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科学实验场问答五*.docx
《地震科学实验场问答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震科学实验场问答五*.docx(9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地震科学实验场问答(五)*Q: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对于地震预测这一科学难题的解决有什么战略考虑?A:中国的地震预报思路是“场源结合”,强调“场”的动态监测和“源”的过程追踪。过去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重点在“场”的动态监测。现在,随着观测和数据分析技术的进步,实现对“源”过程的追踪成为可能。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结合这一科技发展趋势,把地震预测这一科学难题的阶段性的研究重点,放在对“源”的孕育发展过程进行精准监测和实证性研究上,这是推进经验预报向物理预报转变的关键一步,在这一过程中所形成的若干科学认识、技术进步,对国家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中国地震局科学技术与国际合作司车时)Q:中国地震科学
2、实验场有哪些特点,有哪些独特的优势?A:实验场是世界首个“从地震破裂过程到工程结构响应“全链条设计、唯一针对大陆型强震进行系统研究的地震科学重大基础设施。实验场建成后,将成为科学研究链条最系统最完整、观测数据最丰富最连续,国际领先的大陆型地震研究基地。作为一个分布式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实验场的不可分割性主要体现在体系层面。从系统工程中的“神经网络系统隐喻(neurocyberneticsystemmetaphor)”出发,实验场总体设计高度重视从每一个“神经元”(sensor)到“神经网络中心”之间的链接和系统以集成方式实现感知的研究对象。同时,实验场在与现有观测设施实现充分的共享共用的同
3、时,通过技术标准体系、运行维护体系、成果转化体系的设计,明确实验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边界,这不仅是实验场有限目标、有限内容、有限投资的需要,而且是实验场以现代化的方式实现成果转化、服务地震业务、服务国家建设和区域发展目标的必要的措施。(中国地震局科学技术与国际合作司车时、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李丽)Q:在项目建设方面,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是怎么考虑建设重点、建设密度和建设规模的?A:任何建设都应该是有限目标,”有所为有所不为的“,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也不例外。实验场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建设红河断裂带与川滇菱形地块东边界及邻区高时空分辨率地震观测网”。其中,高空间分辨率主要针对重点地区实现,在原
4、有的“一带五区”中,突出地震预测的科学目标,观测系统优先部署在其中的四个区中,尤以其中的两个“灰犀牛”性质的地区为重点;五个区按照其科学目标的不同和阶段性发展的设计,在方法上各有侧重;与工程相关的强地面运动观测和结构响应观测针对重点地区进行,并优先考虑原计划中四个重点地区中的两个;同时,有重点地开展光纤传感技术的野外试验,这是极大地提升空间分辨率的前沿技术。高时间分辨率主要通过现代地震观测和数据分析技术实现,包括波形相关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绿色主动源技术等,与实现高空间分辨率的重点部署紧密结合。控制规模、分期实施是实现实验场长远科学目标的基本途径。实验场以野外实验为主,野外实验与室内物理实验和
5、数值实验相结合。“十四五”期间的实验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以野外实验为重点,室内实验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并直接为野外实验服务。实验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向国内外科学界开放,其建设主要集中在作为“骨架”和基准的长期连续观测站网和与此相关的数据及数据产品的共享服务系统。以此为基础进行的相关科学问题的研究,通过其他的科技项目(例如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等)予以支持;与此配套的其他科技基础设施的建设,通过其他的投入渠道(例如财政部专项、小型基本建设项目、中央级公益性研究所修缮购置专项等)予以支持。(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李丽、韩立波)Q:中国地震科
6、学实验场的建设和发展中,川滇地区和其他地区是什么关系?A:根据实验场的长远规划,“十四五”期间主要以川滇地区为重点,未来条件成熟,可向华北、新疆等研究区拓展。面向“世界性创新高地”的建设目标,实验场有针对性地吸引不同学派、不同“范式”、不同技术路线的研究到实验场进行假说检验、学术争论、技术比较;与世界上的其他实验场开展比较研究和“协同分布式实验”。(中国地震局科学技术与国际合作司车时)Q: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与以往的防震减灾科技基础设施项目的关系是怎样的?A:国家高度重视防震减灾事业的发展,仅从“九五”开始至今,就通过一系列重大基本建设项目、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对我国地震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给
7、予了强力支持。在地震观测方面,“九五”期间“中国数字地震观测系统建设和地震前兆台站(网)技术改造项目“,投资06亿元;“十五”期间中国数字地震观测网络工程项目,投资22.8亿元;“十二五”期间中国地震背景场探测项目,投资4.2亿元;“十三五”期间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项目,投资18.7亿元。这些项目使中国的地震观测全面进入数字化、网络化时代。在大地测量方面,“九五”期间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项目,投资1.4亿元;“十一五”期间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项目,投资5.2亿元。这些项目使中国的地震大地测量全面进入空间技术时代。这些重大工程所形成的地震观测实验能力,成为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建设的坚实基
8、础,同时也提供了重大项目的实施和管理的经验。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的目标是在这些工作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地震预测的现代化。适应新时代国家地震安全的需要,地震预测的现代化不仅包括充分利用新技术所提供的发展机遇,使在精准测量、时间变化检测、野外半可控实验基础上的“判定式科学假说检验”成为可能,从而对地震预报这一世界性科学难题发起新一轮强有力的冲击,并以此全面提升对大国竞争具有重要战略价值的精准对地观测能力;而且还包括充分考虑新时代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需求,通过从地震破裂到工程响应及链生灾害的“全链条”科学问题的研究,使各时空尺度的地震预测成为可能,为实现从减轻地震灾害损失到减轻地震灾害风险的转变发挥最大效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地震 科学实验 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