域外尚书学传播与流变.docx
《域外尚书学传播与流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域外尚书学传播与流变.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域外尚书学传播与流变作为中华民族的元典之一,尚书不仅在建构中华民族精神层面有重要价值,其在东亚文化圈的重要作用亦不容忽视。近代以来,中西文化交流碰撞,尚书流入西方世界,成为西方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管道。尚书东传与东亚文化圈的建构作为中国文化的核心要素的四书五经形塑着中华民族的价值体系,也塑造着一个民族的影响力。蕴含着丰富治国理政思想的尚书及由其阐释史建构起来的理论深刻地影响着中国政治、文化、教育等,其早期传播对东亚文化圈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尚书东传由百济入日本,汉籍传入朝鲜半岛约在汉代,而由半岛传入日本约在公元6世纪初。秦代南传入南越,作为其文化载体的典籍与内地相同。韩国成均馆大学编纂的韩国经学
2、资料集成是了解中国经典对朝鲜半岛文化影响的重要史料,该丛书汇集了14世纪至19世纪中期朝鲜半岛的经学文献,尚书文献有22册,与中国同期尚书学同调异趣,朝鲜半岛尚书学思想上宗蔡沈书集传,承宋明理学理路,讨论天理人欲之辨、心性论、道统等问题。方法上,承宋以来辨伪路径,重视尚书辨伪并取得了丰硕成果。内容上,多洪范著述、科举用尚书义拟题著作及尧典“期三百”的天算著作,这与箕子入朝的古史、科举取士及西方天算知识传入相关。近现代以来,以经典为核心的儒家文化遭受质疑否定,半岛专门研究尚书的学者很少。尚书在日本的传播,文本上最早是郑玄注本,由百济传入,今已不存。平安时代以来,日本以习伪孔安国尚书传为主,亦有很
3、多唐隶古定写本,对尚书文字研究有重要价值。14世纪,清原良贤引入蔡沈书集传。研究方法上,日本早期接受尚书的方式主要是传抄、训点、授读,至平安至室町时期逐渐形成中原氏家、藤原氏家、清原氏家等传经世家,各有秘说,主汉学训诂章句路径。十四世纪,书集传引入,开汉宋兼采新风。十七世纪,伊藤仁斋、荻生徂徒渐重汉唐经学,考辨之学兴起,山井鼎尚书古文考考订了尚书误字误句,伊藤仁斋有古文尚书疑辨之伪等。19世纪,西学涌入,日本尚书经学性质渐渐淡化,而成为了历史学、哲学、语言学、文史考辨、文献书志等人文学科研究的史料,林泰辅周公及其年代开启尚书为史料的先河,平岗武夫经书的成立阐述了尚书作为中国文化枢纽的地位,松本
4、雅明春秋战国时期尚书之展开讨论了尚书学变迁,加藤虎之亮皇道所见之书经、中江丑吉中国古代的政治思想等借尚书寻绎中国古代思想。但对尚书经文的注解和译读仍是日本学界研究重点。在传播上,尚书在日本有由宫廷、寺院垄断走向民间的历程。儒家典籍公元前3世纪传入南越,赵佗“以诗书而化训国俗”。东汉末年,交趾太守土燮通尚书大义。六朝时,南下交州避难土人许慈、程秉皆通尚书。仿唐宋科举,李朝于1075年开科取土,其后陈朝取土大略与宋元经义取土同。黎朝于1467年设五经博士,国子监生“专治诗书者多”。阮朝时,四书五经成为了土人的基本读物。今存有黎贵惇著书经衍义,摘尚书各篇关键处略加解说。以尚书为代表的五经在东南亚的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域外 尚书 传播 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