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背景下父母与青少年子女沟通问题探析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双减政策背景下父母与青少年子女沟通问题探析论文.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双减”政策背景下父母与青少年子女沟通问题探析摘要:“双减”政策实施后,父母与青少女相处沟通的机会增多、时间增长,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更加凸显。父母如何有效与青少年子进行沟通,是家庭教育中的重要课题。父母与青少年子女沟通产生问题的主要症结在于父母对子女发展、评价的观念问题,以及对自身权威的不正确认识。父母要转变对孩子发展、评价的观念,并学习与青少年子女正确沟通的方法,在倾听和理解尊重孩子的基础上,给子女积极有益的指导,从而帮助青少年子女更好地成长。关键词:“双减”政策,沟通,青少年一、“双减”政策下父母与青少年子女沟通的现状随着“双减”政策的施行,学生校内外负担减少,在家时间增多,许多孩子与父母相
2、处的时间变长,与父母交流沟通的时间也更多,家庭教育中的沟通方法重要性也因此凸现出来。“双减”政策实施后,作业和考试的数量减少了,学生的负担减轻了,但教育的责任并没有减轻。一些正处于青春期的孩子的父母,一方面要考虑到孩子的升学压力,另一方面要照顾到孩子处于叛逆敏感期,在与孩子的交流过程中常感到不知所措:有些家长对着青春期孩子耳提面命,苦口婆心,但是正处于叛逆期的青少年子女对此犹为反感,反而与父母剑拔弩张,导致亲子关系变得更加恶劣,父母的家庭教育也难以为继;有些父母面对叛逆的青春期孩子,则缄口不言,生怕多说一句,影响孩子的心情,因而顺其自然,任其发展。孩子的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关注与解决,长期下来
3、可能会产生更多的严重后果,有些父母甚至因为没有及时关注、解决青少年子女的心理问题,而在孩子走向极端后追悔莫及。由此可见,“双减”政策背景下,父母在家庭教育中采取正确方式与青少年子女沟通是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二、父母与青少年子女沟通产生问题的症结所在1 .家长对子女未来发展的焦虑心理父母都有“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的心理,出于对孩子的爱,父母总希望为孩子提供最好的条件,也总希望孩子在自己提供的环境中,按照自己期望的方向发展,让孩子成长为自己理想中的样式。青少年阶段正是人一生中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孩子学习成长的关键时期。在中国的教育大背景下,许多家长认定,“中考”、“高考”是普通家庭的孩子“改变命运
4、”的关键时期,只有通过考试一一考上理想大学,孩子的未来才能有所保隙。基于这样的心理,许多父母在青少年子女的身上寄托了很大的期望,他们希望抓住这些关键期,让孩子有好的教育,能够按照自己的期望,获得好的成绩,从而在未来有更好的发展前途。然而,“双减”政策实施后,学生的负担虽然减轻了,很多家长心里并没有变得轻松,反而开始担心孩子的学习因此滑落,陷入了焦虑。面对这种情势,父母在与在家学习的孩子相处沟通过程中,往往大量使用评价、教化、警告、命令等语句,其目的表面上是为了让孩子理解学习对其未来发展的重要性,但实际上,过多的说教、督促,其实是父母自身对孩子未来发展的焦虑转移。2 .家长对子女的权威意识“权威
5、”含有尊严、权力和力量的意思,指人类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威望和支配作用的力量。某个人、某种思想体系或某种组织,由于其活动内容的价值、功绩或品德被社会所公认,就具有权威的意义。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被赋予教养子女的责任,也就因此天然被赋予一定的权威。对于权威的使用,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在你理解和体会到儿童对你的无限信任,以及由此而必然产生的无力自卫状态,并在这种信任与无力自卫状态的基础上建立起自己对孩子的权威时,你才有资格做一名导师与教育者”。由此可见,权威的使用是建立在在对子女的爱和理解的基础上,运用权威乃是为了引导和帮助孩子做出有益其自身发展的正确选择。现实生活中,许多青少年父母在与子女
6、进行沟通的时候,往往在没有充分了解孩子的实际情况和想法时,就妄加论断,当发现孩子所做所行没有遵从自己的要求时,就大为恼火,以致开始使用权威来镇压子女。他们认为自己处在父母的位置,便可以用权威迫使孩子服从自己的要求,并没有把孩子当成一个有独立意识的个体,这种“封建家长制权威”的思想,对于教育子女没有任何积极意义,并且也背离了使用权威的真正目的。父母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如果经常滥用权威,以此逼迫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安排学习、生活等任务,就会导致青少年子女产生更加强烈的反叛心理,致使其与父母亲的沟通受阻,亲子关系也将更加疏离。三、“双减”政策背景下,家长与亲少年子女有效沟通的策略1 .转变评价方式,正
