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村落调查登记表.docx
《传统村落调查登记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统村落调查登记表.docx(1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编号:第传统村落调查登记表村落名称:*镇*村(本村属于:自然村、行政村)所属镇(乡):*镇所属县(区、市、旗):*县所属市(地区、州、盟):*省所属省(自治区、直辖市):调查负责单位(盖章):调查负责人签字:调查负责人联系电话:填表日期:*年6月5日(一)村落基本信息村落形成年代J元代以前 明代 清代 民国时期 建国以后村落形成原因曾14次设县,6次设郡,2次置州,又名“天子渡口”村域面积3.8平方公里村庄占地面积3500亩户籍人口8500人地形地貌特征依山傍水“靴形城”,“五字”街。常住人口15000人村集体年收入50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3500元主要民族汉族列出产值较高的2-3个主要产业商贸
2、、林物、蔬菜村落是否列入各级保护最示范名录列入历史文化名村:J国家级口省级列入特色景观旅游名村:J国家级口省级列入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试点示范:口是口否其他,请注明名称及由哪一级认定公布: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市认定保护规划及保护利用状况保护规划J有,规划名称是:*历史文化名镇保护与旅游发展规划规划批准单位是:上海同济大学规划设计院口无规划保护利用状况(可多选)口闲置废弃口照常使用,没有特别的保护措施J发展旅游和服务业口以博物馆的方式进行保护其(二)村落传统建筑注:传统建筑是指历史建筑、乡土建筑、文物古迹等类建筑。如村落无传统建筑可不填写此栏。建筑名称(见注释)建筑年代建筑规模(平方米)各级文物保护
3、单位及数量认定为历史建筑的数量徽派民居明清40000国家级:1处市级政府认*明初80172省级:2处定:3处*清代2500佛爷调唐代1112市级:3处基本天主堂清代1662县级:3处信息注:建筑名称填写民居、祠堂、庙宇、书院、牌坊等,以及乡土建筑名称,如徽派民居、XX故居,吊脚楼、土楼、窑洞等。如传统建筑较多,可按表格内容另加附页。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数量:处文保单位是否为古建筑群:是县级政府认定:3处口否全部传统建筑占村庄建筑总面积的比例:13.8(%)村落简介*省*县*镇*村位于*西北边陲秦岭南麓,三面环山,一面临河,古老的*村就座落在群山环抱的盆地之中。全村7个村民小组,
4、2个居委会,常住人口1618户8500人,常住流动人口15680人。*年全村工农业经济总收入万元,其中集体经济收入50万元,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500元。村域总面积3.8平方公里,其中村房屋建筑面积3018亩Q村中心海拔280米,年平均气温15.9度,全年无霜期240天,年降水量731.8毫米。其地扼秦楚咽喉,雄居边麓武关,可上通关中,下达荆襄,东接宛洛,西连巴蜀,重要的地理位置和区位优势,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和*西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自三国魏文帝黄初四年(223年)至U1947年,*村所在地曾2次置州,6次设郡,14次建县,有资可查之历史已达4000多年之久。*年该镇被国家文化部
5、和文物总局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和“*市红色旅游景点”及“*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被誉为*西北边陲的“小长安二(二)村落传统建设“*村”顾名思义,“*”乃*渡、*关、水上码头、商贸重镇,“城”者自古“是县皆有城”,重要的城防功能和古朴的明清老街,、典型微式民居和丰厚的文化底蕴,是*村历史文化的综合结晶。(二)*由宇*村重要的军事地位和区域优势,自西魏时在现*南端即建有老城(223年1341年),历时1118年,因年代久远,战乱破坏,于元末被山洪冲毁,现有城基和古街道、古民居遗址为证。现存*始建于明洪武元年(1368年),该城形同朝靴,又名“靴子城”,因城外植柳连绵千亩以护城池,又名“柳州城”
6、,距今已有644年的历史。因其原系土城,相继坍塌,于明正德年间(1506年),*知县曾槐拟修新城,即在原城垣的基础上“卑者高之,狭者广之,石以基之,砖以崇之,池以绕之,延袤二千五百步(周长1236米),高二丈(6.8米),涧四隅(城内一街九巷),为五门一门各有楼;东日连*,北日接秦,南日达楚,西日通汉,西南再辟一门,以便民明末,部分城垣毁于战乱,清顺治七年(1605年)“袭城三分之一修之“,清嘉庆七年(1802年)再次全面复修,是今*每块城砖或有“嘉庆七年”或有“*公修”铭文。清同治二年(1863年)十二月四川农民军首领蓝二顺率军攻取*,将五座城楼拆毁,但城垣完好。解放后,此城雉垛大部分被毁。
7、一九六四年夏,*河发大水将城西南角冲毁十余米,后即修复。一九九二年*玄武门顶部断裂,*政府组织当地工匠修复,当年*被*省政府命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年秋,*镇政府投资65万元将*北门至通汉门之间共200余米的城垣进行复修加固。*年春,国家将投资近亿元对*墙、城楼、城池和环城路进行全部整修,一座代表*历史文化结晶的雄伟*将伴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而更现辉煌。(S)明清老街上的微式民居在*内外,原有一条通达南北的明清老街,街宽4米长3米,形“5”字,古称“5”字街。从南到北的明清老街建于明初,清初已成规制,整体街道全部用*河鹅卵石铺就,中部高,西边低,使车马、商旅和古村镇居民天晴无扬尘之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传统 村落 调查 登记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