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防治规划.docx
《地质灾害防治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质灾害防治规划.docx(27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索引号:002645371-03-2008-1002生成时间:2008-04-14发布机构:国土资源局前言地质灾害除了造成人员伤亡,毁坏工程设施,造成直接损失外,还破坏资源和环境,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特别是严重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自然条件差、交通阻塞、经济基础薄弱的贫困山区,不但阻碍了这些地区的脱贫致富、经济发展的步伐,而且加重了国家和其他相对发达县(市、区)的负担,影响全局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有效防治地质灾害不但对保护灾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对于促进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广泛而又深远的意义。丽水市是浙江省地质灾害最为严重的
2、地区,1980年以来各类地质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数以亿计,死亡人数达二百余人,地质灾害日趋严重。随着交通、水利、城建、矿山等不断建成和发展,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已显示其重要性和迫切性,并已被丽水市各级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所认识。为了更加有效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保护地质环境,减轻或最大限度消除地质灾害给人民生命和财产造成的损失,保障丽水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依照原丽水地区行署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编制本规划。第一条自然地理、气候与生态环境1.1自然地理丽水市位于浙江省西南部,地理坐标界于东经118。42?120。26?,北纬27。25?28。57?间,总面积17298平方公里。周边与温
3、州市、衢州市、金华市、台州市、福建省宁德地区、南平市接壤。本市位于浙闽隆起区,地貌以中山广布,峡谷众多,间夹狭长的山间盆地为基本特征。山脉属武夷山系,海拔IooO米以上的山峰有3573座,其中1500米以上有244座,龙泉市黄茅尖海拔1929米,为浙江省第一高峰。西南部中山山地面积占全市69%,东北部的低山丘陵和河谷盆地,分别占全市面积的19%和12%。500米标高以上的丘陵山地占94.7%,盆地低丘为5.3%,地形变化大,坡陡谷深,大于25的陡坡面积占77.4%,其中35以上的极陡坡为35.6%。境内有瓯江、钱塘江等六条水系,市内瓯江干流长316公里,流域面积占总面积的78%,是主要水系。1
4、.2气候本市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降雨充沛,四季分明,冬暖春早,雨热同期。由于地形起伏,气候垂直差异悬殊。截止1996年,全市各县(市、区)年平均气温16.918.5C,无霜期260天左右,平均降雨量14.11704.4mm。1984年以前,日雨量250mm的暴雨日数,庆元、龙泉年均有48天,青田县东南部有45天,其余各县(市、区)多数为24天,局部57天。日雨量210Omm的大暴雨日数,青田县年均有1天左右,庆元、龙泉有0.51天,其余各县(市、区)不足0.5天。日雨量215Omm的日数,青田县年均有0.20.3天,缙云、莲都、庆元、龙泉等县(市、区)仅局部出现010.3天,遂昌、松阳、云和
5、、景宁等县未出现。但1990年以后,暴雨、大暴雨年出现日数明显上升,青田县在1990年9月8日、1996年8月1日24小时降雨量分别达到208.5mm、291.8mm,为特大暴雨量。暴雨尤其是大一特大暴雨的逐年增多,控制了地质灾害的发生和分布。1.3生态环境丽水市是浙江省重点林区,森林蓄积量3993.79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76.3%o人均拥有水资源7649立方米,水力资源可开发量240万千瓦。市内山清水秀,风光秀丽,生态旅游资源丰富;有国家、省、县级自然保护区各1处,省级以上风景名胜4处、森林公园7处、文物保护单位12处、历史文化保护区1处。由于自然资源丰富,破坏相对较少,生态环境总体尚好
6、,已被列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进行规划建设。第二条社会经济概况2.1 行政区划与人口丽水市即原丽水地区,于2000年7月撤地设市,全市辖7县1市1区,市政府驻地莲都区,所辖景宁是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有65个建制镇,129个乡,3662个行政村和156个居民区。总人口245.82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2.03万人。2.2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丽水市位于浙西南山区腹地,由于地理、交通、信息等原因,经济欠发达,基础薄弱。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得到长足发展,1999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22亿元,比上年增长8.2%,第一、二、三产业的比重分别为283%、36.9%和34.8%,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农业生产稳
7、定发展,种植业结构有所调整;工业生产在调整中前进,经济效益好转;固定资产投资有所增长,投资结构有所改善;邮电运输业继续发展;内外贸易持续增长,市场物价涨幅逐年回落;金融形势基本正常,保险领域继续拓宽;科技、教育和各项社会事业稳步发展;人民生活得到继续改善。第三条自然地质环境丽水市大地构造位置处在华南褶皱系浙泰南褶皱带,丽水一宁波隆起区西南段,丽水一余姚深大断裂从本市通过。3.1 地层岩性本市主要为两大地层单元,其一是元古代的基底地层,分布于龙泉、遂昌、松阳等地,总面积大于1200平方公里,主体为中一深变质相的片岩、片麻岩、混合岩系,易风化,表现为中低山缓坡地貌。其二为中生代盖层岩系,时代分属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地质灾害 防治 规划
![提示](https://www.001doc.com/images/bang_tan.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