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后水库库区水源涵养林保护的思考.doc
《山后水库库区水源涵养林保护的思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后水库库区水源涵养林保护的思考.doc(6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山后水库库区水源涵养林保护的思考摘要该文通过对山后水库库区水源涵养林状况和作用的分析,认为水源涵养林是水库水源的生态基础,在水资源安全中起着重要作用,需要加强对小型水库的库区水源涵养林进行产权界定;并探讨了在新形势下如何进行库区水源涵养林的保护,认为要建立必要的补偿机制。治水与治林相结合。关键词 水源涵养林水资源水土保持山后水库位于石陂镇段尾村,离镇所在地15公里,库容382万立方米,集雨面积6.22平方公里,属于小(一)型水库,始建于1976年,集防洪、灌溉、发电、养殖和供水于一体。国家在农村实行林业改革,提出要“耕者有其林”。2005年,本镇作为全县林改工作的试点开始全面展开并于当年结束。
2、山后水库库区水源涵养林也部分分到村民手中,且持有林权证。村民有林权证就可自主处理林木,而且已经在大肆砍伐之中,如何保证水库正常功能的发挥,保护库区水源涵养林问题突显出来。1 库区水源涵养林及其作用库区水源涵养林是指在水库集雨面积范围内,具有调节、改善水源流量和水质的一种防护林,也称水源林;其主要分布在河川上游的水源地区,对于调节径流,防止水、旱灾害,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库区水源涵养林的作用主要表现在:1.1调节坡面径流,削减河川汛期径流量一般在降雨强度超过土壤渗透速度时,即使土壤未达饱和状态,也会因降雨来不及渗透而产生超渗坡面径流;而当土壤达到饱和状态后,其渗透速度降低,即使降雨
3、强度不大,也会形成坡面径流,称过饱和坡面径流。但森林土壤则因具有良好的结构和植物腐根造成的孔洞,渗透快、蓄水量大,一般不会产生上述两种径流;即使在特大暴雨情况下形成坡面径流,其流速也比无林地大大降低。在积雪季节,因森林土壤冻结深度较小,林内融雪期较长,在林内因融雪形成的坡面径流也减小。森林对坡面径流的良好调节作用,可使河川汛期径流量和洪峰起伏量减小,从而减免洪水灾害。1.2调节地下径流,增加河川枯水期径流量我国受亚洲太平洋季风影响,雨季和旱季降水量十分悬殊,因而河川径流有明显的丰水期和枯水期。但在森林覆被率较高的流域,丰水期径流量占3050,枯水期径流量也可占到20左右。森林增加河川枯水期径流
4、量的主要原因是把大量降水渗透到土壤层或岩层中并形成地下径流。在一般情况下,坡面径流只要几十分钟至几小时即可进入河川,而地下径流则需要几天、几十天甚至更长的时间缓缓进入河川,因此可使河川径流量在年内分配比较均匀。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系数。1.3减少径流泥沙含量,防止水库、湖泊淤积河川径流中泥沙含量的多少与水土流失相关。水源林一方面对坡面径流具有分散、阻滞和过滤等作用;另一方面其庞大的根系层对土壤有网结、固持作用。在合理布局情况下,还能吸收由林外进入林内的坡面径流并把泥沙沉积在林区。2山后水库库区水源涵养林历史及现状2.1林改前的状况山后水库地点在段尾村山后,据当地人讲,当时那里是原始森林,动植物群落
5、齐全。山后水库建好后,集雨面积6.22平方公里,库区水源涵养林包括了全部集雨面积6.22平方公里,那时水库植被非常好,管理也非常到位。到1990年时,由于农村改革的深入,村集体与村民小组的财产分割日益明显,村民小组向水库所有者即政府提出利益补偿,并且相应将库区水源涵养林减少为3平方公里。近年来,由于政府职能和坝后电站经营方式的转变,镇水电工作站不再有收费权利,而突出服务功能,电站由政府承包给私人经营。上世纪90年代由政府给村里每年3千元的水源涵养林补偿费也没有了。部分村民也无视水源涵养林的存在,自己开始经营山场,除偷砍林木外,主要是经营毛竹,毛竹长到哪里,就砍到哪里。在2005年实施林改前,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水库 库区 水源 涵养 保护 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