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独特的文明意识.docx
《中华文明独特的文明意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华文明独特的文明意识.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中华文明独特的文明意识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自成一格的中华文明。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要深入了解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发展史,推动全党全社会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要讲清楚中国是什么样的文明和什么样的国家,讲清楚中国人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展现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和人文底蕴。”中华文明是人类文明的发展源头之一,同时又是世界历史上唯一实现连续发展的文明体。在应对战争分裂、族群差异、文化冲击
2、等历史重大事件的过程中,中华民族保持了国家的统一、民族的融合、文化的和谐以及传统的延续,形成了统一、连续、和谐的民族共同体和政治文明体,取得了世所罕见的成就。这一伟大事实表明,中华文明具有极强的生命力与稳定性。而这种生命力与稳定性的达成,既得益于相对隔绝、自成一统的地缘因素,又与中华文明自身的自洽与成熟密不可分。数千年来,对中华文明始终抱持高度自觉与认同的中华民族,始终坚决维护中华文明的独特性、普遍性与神圣性,体现了自觉而深层的中华文明立场意识。具体来看,中华民族在对文明的理解与实践上的基本立场,主要呈现着这样如下的鲜明特点:第一,对人文主义的推重。从中华文明的立场来看,文明首先意味着人摆脱神
3、成为天地中自立自主自为的存在,意味着人对自身的自觉。世界上绝大多数的文明都是宗教性文明,与此形成强烈对比的是,中华文明最早实现了从“以神为本”到“以人为本”的转向,奠定了以人为中心的人文立场。夏商时期,中华文明仍保留着崇拜鬼神的原始信仰,现今传世的大量甲骨就是古人占问鬼神的实物材料。面对人神相通导致的严重问题,西周社会产生了人文主义思潮,这一思潮重新对人神关系加以思考,并进一步重建了两者关系,神被放置于人之后,人取代神成为文明的中心。此后,儒家继承西周时期的人文立场,提出“敬鬼神而远之”的观念,明确将文明的边界限定在属人的方内世界,鬼神代表的宗教系统则被置于方外世界,存而不论。人文立场作为中华
4、文明的基本立场,它的影响广泛存在于中华文明的各个方面,其中,最为深远的影响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人文立场使中华文明始终关注的是人的现实世界,而非彼岸世界。由此影响中华民族对现实世界产生强烈的参与意识,从而在根本上塑造了中华民族的现实主义倾向与实践精神。其二,人文立场使中华民族始终以人作为尺度建构文明。在承认人的有限性的基础上,充分肯定人作为天地之心的独特地位,从而以人的眼光、人的标准出发认识和改造主客观世界,使中华文明在各个领域表现出强烈的人文关怀与人性色彩。第二,对道德自觉的尊崇。如果说中华文明的人文主义体现的是人对自身的觉醒,那么中华文明的道德中心主义则进一步表明,人对自身的觉醒不是对人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华文明 独特 文明 意识
![提示](https://www.001doc.com/images/bang_tan.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