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一体化供水特点及实践.doc
《城乡一体化供水特点及实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乡一体化供水特点及实践.doc(6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城乡一体化供水特点及实践摘要城乡一体化供水是在城乡区域范围内,将供水由城市延伸至乡镇,形成城镇乡村互联的供水模式。建设中可分为调整服务范围和运行规模、优化性能与长效管理个阶段。它的实施有助于合理利用水资源、解决村镇居民饮用水安全问题、提高供水可靠性和充分发挥大型水厂的运行管理能力等。在分析城市一体化供水特点的基础上,介绍了宜兴市城乡一体化供水的实践,重点介绍了近期加压站节能改造的种措施。关键词城乡一体化;供水模式;加压泵站城乡一体化供水建设特点城乡一体化供水是在城乡区域范围内,将供水由城市延伸至乡镇,形成城镇乡村互联的供水模式。城乡一体化供水消除了传统城市供水系统与乡镇供水之间的差别,使整个区
2、域内享受相同的供水服务,有利于促进城乡社会经济可持续协调发展。城乡一体化供水建设往往需要很大的初始资金投入,具有协调原有小型水厂的归属权变更、从业人员从新安置等问题,通常应由当地政府作为主导,从改善民生和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为出发点,提出相应政策,完善规划方案,逐步推进,充分保证城镇和农村居民享受同等用水服务待遇。例如江苏省城乡供水条例中规定:“城乡供水应当推进农村与城市同水源、同管网、同水质、同水价,实现城乡一体化供水”。福建省城乡供水条例中规定:“鼓励有条件的城镇向周边农村延伸供水管网,推动农村与城镇同水源、同管网、同水质”。江西省城乡一体化供水目标为:“让用户享受同质、同价、同网、同服务的供
3、水设施”。城乡一体化供水通常是在城镇乡村的原有供水基础上改造而成,建设可分为调整服务范围和运行规模、优化性能与长效管理个阶段。调整服务范围和运行规模阶段的建设内容通常包括:关停一些原水水质较差或制水工艺落后的乡镇水厂,通常将其改造为中途加压泵站,解决因供水管道较长、沿程水头损失较大,致使管网供水压力不足的问题;在泵站的集水井或清水池进水管上二次加氯,起到保证下游供水水质目的;扩大主要水源取水和输水设施规模;新建或扩建水厂,扩大供水规模并提高供水水质;合理布置相邻供水片区间的联络干管和增压站。供水规模扩大后,为保证用户需求,水厂、泵站、管网等设施将根据实际情况有一段适应期,需要对制水工艺、泵站和
4、管网设施的性能进行优化。该阶段的主要内容包括:根据管网末梢水应满足饮用水质标准的要求,优化水厂工艺;根据用户水量和水压要求,优化泵站性能和调度方法;根据水量漏损控制要求,需进行管网合理分区、改造管网、加强水表计量等。最后将落实城乡一体化供水长效管理机制,包括供水系统资料的实时调查和更新;供水系统运行的实时调度;制定严格的管理措施,强化卫生监督,水质检测;培训相关技术人员等。实施城乡一体化供水的效益有助于合理利用水资源城乡一体化供水可以解决城乡水资源不平衡问题。一个县内或市内在空间上存在水资源分配不均情况,往往山区水资源丰富而人口稀少,平原地区人口较密集但可用优质水资源较少。同时也存在季节性水资
5、源分配不均问题,通常在雨季水资源量较高,旱季水资源量较低。水资源的时空分配不均不利于小范围内的水量调节和调度。此外,农村多采用地下水为水源,随着工农业生产需水量的增长,地下水位明显下降,原有水源井出水量大幅减少甚至干枯,造成一些区域因水源保证率不高而饮水困难,。于是,城乡一体化供水可以通过大型给水工程设施,合理调配水资源,增加地下水涵养,满足居民用水需求。有助于解决村镇居民饮用水安全问题实施城乡一体化供水,以优质水取代河塘井水,以现代化水厂取代简陋的小水厂,从定时供水到一天连续供水,将显著改善村镇居民的生活质量,保障了群众的身体健康。例如,江苏省常熟市在实施城乡一体化供水之前的五年中,每万人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城乡 一体化 供水 特点 实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