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采伐剩余物的生物质固体燃料生态效益分析.doc
《基于采伐剩余物的生物质固体燃料生态效益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采伐剩余物的生物质固体燃料生态效益分析.doc(20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基于采伐剩余物的生物质固体燃料生态效益分析摘要:以采伐剩余物为原料发展生物质固体燃料技术,能有效缓解我国林木质资源浪费和能源匮乏现象。采用简化LCA法和IPCC法,对以采伐剩余物为原料的生物质固体燃料技术应用,从收集直至转化为可利用能源的全过程生态效益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采伐剩余物在生物质发电过程产生的总碳排放为0.82t/hm2,碳汇为17.55t/hm2,净碳为16.73t/hm2,净固定CO2为61.38t/hm2,表现出“碳汇功能”;产生碳排放最多的是加工成型阶段,占总碳排放的68.97%;其次是燃料使用阶段,占14.94%;运输阶段受运距影响,在原材料运距20km产生的碳排放占5.5
2、7%;成品运距30km,产生的碳排放占7.21%;人工收集阶段产生的碳排放最少,占3.31%。能量效率为0.032,转化效率较高。从生态效益角度来看,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技术具有较大的优势。引言在环境污染和能源需求的双重驱动下,我国林木生物质能源利用已初具存在条件和发展空间1,林木生物质能的利用,不仅可以有效缓解能源压力,还可有效减少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等问题。国际上对林木生物质能的利用主要是将其转化为电能、液体燃料和固体成型燃料,以期在一定范围内减少或替代矿物燃料的使用23。我国林木生物质能的利用方式和转化技术相对落后,农村大部分地区仍将农林废弃物直接燃烧利用,转化率低且利用不便。因此,从我国林
3、业发展现状出发,发展林木生物质能源产业显得尤为重要4。生物质固体燃料便于运输和存储,节能环保,燃烧效率高,是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向之一56。国外生物质固体燃料技术始于20世纪初,德国、丹麦、芬兰等欧盟国家十分重视林木生物质能源的转化利用,将各类林业废弃物加工成生物质固体燃料,用作能源,广泛应用于供电、供热及热电联产等1,79。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展开了对其环境减排效应的研究。Madlener10、Asep11、Guest12、Jppinen13、Gustavsson14等对国外生物质固体燃料利用及碳减排能力进行探讨,指出了生物质固体燃料利用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李平15、刘媛16、魏文1
4、7、张宝心18、李运泉19等从环境效益等方面分析了生物质固体燃料利用的可行性和风险性,结果表明:生物质固体燃料技术具有一定的节能减排、优化环境和提高生态效益等优势。但这些研究主要以秸秆、果壳及甘蔗渣为对象,以采伐剩余物为对象进行生物质固体燃料的环境效益评价的研究较少。采伐剩余物作为林木生物质能源资源之一,资源丰富、分布广阔、能源化利用潜力大。根据各大林区采伐数据和样地数据,采伐剩余物约占林木生物量30%20。若能实现对其的高效利用,不仅有利于缓解能源短缺及木材供需矛盾,还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使经济与环境和谐统一发展。基于采伐剩余物的生物质固体燃料技术尚处于示范阶段,其利用过程不可避免产生油耗、
5、电耗等碳排放,而采伐剩余物作为林木生物质能源资源之一,储存着树木生长过程从大气中吸收的二氧化碳量,这二者相抵能否实现利用过程的碳循环零排放值得研究。采用简化生命周期评价(Life Cycle Assessment,即LCA)法和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排放因子法,对采伐剩余物压缩成型固体燃料进行全生命周期碳足迹分析,进而对其生态效益进行评价。1研究边界与方法1.1研究边界林木在生长过程中,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的二氧化碳,转变为植物所需的有机物,为生物提供最基本的物质和能量来源,此过程形成了森林的固碳效果,表现出“碳汇功能”。森林的作业措施会产生一定的碳排放,如造林、抚育、伐木,但由于本研
6、究对象是采伐剩余物,因此研究边界从剩余物出现阶段开始。为此,将剩余物利用的生命周期分为剩余物收集阶段、原料从林间到加工厂的运输阶段、加工成生物质固体燃料阶段、成品的运输阶段以及产品的使用5个阶段2123。这5个阶段包括采伐剩余物从收集直至转化为可利用能源的全过程。系统边界划分如图1所示。1.2研究方法生态效益评价主要从碳汇、碳排放和能量效率进行说明。2结果分析2.1碳汇计算由于采伐剩余物中根和叶的收集成本较高,根的收集会严重影响水土,且剩余物需要部分留在林地滋养土壤27,本研究只考虑枝、干和皮各组分的生物量与含碳量,见表2。表中数值源于文献收集2831。由表2可知,对各林型生物量与碳汇进行加权
7、平均,则总生物量为111.11t/hm2,总碳汇58.52t/hm2。根据已有文献分析20,剩余物约占林木生物量的30%,则剩余物总碳汇I=58.5230%=17.55t/hm2。2.2碳排放计算在进行生态效益评估时,主要针对整个过程中的油耗、电力消耗量进行统计。其中燃油消耗作为一次能源,碳排放按其实际消耗量进行计算;而电力作为二次能源,需考虑能量转换过程中的损失,根据实际消耗量乘以相应的系数后,再计入碳排放中(计算中碳排放均为CO2排放量)。计算碳排放来自两个方面,分别是:直接碳排放,即作业过程中机械设备的燃料消耗所产生的碳排放;电力消耗碳排放,即作业过程中机械设备的电能消耗及生产工人的生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基于 采伐 剩余物 生物 固体燃料 生态效益 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