖20个乡镇,268个行政村。全县耕地面积19.85万亩,其中水田面积15.68万亩,旱地 4.17万亩,旱地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21%。榕江是个典型的农业县,主要以种植水稻、油菜为主,2004年末,全县粮食总产量达9.6789万吨。榕江县水资源多年平均总量为21.258亿立方米,水资源较为丰富。但因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匀,季节性干旱缺水严重,降雨主要集中在410月, 11月次年3月降水较少。县境内地形地貌复杂,山高坡陡,山谷切割深长,人均耕地面积仅为0.63亩,农业人均有效灌溉面积仅达0.39亩,可开
2、发利用的山地面积人均占有量为7亩,是一个典型的“九山九水半分田”边远山区县。同时,由于我县耕地土层薄,蓄水、保水能力差,水利化程度低等原因,多数耕地严重缺水,旱灾频繁发生。据统计,至1950年以来的五十六年间,出现旱灾的年份就达四十二年之多,总受灾面积达33.6万亩。自贵州省实施水利扶贫“益民”工程以来,我县积极争取上级补助资金,大力兴建以小水窖、小水池和小塘坝为主要内容的“三小”雨水集蓄利工程,有效解决了旱地灌溉用水,取得了良好的综合效益。据不完全统计,“十五”以来,全县共建成水窖、水池1429处,新建小山塘2座,年蓄水能力约15.13万方,发展抗旱补充灌面7856亩。工程的实施改变了群众过
3、去落后的耕作制度,通过种植结构调整,大面积发展经果林种植,使精耕细作代替了广种薄收,单位面积产量也成倍增加。通过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的实施,旱区农民改变了过去的不良生活习惯,群众开始改水改厕,猪、牛、羊等牲畜实行圈养,农村逐渐改变了脏、乱、差局面,村容村貌有了较大改观,促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2工程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2.1工程建设的必要性与紧迫性我县地处云贵高原向湘西丘陵和桂北盆地过渡的斜坡地带,气候呈垂直差异分布,水资源分布不均,大部分高坡田严重缺水,抗旱能力低。我县现有耕地面积19.85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1.08万亩,仅占耕地面积的55.82%。坡耕地受自然降水影响更大,受灾程度尤为明显。
4、从表面上看,榕江的水资源比较丰富,但由于受地层岩性特征影响,导致河谷深切,山高、田地高、村寨居住点位高,而水源点却相对较低,取水灌溉难度较大。另一方面,由于降水量分布不均匀,水利基础设施缺乏,导致大面积耕地缺乏灌溉用水,尤其是坡耕地受旱灾威胁非常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的旱涝保收,直接影响了农民收入的提高。“十一五”期间,是我县加快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全县水利工作的发展目标是,力争2010年灌溉水利用系数达0.5以上,农村人均有效灌溉面积提高到半亩。县委、县政府结合榕江实际,提出了“123”经济发展思路,要求通过发展果品基地等一大批优势产业,促进全县经济快速发展。目标的制定为我县今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雨水 利用 工程 发展潜力 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