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课本补充知识点1七年级.docx
《初中课本补充知识点1七年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课本补充知识点1七年级.docx(11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七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比喻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朱自清春)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朱自清春)读到这样的句子,你一定会想:写得太生动了,给人的印象真鲜明!为什么会有这种效果?是因为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像前面这类比喻,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和喻体(用来做比喻的事物)之间用“像”“好像”“仿佛”“如同”“似的”等比喻词连接,是明喻。还有一种是暗喻,本体和喻体之间用“是”“就是”“变成”“成为”“等于”等词语,或者用破折号来连接。例如:(1)理想考闹钟,敲碎你的黄金梦/理想用肥皂,洗濯你的自私心。(流沙河理想)(2)在此刻,长街静穆,万
2、民伫立/一颗心片翻腾的大海/一双眼一一道冲决的大堤。(李瑛一月的哀思)此外,还有一种比较特殊的比喻,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而是借用喻体直接代替本体,是借喻。例如:秋风阵阵地吹,折扇形的黄叶落得满地都是。风把地上的黄叶吹起来,我们拍手叫道:“一群黄蝴蝶飞起来了!”(叶圣陶三棵银杏树)比拟在一些作品中,小鸟会说话,鱼儿会跳舞,小溪也能唱起欢乐的歌这曾经激发起我们多少美妙的幻想。这种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或思想感情的修辞手法,就是比拟的一种,我们称之为拟人。还有一种比拟,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甲物当乙物来写,我们称之为拟物。例如:(1)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
3、里,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J(老舍济南的冬天)(2)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鲁迅故乡)(3)还有一问,是:“公理”几块钱一斤?(鲁迅“公理”之所在)句(1)中“小山”会低声说话,用的是拟人。句(2)把宏儿写成小鸟儿,能“飞”,句(3)把“公理”写成商品,值“钱”,用的是拟物。恰当运用比拟,不仅能让读者对所描绘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能感受到作者对该事物强烈的感情,从而引起共鸣。名词名词很常见,有的表示人,如“娃娃”“姑娘”“青年”“农夫”;有的表示具体的事物,如“绿萍”“水藻”“铃铛”“镰刀”“蟋蟀”;有的表示抽象
4、的事物,如“精神”“传统”“法律”“爱情”;还有的表示时间,如“秋天”“昨天”“过去”“早晨”。这些都不难区分,使用时也不太容易出错。需要注意的是另一类表示方位的名词,一般称为方位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东”“南”“西”“北”“里头”“外边”“以上”“之下”等。大多数情况下,方位名词用在其他名词性词语的后边,表示事物所在的位置或范围。例如:(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朱自清春)(2)雨变得更轻,也更深情了,水声在屋檐下,水花在窗玻璃上,会陪伴着你的夜梦。(刘湛秋雨的四季)词义和语境语言中的每一个词都有一定的意义。有的词只有一个意义,称为单义词,如“鱼塘”“
5、桑树”“公里”地球”“三轮车”等。汉语中很多的词有两个以上的意义,称为多义词。例如“包袱”,原指“用布包起来的包儿J后来引申指“某种负担”,如“思想包袱二这个义项是通过比喻产生的,又称为“比喻义、在实际语言运用中,词总是出现在一定的上下文中,我们称其为语境。语境对于词的意义起限制作用,阅读时要根据上下文确定多义词在文中的具体意义。例如: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目颦不算重(莫怀戚散步)“自然”是个多义词,有不止一个义项,在这句话中,用的是“理所当然”的义项。需要注意的是,语境有时候会赋予一个词以临时的意义。例如:夏天的雨也有夏天的性格,松型而又粗犷。(刘湛秋雨的四季)“热烈”常用于形容人的情
6、绪或环境气氛,指“情绪高昂”“兴奋激动”,在这个语境中则带上了“强烈”“热情四溢”的意味。古代常见的敬辞与谦辞敬辞类令:令尊、令堂、令郎、令爱惠:惠顾、惠存、惠赠垂:垂问、垂询、垂念、垂爱赐:赐教、赐复贤:贤弟、贤侄奉:奉送、奉还、奉劝、奉陪其他:久仰、劳驾、赏光、赏脸、贵姓,贵庚、大作、大驾谦辞类家:家父、家严、家君、家母、家慈舍:舍弟、舍妹小:小弟、小儿、小女、小店愚:愚兄、愚见拙:拙作、拙著、拙见敝:敝人、敝姓、敝校鄙:鄙人、鄙见其他:寒舍、见教、见谅动词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做着动作一一走、跑、唱、跳、打、躺等;很多时候我们会有某种心理活动一一爱、恨、担心、喜欢、讨厌、想念、忘记、佩服等;而
7、事物又总在不断发展变化着一一增加、减少、扩大、提高、降低、发生、出现等。这些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发展变化的词,叫作动词。大多数动词意义实在,较好把握;有一些动词用法比较特别,需要特别注意。一类表示可能、应该、意愿,如“能”“能够”“会可能”“可以”“可”“要应”应该”“应当”“肯”“敢”“愿”“愿意”等。这类动词常常放在一般动词的前面。例如:当我最后熊正确地拼写这个词时,我自豪极了(海伦凯勒再塑生命的人)一类表示动作趋向,如“上”“下”“去”“来”“进”“出”“到”“过”“过去”“上来”“回去”“起来”等。这类动词往往放在表示动作行为的动词后边。用来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向。例如:朋友,你可曾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 课本 补充 知识点 年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