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监测实施方案.docx
《工程监测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监测实施方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一、编制依据1二、工程概况21 .工程简介22 .周边环境23 .地质概况23.1 工程地质23.2 水文地质3三、变形监测31 .监测目的32 .监测内容31. 1基坑变形监测32. 2地下水位监测93. 3塔吊及电梯监测9四、监测工作组织和要求111 .仪器配备112 .监测计划112.1 监测周期和频率112.2 2监测预警值122.3 问题处理133 .监测成果134 .监测点布置图14附表:151 .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监测表152 .地下水位监测表163 .小角法监测记录表174 .塔吊和电梯垂直度监测记录表18一、编制依据1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16);2 .工程测量
2、规范(GB50026-2007);3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4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8-2009;5 .设计图纸。二、工程概况1 .工程简介本项目位于。工程建筑总面积为。建筑高度。工程采用框架一抗震墙结构,基础形式为筏板基础,基坑四周设围护桩及止水帷幕桩。建筑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抗震设防烈度8度,工程总工期为480日o2 .周边环境3 .地质概况3.1 工程地质本工程基坑设计面积约为,基坑周长约为230m,基坑地下车库基坑深度约为9.1m,车库出入口深度0.09.1m。根据钻探成果,各分层岩土参数情况如下:表2.1岩土参数表岩土名称粘聚
3、力Cq(kPa)内摩擦角(Pq(度)天然重度y(kNm3)极限摩阻力标准值qsik(kPa)第层砂质粉土/粘质粉土素填土(10)(5)17.0/第层砂质粉土/粘质粉土182016.555第I层粉质粘土201()16.150第2层粘土20613.545第层粉质粘土30IO15.850第I层砂质粉土/粘质粉土(10):25)15.855第2层粘土20813.545第层粉砂(0)(30)(19.5)60第层粉质粘土/重粉质粘土(25)(8)16.550第1层粘土(20)(8)14.145第层粉质粘土(20)(10)16.650图2.1土质分层图3.2水文地质(1)根据勘察结果,拟建场地在30.On1
4、深度范围内见两层地下水,第一层地下水稳定水位埋深介于5.98.7m之间,稳定水位标高介于34.6737.67m之间,地下水类型为潜水,主要以大气降水及地下水侧向径流补给为主,以地下水径流与越流为主要排泄方式。第二层地下水稳定水位埋深介于12.9013.4On1之间,稳定水位标高介于30.1430.60m之间,地下水类型为潜水,主要以地下水径流与越流补给为主,以地下水径流为主要排泄方式。(2)场区历年最高水位:根据1959年北京丰水期潜水等水位线图及埋藏深度图(1:100000),拟建场区历史最高水位标高为43.00m。根据我院在该场区附近的地质资料,近35年该场区附近最高地下水位标高约为41.
5、0m。目前北京市有关地下水观测资料表明,场地潜水水位年变幅约1On1左右。三、变形监测1 .监测目的基坑及建筑物的变形受岩土地质、水文条件、周边建筑物、结构及周边荷载、施工环境等众多因素的影响,理论计算无法精确预测变形发展。本项目周边建筑物多并且距离近,基坑开挖面积狭小,通过实际监测可以达到以下目的:(1) 了解变形发展情况,及时发现不稳定因素,采取应急处理措施,确保施工过程安全可控,避免变形量达到警戒值;(2)讲监测数据和预测值进行比较,验证设计方案和实际情况的吻合程度,同时实现对下一步施工工艺和施工组织的调整;(3)配合第三方监测数据,确保周边建筑物和管线的安全正常使用。2 .监测内容施工
6、阶段的监测包括基坑变形监测、地下水位监测、塔吊监测、电梯监测组成。2.1 基坑变形监测基坑工程的现场监测主要由基坑支护与开挖专业分包单位进行,应采用仪器监测与巡视检查相结合的方法,主要监测土体的水平位移,重点部位监测土体的沉降情况和裂缝情况。2. 1.1监测点布置监测基准点分为基准点和工作基点。基准点采用甲方提供测绘报告的基准点。本工程基坑形状相对简单,为确保按照建筑物变形测量规程的二级变形测量要求进行水平位移观测,视线长度应W300m.根据基坑开挖方式,在基坑周围相对稳定区域内设适当的位移工作基点。工作基点可采用专门的观测标石或将预先准备好的长约80Cm的钢筋埋设,露出部分向上,顶部加工成十
7、字槽口或钉小孔等适用于现场开展工作的形式,做好维护,并用红油漆明显标记。作为加快水平位移监测的起算数据。监测点按照以下原则布置:(1)基坑边坡顶部的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监测点应沿基坑周边布置,基坑周边中部、阳角处应布置监测点。监测点间距不宜大于20m,每边监测点数目不应少于3个。监测点宜设置在基坑边坡坡顶上。(2)围护墙顶部的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监测点应沿围护墙的周边布置,围护墙周边中部、阳角处应布置监测点。监测点间距不宜大于20m,每边监测点数目不应少于3个。监测点宜设置在冠梁上。图3.1水平和竖向位移监测点样式图(3)锚杆内力监测点应选择在受力较大且有代表性的位置,基坑每边跨中部、阳角处和地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工程 监测 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