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论文—有效使用导学案走进课改的春天.docx
《新课改论文—有效使用导学案走进课改的春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改论文—有效使用导学案走进课改的春天.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论文有效使用导学案,走进课改的春天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导学案作为一种已经不新的形式活动,双自主四环节教育教学构建高效课堂活动进入课堂教学实践。导学案使用后,从教学模式上打破了教学模式,立足于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寻找知识、总结知识的能力大大增强,特别体现于知识应用能力培强,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把课堂时间交给学生,课堂教学从学生机械地获取知识,转变成为学生创造表演的舞台,使所有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充满艺术的魅力。对于导学案的使用,我有几点体会:一、导学案的使用要体现一个,活,字。1、天下没有僵死的事物,一切都在不断地
2、运行中,相反却会有僵死的思想。可怕的是,事物却往往是由思想来支配的。人活着,其实就是要体现出人的创造性才行,因此,打破僵局、推陈出新,就应是我们永恒的追求。作为导学案,究其根底,其实也不是什么绝对的新生事物,只不过就是把我们以前课堂上那种口头形式的引导一变而为书面的文字内容,显得更直观、更系统、更完备而已。就像“成长记录”之于“成长记录袋”往往只是名称的改换一样,你不能因为它加了一个“袋”字,就忽地一下子觉得神秘起来了,实际上,它也就只是用一个“袋”字来增加它的形象性而已,使它成为一个相对完整的整体,而区别于“成长记录”这种说法的相对零散性。同样,我们以前的引导具有口头的随机性,那种话语的无形
3、使引导又能处于一种活泼的状态,如果说这是它的优点,那么有时我们在引导上浮于表层,缺乏系统,无法深入内理,这又是它的不可避免的不足。而书面形式的导学案则正好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它经过编写者的认真梳理,把一条寻幽探微的有效路径预设在那里,作为一种直观的形式给我们提供了最大的方便,但问题的存在也就在这里,作为一种直观的形式,它往往又最直接地造成了我们视觉及思想上的阻碍,使我们在超越上颇费一番踌躇,从而延误了工夫,甚至于耗时费力,收效甚微,这便是一种方法上的僵化问题。2、人是个性化的,共性永远代替不了个性,共性只有通过个性才能真正地发挥作用。我们平常讲的二次备课甚至是三次备课,实际上也就是要化共性为个
4、性,使它能够真正成为自己可手的“方天画戟”,在战场上一展神通,发挥出无穷的威力。因此,我们在使用导学案的过程中,无论它是自己编写的还是别人编写的,都应当站在临战的高度进行再认识,剪枝蔓、立主脑,使自己的心中有一条个性化的明晰的线路,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导”,学生才能真正做到“学”,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地发挥,达到“多学少教、先学后教、以学论教”。我们在听课教研的过程中常常看到一些老师把导学案当成了习题,当成了讲义,从头到尾,按部就班,缺乏变幻,机械僵硬,不仅没有发挥“导学”的作用,反而成为了学生的一种变相课业负担,课堂依然陈旧,气氛依然沉闷,效率依然低下,效果依然没有,这是悲哀的事
5、情,它需要我们切实走出窠臼,用自己的个性化解读化有形为无形,“活”用导学案,激发出真正的“活”的课堂来。二、放手学生、放开学生、放飞学生。1、小鹰长到一定的时候,老鹰就会把它带到高空,然后彻底地把它放开,以此来激发鹰类本能的飞翔潜能。小鹰在脱离母体迅速下落的过程中,它会本能地张开稚嫩的翅膀,在翅膀与气流的相互作用中不断地做出调适,在自身的感觉里找到平衡。经过不间断地练习,各种微妙的体验就都聚集到它的感觉里,小鹰因而也就渐渐成长为空中的霸主,可以击长空,在极度的顺遂中展现出翱翔的无限风姿。2、学习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一个不断寻找感觉的过程。古人早就写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诗句,那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课 论文 有效 使用 导学案 走进 春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