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一、教育的概念 1.对教育的概念进行缩小 eg: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答案】(1)此说法错误。(2)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活动。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因此,题干描述的是狭义的教育。(3)故题目说法错误。 2.对教育的本质进行曲解 eg:动物界存在着大猫教小猫
2、抓老鼠、大鸭教小鸭游水的现象,说明动物界存在教育行为。【答案】(1)此说法错误。(2)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动物在养护幼崽方面虽然与人类抚育后代有相似之处,但动物的活动只是一种本能活动,而人类的活动是有意识的活动。题目说法无视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认为在动物界也存在教育。因此大猫教小猫抓老鼠、大鸭教小鸭游水的现象都不属于教育现象0(3)故该说法错误。二、教育的相对独立性eg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因此教育没有相对独立性。【答案】(1)此说法错误。(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但是教育也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3、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影响;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这种不平衡主要表现为两方面:一方面,教育落后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另一方面,教育超前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因此,虽然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但教育具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3)故题目说法错误。三、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一地位混淆eg: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答案】(1)此说法错误。(2)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复杂多变的过程,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有遗传、环境、学校教育和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四个方面。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主观能动性起决定作用。认为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是过分夸大了
4、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无视遗传、环境和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对人的发展的影响。(3)故该说法错误。四、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一概念混淆eg: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是同一概念。【答案】(1)此说法错误。(2)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培养人的总的要求,它规定着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规格和标准要求。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是结合教育目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制定的各级各类教育的培养要求。因此,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教育目的是针对所有受教育者提出的,而培养目标是针对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对象提出的。因此,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是不同的。(3)故题目中说法错误。五、全面发展教育的构成一平均发展Xe
5、g:全面发展就是指学生德智体美诸方面平均发展。【答案】(1)此说法错误。(2)新课改背景下的全面发展是包括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相互渗透和相互协调的发展。首先,这几方面本身无法量化衡量,因此无法实现平均;其次,每一个方面在学生的全面发展过程中均有其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德育起灵魂导向作用,智育是前提和支持,体育是物质基础,美育陶冶学生的情操,劳动技术教育帮助学生将动脑和动手结合起来从而习得良好的学习和劳动态度与技能。因此,无法用平均发展来衡量全面发展。(3)故该说法错误。六、课程的类型一概念混淆eg:校本课程一定是活动课程。【答案】(1)该说法错误。(2)校本课程实质上是个一以学校为基地进
6、行课程开发的民主决策的过程,即校长、教师、课程专家、学生及家长和社区人士共同参与学校课程计划的制订、实施和评价活动。其主导价值在于通过课程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活动课程又称经验课程,是打破学科逻辑组织的界限,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活动为中心组织的课程。因此,校本课程不等同于活动课程。(3)故该说法错误。七、教学相关: 1.教学的含义一双边 eg:教学是指在教育目的规范下,教师教的一种活动。【答案】(1)该说法错误。(2)教学是指在教育目的规范下,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教学是一种双边的活动,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因此,教学不仅仅是教师教的活动,还包括了学生的
7、学。(3)故该说法错误。 2.教学的地位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跟德育混淆) eg:常言道,做事先做人,因此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德育。【答案】(1)此说法错误。(2)做事先做人,体现了德育的重要性,因此,在学校工作中应该树立“德育为先”的理念。但这并不代表学校的中心工作就是德育,教学才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因此,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3)故题目说法错误。 3.教学的任务缩小范围 eg:教学任务就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答案】(1)该说法是错误的。(2)教学任务不仅仅是指给学生传授知识,还包括教给学生基本技能以及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
