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床榻之意趣.docx
《中国古代床榻之意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床榻之意趣.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中国古代床榻之意趣月洞式门罩架子床(明代)故宫博物院藏丘文播文会图(五代)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人生百年,所历之时,日居其半,夜居其半。”床,作为人们的“夜居”之所,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家具大件,其历史之久远、形制之丰富、制作之精巧、文化蕴含之丰厚,可称得上古典家具之大类。先古之时没有床,以席为坐卧之具。古席多用草木枝叶和鸟兽皮毛编织而成,能起到防寒保暖的作用,有“神农作席荐”之说。西周时置春官宗伯职位掌邦礼,其中有专门的司几监对席子的材料和等级负责。“曾子换席”的故事讲述了曾子病危时,发现自己铺的席子是诸侯贵族才能使用的竹席,于是“举扶而易之”,守礼而终。可见,床在诞生之初,仅具实用功能,但随着社
2、会的发展演化,文化意义也逐渐沁入其中。1957年,河南信阳长台关出土了战国漆绘围子木床,这是我国现存最早且保存最为完整的实物床。床身通体糅黑漆,饰红色方形云纹。床框有两横一竖,上铺竹屉,屉上置竹枕,侧面有开口方便上下床,与后世木床的造型基本相同。东汉末年,高型坐具“胡床”传入内地。后世有此描述:“交床即古胡床之式,两脚有嵌银、银钱钉圆木者,携以山游,或舟中用之,最便。”这里所述之“床”,实乃坐具。这种可折叠的轻便坐具,无靠背和扶手,类似于我们现在所用的马扎。正是受此类高型坐具影响,唐代家具出现了高低并行的局面。这一时期“床”的概念也变得模糊而宽泛。凡是板下有支撑,板上可承物或供人坐卧者均可谓之
3、“床”。有学者考证,李白诗句“床前明月光”当中的“床”便指坐具“胡床”。宋元时期,中国古典家具基本完成了由低型向高型的过渡,各种家具概念初步定型。围子床、罗汉床、架子床等床型在很多宋画中均有体现,其典范者为“断纹小漆床”。明代文震亨的长物志中曾说:“床以宋、元断纹小漆床为第一,次则内府所制独眠床。”所谓“断纹”乃是一种糅漆工艺木制家具随着时间演化而形成的一种奇特的视觉审美效果。糅漆工艺是我国古代一项重要的手工技艺,以此工艺制成的器物,具备耐酸、耐碱、耐腐蚀等特性,经数千年仍可使用。以糅漆工艺制成的床,其胎骨和漆层随年代增加而不断张缩,最终会形成不同程度的断纹。明代黄成在其糅饰录尚古中述及:“断
4、纹,漆器历年愈久而断纹愈生,是出于人工而成于天工者也。”明清时期,中国古典家具发展日益成熟,床的装饰工艺由简入繁,出现了“拔步床”这一传统家具中体型最大的床。拔步床上有承尘,下有底座,床前有廊庞,类似于一间小木屋。廊尻两侧的空间可随主人需要摆放机凳、净桶、梳妆镜等小件器具,方便就寝前后使用。床板四周合以围屏,围屏上雕刻各色窗格,一来可以采光透亮,二来用以挂放衣物。在增强了床的私密性同时,还增加了床体的审美层次感。这种类似前堂后寝、屋中有屋的布局,体现了国人含蓄内敛、物尽其用的造物原则。此外,拔步床分为两进到多进不等,重数越多说明使用者等级越高。体现了人们对个人私密空间的尊重与保护,是文明进步的
5、重要标志。拔步床一般会建在木板之上,木板像楼梯一样逐层升高,不仅可以起到保温隔潮的作用,也是使用者身份地位的象征。因这种床体量巨大、工艺繁复,需要工人们耗费数千日才能完工,因此又叫“千工拔步床”。比拔步床结构相对简单的为架子床。故宫博物院藏有一架“洞式门罩架子床”,这是一架十分典型的婚床。该床最明显的外观特征便是略带圆弧的椭圆形月洞门。之所以呈椭圆而不是浑圆,是考虑到人们视觉经验有“自动补足”特性,做成正圆会使其看起来尖锐局促、不够美观。同时椭圆的造型还可使两侧架子上雕花之繁、之实与月洞之简、之虚呼应得恰到好处,体现了古人所崇尚的和谐之美。圆月造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代表着幸福团圆,寄托着人们对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古代 床榻 意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