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鳢烂身病病原的分离鉴定及病理组织观察.docx
《乌鳢烂身病病原的分离鉴定及病理组织观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乌鳢烂身病病原的分离鉴定及病理组织观察.docx(13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摘要:为探究乌鳗ChannaWTgVS烂身病的病因及患病乌婚的体表组织病理学变化,从广东中山某养殖场患烂身病乌婚病灶处分离到一株优势菌ZS20230317,通过形态学特征、革兰氏染色、16SrRNA及生理生化特性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并检测了该菌株的药物敏感性,最后采用回归感染试验确认分离菌株为导致乌鳗烂身病的病原菌。结果表明:患病乌鳗烂身处的肌肉组织出现了明显变性、坏死和炎症细胞浸润;1B琼脂培养平板培养结果显示,该菌呈边缘光滑有光泽的圆形白色菌落,为革兰氏阴性菌;16SrRNA基因进化分析显示,菌株ZS20230317与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veronii的亲缘关系最近,一致性高达9
2、8.5%;生理生化试验显示,该菌的赖氨酸脱竣酶、甘露醇、覃糖、蔗糖、氧化酶和VP等生理生化反应为阳性;药敏试验显示,该菌对氯霉素、头抱他咤、头泡氨节、头泡理林和头泡拉定沙星等20种抗生素药物敏感,对氨苦西林、苯哇西林、段苇西林、青霉素G、麦迪霉素、万古霉素和克林霉素7种药物具有耐药性;人工回归感染试验证实,该菌能引起健康乌鳗死亡。研究表明,维氏气单胞菌是广东中山地区乌鳗烂身病的病原,本研究结果为乌鳗维氏气单胞菌病的防控提供了理论依据。关键词:乌鳍;烂身病;维氏气单胞菌;组织病理;药敏试验乌蜡.ChannaWrgUS隶属于鳗亚目婚科婚属鱼类,是中国淡水养殖重要品种之一,其具有出肉率高、抗应激性强
3、、营养价值高等特点,同时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2019年中国渔业统计年鉴显示,全国乌鳗产量高达459.277t,但随着养殖规模和密度的不断扩大,水体环境持续恶化,导致该鱼发育迟缓,免疫力降低,各种病害频发,其中乌鳗烂身病尤为严重,给乌婚养殖产业发展造成了极大障碍。目前,已报道引起烂身症状的病原菌有拟态弧菌Vibriomimicus、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hydrophi1a、维氏弧菌Vibrioharvey、丝囊霉菌AphanomycesInvadans和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veronH等。维氏气单胞菌隶属于气单胞菌科弧菌属革兰氏阴性厌氧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是一种人-鱼共患
4、致病菌,不仅能引起人类败血症、伤口继发性感染、肠胃炎及脑膜炎,还能感染斑点叉尾蒯Ieta1uruspunetaus黄薮鱼Pe1teObagrUSfu1vidraco、加州妒MicropterusSa1moniodes、卵形鲸觞Trachinotusovatus、泥瞰MisgurnusanguiI1icaudatus、黄鳍Monopterusa1bus、鳗鲍Angui11aJaponica、团头鲂MegaIobraaamb1ycepha1a和怀头&占Si1urusSo1datovi等多种鱼类,给水产养殖产业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2023年3月,在中山某乌鳗亲鱼养殖场出现大量患病乌鳗,体表多处出现烂
5、身症状,沿岸浮头,无规则游动,食欲废绝。乌鳗烂身病在中国珠江三角洲地区发现已久,且在春季低温反潮季节持续发病,有些地区发病周期甚至延长至10月底,这对乌鳗养殖业造成了严重影响。调查发现,发病乌酸养殖基地存在养殖密度过大、投喂分布集中、水质恶化等现象,这些因素都有可能导致乌鳗烂身发生。本研究中,作者从患病乌酸病灶处分离到一株优势菌,通过16SrRNA测序、生理生化鉴定、药敏分析等试验,对乌鳗烂身病病原菌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该菌株感染后的组织病理变化进行了观察,最后通过回归感染试验确认该菌株为烂身病的主要病原,获得的结果能为乌鳗烂身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对乌酸的健康养殖也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1
6、材料与方法1.1 材料患病乌鳗来源于广东中山某亲鱼养殖场。试验所用健康乌酸鱼苗(体长710Cn1)购自惠州某乌鳍鱼苗养殖场,暂养于实验室养殖桶,14d后用于攻毒试验,暂养期间水温控制在28C,每日投喂一次。常规使用培养基、革兰氏染色试剂盒、细菌生理生化鉴定试剂盒、药敏片等均购自广东环凯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1.2 方法1.2.1 1病症观察眼观患病乌鳗体表症状,并记录;随后解剖患病乌婚体表皮肤、鳏丝、肠道等器官并用相机拍照记录。取病灶周围黏液进行水浸片观察,排除寄生虫和真菌感染后,进行下一步细菌分离纯化。1.2.2 病原菌分离纯化用体积分数75%的乙醇对患病乌鳗体表消毒,将濒死与刚死亡的患病乌鳗
7、在无菌操作台进行解剖和初步临床诊断,并对体表病灶部位进行划线分离,28C培养箱中培养10h,挑取长势与形态规格相似的单个菌落进行扩大培养,并进行后续鉴定分析。1.2.3 病原菌鉴定1)革兰氏染色。参考革兰氏染色试剂盒方法步骤,在无菌条件下进行染色及形态观察。2)生理生化鉴定。按照细菌生理生化鉴定试剂盒说明书,将培养好的菌液添加到生化鉴定管中,于37C下培养2448h后观察并记录结果。3)细菌的16SrRNA序列及其系统发育分析。按照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方法,提取纯化菌株DNA,利用生工生物工程(广州)股份有限公司合成的16SrRNA通用引物27F:AGAGTTTGATCMGGCTCAG和14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乌鳢烂身病 病原 分离 鉴定 病理 组织 观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