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水电站接地设计的研究.doc
《基于水电站接地设计的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水电站接地设计的研究.doc(7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基于水电站接地设计的研究【摘 要】 接地装置是水电站防雷的主要措施,是确保人身和设备安全的关键,因此,做好水电站接地设计工作意义重大。本文针对水电站的实际特点,对电站接地设计进行了阐述,为水电站的安全运行保驾护航。、【关键词】 水电站 接地装置 设计随着我国电力系统电压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系统容量的不断增大,接地故障电流和发电站、高压配电装置接地网的面积亦不断增大。接地装置是电站或变电站电气设备中重要的部分,也是设计工作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为了保障人员的人身安全,确保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避免和减小雷击的损害,在水电站接地设计中,要采取经济、可行、合理的接地方案使整个地网的接地电阻满足要求,将水电站内
2、外的接触电势、跨步电势和转移电势限制在安全值内,使电站接地装置构成均衡电位接地系统。1 接地电阻确定传统设计一般认为,大接地短路电流系统的接地电阻R0.5,小接地短路电流系统和低压系统接地电阻R4则满足接地电阻要求,而忽视短路电流的大小对接地电阻的影响,这是不恰当的。如,在大接地短路电流系统中,若强硬规定接地电阻达到0.5则满足接地要求,当电网的接地故障电流I4000A时,接地电阻按R2000/I计算就会小于0.5,此时接地电阻就达不到系统接地要求,短路故障情况下就可能会直接危及人员或设备安全;或当接地故障电流I4000A,接地电阻就会大于0.5,此时接地安全性能提高,但可能会因此增加了接地装
3、置的耗材和接地的难度,接地投资提高。因此入地短路电流计算是设计接地网的基础,在设计接地网之前,需按设计水平年确定电网在非对称故障情况下最大入地电流值I,采用公式R2000/I(大接地短路电流系统)和R120/I(小接地短路电流系统)计算对应接地系统的接地电阻。2 接地网型式水电站的接地网一般由水工建筑物、通航建筑物、电站厂房建筑物、变电站等处的自然接地网和人工接地网组成,各个自然接地网和人工接地网至少用两根接地干线连接,构成全厂的总接地系统。自然接地体主要由泄洪闸坝、船闸、拦污栅、排沙洞、主副厂房等部位的钢筋网、闸门槽、压力钢管、尾水管金属里衬等钢构件组成,对水工结构中的接地钢筋网需进行焊接,
4、以保证电气的连通。当利用自然接地体接地,接地电阻不满足要求时和在高压配电装置的场地应设置人工接地网。人工接地网以水平接地体为主,垂直接地体为辅敷设,设计应尽量降低网内的接触电位差和跨步电压差。人工接地网外缘闭合,外缘各角做成圆弧形,圆弧半径不宜小于均压带间距的一半,接地网内敷设有水平均压带,埋深不小于0.6m。接地网型式有有长孔和方孔两种,如图1所示。长孔布置与方孔布置方式相比,存在以下问题:(1)长孔地网某一条均压线断开时,均压带的分流作用明显降低。方孔地网纵、横向均压带相互交错,当某条均压线断开时,对分流效果影响不大,优于长孔地网。(2)长孔地网均压线距离较长,发生接地故障时,沿均压线电压
5、降较大,易造成二次控制电缆和设备损坏。而方孔网均压效果较好且可靠性高。因此,在接地网设计时,条件允许时采用方孔均压网设计更为可靠,利于提高接地安全性,应优先并着重予以考虑。3 接地材料的选择接地材料一般选用结构钢制成,选用时必须对材料进行检查,材料不应存在严重的锈蚀、厚薄或粗细不均匀等现象。接地材料的直径或截面,应符合载流量、短路时自动切除故障段时间以及热稳定与均压的要求,且不应小于表1所列规格。垂直接地体通常采用角钢或钢管制成,虽然角钢制成的接地体在散流效果方面比钢管差一点,但施工难度小、成本低,所以现场安装一般采用角钢。规范中要求的比较理想的为50mm50mm5mm的镀锌角钢,但从防腐角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基于 水电站 接地 设计 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