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水利50年.docx
《新中国水利50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中国水利50年.docx(12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新中国水利50年新中国成立50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一贯高度重视水利建设,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三代领导集体,都把治水放在重要位置,对水利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领导与组织全国人民开展了大规模的水利建设,兴修了数以万计的各类水利基础设施,为保障国民经济进展与社会安定发挥了巨大作用。50年来,从50年代、70年代到90年代,水利建设大体上可划分为三个进展阶段。这三个阶段,水利上了三个台阶,并积存了很多宝贵的经验。(一)第一阶段(五、六十年代)1 .五十年代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就作出了从根本上解决淮河问题的英明决策,领导全国人民掀开了中国治水的新篇章。从治理淮河开始,到修整、加固黄河、
2、长江堤防,开挖引黄济卫人民胜利渠,修建荆江大堤与分洪设施,同时先后建成了官厅、佛子岭、梅山、大伙房等17座大型水库。由于水利建设方针正确,大部分效益较好,成绩显著。在50年代初期,毛泽东、党中央曾多次提出了兴建三峡水库与南水北调的问题。1957年党中央、国务院对水利建设提出:“务必切实贯彻执行小型为主,中型为辅,必要与可能的条件下兴修大型工程”的水利建设方针。并提出:“还务必注意掌握巩固与进展并重,兴建与管理并重,数量与质量并重”的原则”。但随后到了1958年“大跃进”的特殊历史时期,在“左”的口号与方针下,违反自然规律,无视基建程序,急于求成,高指标,瞎指挥,在淮北地区大搞河网化,使水利建设
3、处于失控状态,这个时期,尽管修建了一批水利工程,但在高速进展的同时,掩盖了工程设计标准低与质量比较差的问题。50年代后期,1958年1月,党中央在南宁会议上曾议论建设三峡问题。1958年3月党中央在成都会议上曾因河南一篇文章谈到以“蓄(以蓄为主)、小(小型为主)、群(群众自办为主)”与“排(以排为主)、大(大型为主)、国(依靠国家为主)”的治水思路与看法,引起了在治水思路上“蓄、小、群”与相对应的“排、大、国”的两种意见。会上毛泽东曾指出,“排、大、国同蓄、小、群是对立统一,逐步认识。蓄、小、群为主,当然也要一点排、大、国。三峡、三门峡只有国家力量才行”。在会上曾提出这里是否具有多快好省与少慢
4、差费的两条路线问题?这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三峡水利枢纽与长江流域规划的意见的决议;提出了长江流域规划工作的基本原则,应当是统一规划,全面进展,适当分工,分期进行。同时提出,需要正确处懂得决下列七种关系:远景与近期,干流与支流,上中下游,大中小型,防洪、发电、灌溉与航运、水电与火电、发电与用电。这七种关系务必互相结合,根据实际情况,分别轻重缓与先后次序进行具体安排。会上还提出,打开通天河、白龙江与跳河,借长江济黄、丹江口引汉济黄、引黄济卫、同北京连起来的调水方案。1958年8月中共中央关于水利工作的指示中指出,在贯彻执行“小型为主,以蓄为主,社办为主”的三主方针时,应注意到在以小型工程为基础的前提下
5、,适当地进展中型工程与必要的可能的某些大型工程,并使大中小相结合,有计划的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水利工程系统。并提出制订规划问题,除了各地区进行规划工作外,全国范围的较长远的水利规划,首先是以南水(要紧是长江水系)北调为要紧目的。马上江、淮、河、汉、海河各流域联系为统一的水利系统的规划,与将松、辽各流域联系为统一的水利规划,应加速制订。1958年11月郑州会议上,针对19561967年全国农业进展纲要(草案)中要求,从1956年开始,在七年至十二年内,基本上消灭普通的水旱灾害。毛泽东曾指出,“消灭水旱灾害”要加上“最大限度地工并指出,水旱灾害“大部归人管,一部归天管”抗御水旱灾害的辨证思想。195
6、9年10月,党中央、国务院在冬春水利建设的指示中再次明确,“群众性的兴修水利运动要继续贯彻执行以蓄为主,社办为主,小型为主,与大中小型工程相结合的方针,全面规划,综合利用”。要求,把水管好、用好,使它发挥最大效益,这个时期,党中央、国务院对各大江河流域规划制订,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都非常明确,至今仍可作为我们修定流域规划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的基础。2 .六十年代60年代初期,1961年12月,中央在批转农业部与水电部关于加强水利管理工作的十条意见中指出,“当前水利问题不是再新建多少工程,而是如何巩固已得成就,完成尾工配套(包含平整土地)等工作,使它们充分发挥效益”。1962年11月,农业部在全国
7、农业会议上提出“小型为主,配套为主,群众为主”的冬修水利方针;同年12月,水电部在全国水利会议上提出:“巩固提高,加强管理,积极配套,重点兴建,并为进一步进展制造条件”的水利工作方针。那个年代由于治水思想的不一,曾将“大跃进”时,淮北地区的节节拦蓄,“一块地对一块天”,大搞河网化的做法推广到易盐碱的冀、鲁、豫平原、黄、淮、海平原。加上当时大搞引黄只灌不排,造成了一灌、二堵、三淤、四涝、五碱的严重的涝碱灾害,产生黄淮海平原地区的大面积的次生盐碱化。直到1965年8月水电部召开的全国水利工作会议上提出,“大寨精神,小型为主,全面配套,狠抓管理,更好地为农业增产服务”的“水利方针以后,才统一了思想,
8、一些错误做法也随之得到纠正。但接着就是“文化大革命”那个特殊的历史年代,这个时期修建了大型水库80多座,在一定程度上又重复了“大跃进”年代的一些错误,以致水利上遗留问题增多。特别是三门峡水库的兴建,尽管在防洪、防凌、灌溉、供水等方面发挥了显著的效益,但由于对水土流失治理过于乐观,导致三门峡水库的泥沙淤积严重,被迫进行改建,教训十分深刻。在50年代与60年代,淮河、长江、黄河、海河、辽河都曾先后发生过流域性大水,其中,1954年江、淮大水、1958年黄河大水、1963年海河大水造成的缺失比较巨大,尽管水利上存在上述的种种问题,但这个时期修建的水利设施在抗御洪水中确实发挥了很大作用。在60年代初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中国 水利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