7、确看待孩子的发展在家长与青少年子女的沟通过程中,家长对青少年未来“预判”式的说教,诸如“如果你考不上大学,以后就去当服务员,送外卖”之类,是引起父母与青少年子女矛盾冲突最常见的情形。然而,父母应当了解孩子的未来发展并不仅是孩子学业成绩的提高,“我们培养孩子的核心目标是协助孩子成为一个独立自主、能够幸福生活的人,分数、名次、大学等并不是养育的目标本身,而是为帮助孩子成为独立自主、能幸福生活的人这个核心目标服务。“双减”政策就是要让家长认识到,除了成绩,还要关注孩子的身心灵健康、行为习惯的养成等综合能力的发展。对于孩子的评价应当多元化,不能将分数作为唯一的标准,同时注重发现自己孩子的独特天赋,尊重
8、孩子的特长发展,而不是“一刀切”式的一味要求孩子在自己可能并不擅长的领域获得成绩。家长要正确理解“双减”,树立子女成长发展的科学观念,对孩子的评价要多元化,才能用更加理性、更加“淡定”的心态对孩子的生活发展进行指导,在对子女的教育过程中也就越能够心平气和,做到平等、耐心的交流沟通。2 .注重沟通技巧的学习(1)父母耍正视自己的权威,真正尊重孩子青春期的孩子开始萌发追求独立的意识,这个时候,父母如果采用强制的权威压制手段来管制孩子,孩子就容易出现反叛的情绪,反而不利于亲子问题的解决。因此,父母需要正确认识自己的权威,要明白父母的权威是为了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成熟以及走向自主提供的保障,而不是胁迫
9、孩子满足自己要求的手段。在与子女的沟通中,父母应当放下对权威的捍卫和保护意识,多谦卑、俯就孩子,站在平等尊重的角度来倾听孩子,如此,则能够避免与孩子的权力斗争带来的更大矛盾,也才能真正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了解孩子,从而实现与孩子的平等坦诚交流。父母还需要真正做到尊重孩子。在沟通的过程中,很多父母往往是急于表达自己对孩子的想法和观点,却很少尊重孩子,给孩子表达自我的机会。如果父母能够耐下性子,放下自己先入为主的观念,尊重孩子的不同想法和看法,给孩子自由表达的机会。在这样一个平等尊重的沟通氛围中,孩子就更愿意敞开自己的心扉,也就能更自如充分地表达自己内心深处真实的感受和想法,亲子之间的沟通才会更加
10、通畅。(2)学习倾听的艺术倾听是人际沟通中重要的一环。倾听不仅是用耳朵来听说话者的言语,还需要一个人全身心地去感受对方的谈话过程中表达的言语和非言语信息。倾听的要点是能够体察对方的感觉,在接纳基础上,关怀、了解对方的需要,从而鼓励或帮助对方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父母可以借助倾听来理解孩子,从而实现良好地沟通。“倾听并不仅仅是听孩子说话,更重要的是一种认知和态度,也就是在孩子生气、哭泣、发脾气、吵闹或恐惧的时候,理解孩子的烦恼,给孩子提供一个情绪宣泄和心理康复的渠道。”在倾听的过程中,父母不需要急于给出解答,只需要安静地听子女说出自己的心理想法,可以结合目光、爱抚、表情等肢体语言,鼓励孩子说出自己
11、的感受和想法,采用复述的方式帮助孩子澄清问题。在一个理解、体察的的氛围中,子女就能够感受到父母的真诚,也更愿意向父母敞开自己的心怀。父母能够在倾听这一沟通过程中捕捉到有关亲子问题的细节信息,从而做出更客观的判断,给出更恰当的反馈,如此,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矛盾和问题就更容易被解决。(3)运用同理心看待子女问题想要实现与孩子的坦诚沟通,父母还要学会运用同理心,站在孩子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当青少年子女出现问题时,家长不应高高在上,用成人的眼光去判断孩子的困难,而是要学习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对孩子的情绪和情感进行觉知、把握,站在他们的角度上去认识和看待问题,真正理解处于这个年龄段孩子所面临的真实处境和困难,理解他们内心的挣扎和痛苦。当父母能够用同理心对待子女,子女便能够真正感受到被理解,也会更愿意配合父母做出正确选择。如此,父母也才能更有效地给孩子的发展提供引导和帮助。参考文献EU赵健.“双减”政策下如何缓解家长焦虑,安徽青年报N.2023:3苏霍姆林斯基,周蕖、王义高、刘启娴、董友、张德广译:给教师的建议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4年版,第271页.黄碧娥:家庭教育应回归“生活”和“生命”立场N.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3年第18期:1.4王海莲:走向关怀与理解一一基于青少年期亲子沟通现状的思考N.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