8、美育、体育和劳动技术教育等内容。(3)故题目说法是错误的。八、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 eg:学生学好间接经验就行,直接经验无关紧要。【答案】(1)此说法错误。(2)间接经验是指现成的书本知识,一般表现为原理、概念、定律和公式所组成的知识系统。直接经验是指学生通过亲身探索、发现、实验、操作等方式,认识已有的知识经验。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但是间接经验必须以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教学中,要防止知识传授或直接经验积累的偏向,二者各有优势,应该通过实践将二者紧密结合。(3)故该说法错误。 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 eg:知识越多,能力越强。【答案】(1
9、)此说法错误。(2)知识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其实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的反映。能力是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力影响活动的效率。二者属于不同的层次,知识属于认知,能力属于实践。当然,能力的大小有赖于知识的积累程度,但并不是知识的简单积累,而是对知识的深层次加工,付诸实践的行动。所以,并不是知识越多,能力越强。(3)故该说法错误。 3.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 eg:教师是太阳,学生应该时时围绕着教师。【答案】(1)此说法错误。(2)教师主导就是教师决定教学的方向、方法、内容和形式等,教师领导教学;学生主体是指学生在教师设计、组织的教学认识过程中充当主体,
10、学生成为主体正是教师主导的体现和结果。只有二者统一起来,才能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学生间接有效地学习知识、发展身心的必要条件。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教师有效教学的一个主要因素。(3)故该说法错误。 4.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 eg:教学具有教育性。【答案】(1)此说法正确。(2)教学过程具有教育性的特点,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品德,品德教育中也可以传递知识。赫尔巴特提出教育性教学原则,他指出不承认无教育的教学,也不承认无教学的教育。因此,教学是具有教育性的,传授知识和培养品德是可以相互结合的。(3)故该说法正确九、注意的品质 1.注意的分散VS注意的转移 eg:注意转移就是注意
11、分散。【答案】(1)此说法错误。(2)注意转移是指个体根据新的任务,主动把注意由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注意分散是指注意离开了心理活动所要指向的对象,而被无关对象所吸引。由此可知,注意的转移是主动的、有意识的行为;注意的分散是被动的、无意识的行为。因此,注意的转移不等同于注意的分散。(3)故题目说法错误。 2.注意的分散VS注意的起伏 eg:注意分散就是注意起伏。【答案】(1)此说法错误。(2)注意分散是指注意离开了心理活动所要指向的对象,而被无关对象所吸引。注意起伏是指人的注意是不能长时间地保持固定不变的,经常出现周期性的加强或减弱。两者是有区别的,注意的分散可以通过人为斗争避免,而注意
12、起伏是不能通过人为斗争避免的。因此,注意分散不同于注意起伏。(3)故该说法错误 3.注意的分散VS注意的分配 eg:注意分散就是注意分配。【答案】(1)此说法错误。(2)注意的分配是指人在进行两种或多种活动时能把注意指向不同对象的现象,即将注意分配到不同活动中。而注意的分散是指注意离开了心理活动所要指向的对象,转到无关对象上去的现象。因此,注意的分配不等同于注意的分散。(3)故该说法错误十、心理定势与功能固着的影响eg:心理定势对问题解决只有消极影响。【答案】(1)此说法错误。(2)心理定势是指重复先前的操作所引起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在环境不变的条件下,定势使人能够应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解决问题
13、,这时心理定势对问题解决产生积极影响。而在情境发生变化时,它则会妨碍人采用新的方法,此时定势对问题解决产生消极影响。因此,心理定势对问题解决既有消极作用也有积极作用。(3)故题目说法错误。十一、负强化和惩罚概念混淆eg:惩罚就是负强化【答案】(1)此说法错误。(2)惩罚是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如体罚、谴责等),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负强化是有机体摆脱厌恶刺激(即通过撤消惩罚),从而增强其良好行为的出现的概率。惩罚与负强化有所不同,惩罚则是通过呈现厌恶刺激来降低不良行为发生的概率,而负强化是通过摆脱厌恶刺激来增加良好行为发生的概率。因此,惩罚与负强化不是同一概念。(3)
14、故题目说法错误。十二、学习相关 1.学习的实质(练习和反复经验、比较持久、改变) eg: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者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短暂的。【答案】(1)此说法错误。(2)学习是指个体在一定情境下由于练习和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和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由药物、疲劳等引起的短暂的行为变化不属于学习。因此,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者行为潜能的变化必须是相对持久的。(3)古攵题目说法错误。 2.有意义学习 eg:接受学习一定是意义学习。【答案】(1)此说法错误。(2)奥苏贝尔按照学习方式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根据新旧知识之间的关系将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其中接受学习既可以是机械的,也可以是有意义
15、的。(3)故该说法错误。十三、先行组织者概念eg:先行组织者是一种管理者。【答案】(1)此说法错误。(2)所谓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要比学习任务本身有较高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并且能够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和新任务关联起来。因此,先行组织者是一种引导性材料而非管理者。(3)故该说法错误。十四、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的关系eg:学习动机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学习动机越强,学习效率越好。【答案】(1)此说法错误。(2)动机强度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一种线性关系,而是倒U型曲线关系。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即动机强度处于中等水平时学习效率最高,动机过低或过高都不利于任务的完成。因此,并不是学习动机越强学习效率越高。(3)故题干说法错误。十五、学习迁移种类概念混淆eg:顺向迁移就是正迁移。【答案】(1)此说法错误。(2)顺向迁移是指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产生的影响,比如前摄抑制体现的就是顺向迁移。正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比如掌握阅读技能有助于写作技能的形成。因此,顺向迁移不同于正迁移。(3)故题干说法错误。十六、心理健康的概念缩小内涵eg:心理健康指的是没有心理疾病。【答案】(1)此说法错误。(2)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