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江吟题西林壁雪梅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暮江吟题西林壁雪梅教学设计.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暮江吟题西林壁雪梅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认识“暮、瑟”等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降”,会写“暮、吟”等13个字。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题西林壁。3 .能借助注释、插图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其中蕴含的道理;能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绘的景象。二、教学重点:运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学好古诗,把握好朗读的节奏;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三、教学难点: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感悟诗中所含的哲理。第一课时学习古诗暮江吟一、谈话导入,介绍作者、释题1我们在低年级曾学过一首诗草,(师生齐背)这首诗的作者是谁?(白居易)我们今天再来学习白居易的另一首诗一一暮江吟。(板书:暮江吟)4 .结合注释,
2、理解题意:诗人黄昏时分在江边所作的诗。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出示课件)你们还记得我们学习古诗的步骤吗?解诗题,知作者,抓字眼,明诗意,诵读,悟诗情1自由读,注意读准字音注意读准平舌音“瑟”;5 学习写字,指导书写:“暮”上方的“日”写得扁平些,中间像个“大”,下面不要写成“目”,根据会意字的特点理解意思为“傍晚”;“吟”的右边是“今”,不能加多一点。6 .师范读或者听朗读录音,读出节奏。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7 .指名读三、再读诗文,探究诗意,想象画面(一)交流学习一、二两句。1结合图文、注释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诗中的字词。(1)师生解答
3、“残阳”“铺”“瑟瑟”等字,师着重讲“一道、铺”写出夕阳余晖是洒满江面的。(2)颜色对比的词:瑟瑟红,能让人产生丰富的想象(3)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指名说诗句的意思)(4)想象“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的景象,用自己的话说说(5)指导学生一边想象,一边有感情地朗读诗句(二)品读三、四句1 .过渡语:因为江边傍晚的景色是如此吸引人,边看边欣赏,不知不觉已到夜晚,时间是“九月初三夜”,将时间从傍晚引致夜后。诗人描写了傍晚的哪些景物?抓住了这些景物的哪些特点来写的?1轮流读三、四两句,交流点拨:(1)诗句的意思(2)这两句描写了江边的哪些景色?诗人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来描写露珠和
4、月亮?(3)诗人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连用了两个比喻描写了江边夜晚迷人的景色,诗中还用哪个词来形容?(可怜)可怜是什么意思?(可爱)(板书:景色美丽)充分表达了作者对眼前景色的喜爱之情。2 .指导朗读三、四两句。读出对眼前景色的喜爱赞美之情。(三)指导多种形式朗读,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1)闭上眼睛,静静地听,一边听一边想象,头脑中出现了什么画面。(3)细致观察第1、2句画面,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画面内容。(4)讨论并交流:因为太阳接近地平线,江面有一半已经照不到阳光,所以半江是绿色,半江是红色。师:朗读古诗时不仅要读准字音,有感情,我们根据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的美。如:学习“半江瑟瑟半江红”,我们通过
5、注释理解“瑟瑟”在这里是青绿色的意思(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四、小结背诵第二课时一、谈话导入,了解作者,解题1 .我们在三年级学过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苏轼的诗歌饮湖上初晴后雨、赠刘景文,(师生齐背),今天再来学习苏轼的另一首诗题西林壁。(板书:题西林壁提醒“壁”字的书写)2 .结合注释,理解题意:书写在庐山西林寺墙上的诗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注意读准字音,注意整体认读音节“缘”2 .学习生字,指导书写:题、侧、峰、庐、缘,(注意生字的结构、部首)“缘”字第四笔是撇折,第五笔是横撇,借用“互”字帮助识记;3 .师范读或朗读录音,读出节奏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
6、/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4 .指名读,师纠音三、再读古诗,探究诗意(一)交流学习一、二两句。1 .结合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诗中的字词。2 .用表演的方式体会方位变化,请学生分别扮演山和观察者,站在哪个位置看是山岭,哪个位置看是山峰,从而理解诗句意思(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这两句诗的意思指名说诗句意思)3 .这两句诗写游山所见中,随着观察点的变化,庐山呈现出的景象也“各不同”,给读者留下更多的想象空间,诗人分别从哪几个角度观察了庐山?(横、侧、远、近、高、低提示为反义词。)(教师板书:从不同角度观察)4 .指导学生一边想象,一边有感情地朗读诗句(二)品读三、四句1结合注释,师生解答“不识”“真面
7、目”“缘”“身”“此”等字,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指名说意思)2 .作者为什么说自己“不识庐山真面目”呢?他不是己经说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了吗?(“不识”是因为“身在此山中”,看到的只是山的局部而非整体)3 .我们感受到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景物是不同,所以诗人表达自己游山后的感悟,读一读: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4 .这两句诗蕴含着深刻的道理,你是怎么理解的(结合课后第三题)道理:当人没有跳出局部从整体观察时,就很难认清事物的真相与全貌(三)指导多种形式朗读,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四、小结背诵,默写题西林壁第三课时一、谈话导入,了解作者,解题1 .师:梅花在冬天开放,很美
8、丽。特别是雪中的梅花更惹人喜欢。自古以来,人们把雪和梅作为报春的使者。可是,雪和梅却争执起来了,怎么回事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雪梅这首诗中去探个究竟。(教师板书:雪梅)“雪梅”就是雪中的梅花。2 .释题:“雪梅”就是雪中的梅花。3 .介绍作者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注意读准字音,平舌音“骚”翘舌音“输”“降”jiang()xiang()2 .学习生字,指导书写:“降”字第七笔是撇折;“费”上宽下窄,“弗”字要扁平些、“贝”中的撇从竖中线起笔;“输”字右边中间的短横不要漏写,“逊”中的“子”写在田字格中间,第三笔是提,“逊”的最后一笔捺要舒展,托住上方3 .师范读或朗读录音,读出节奏梅雪/争
9、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4 .指名读,师纠音三再读古诗,探究诗意(一)交流学习一、二两句。1 .结合图文、注释理解诗中的字词,师生解答“降”“骚人”“阁”“评章”等字,生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然后指名说诗句的意思2 .这两句诗展现一幅“梅雪争春图,哪个字词运用了拟人化的表达方法?“争、未肯降”拟人化的表达,使梅和雪的形象生动起来,梅雪争春,让诗人费尽心思,一个“费”字说明二者难分高下3 .指导学生一边想象,一边有感情地朗读诗句(二)品读三、四句1.结合图文、注释理解诗中的字词,师生解答“须”“逊”“输”等字意思,生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然后指名说诗句的意思2,雪与梅特点分别是什么?(三分白一段香)“逊”和“输”两个字有了什么作用?写了梅、雪各自的不足,从侧面表现出对方的优点,雪胜在三分白,梅胜在一段香。3 .从雪梅的对比中,说说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也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结合课后思考题)梅雪争春,之所以分不出高低,是因为二者都有自己的优点,告诉我们事物各有所长的道理。4 .指导学生一边想象,一边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四、小结背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