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低能耗技术好氧颗粒污泥.doc
《碳中和低能耗技术好氧颗粒污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碳中和低能耗技术好氧颗粒污泥.doc(10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碳中和低能耗技术好氧颗粒污泥实现污水厂的“碳中和”,除了把能量回收搞得多多的,还要把能量耗用搞得少少的。同时污水厂碳中和升级,可以朝污水厂、中水厂、能源厂和资源厂“四位一体”的方向发展。业内似乎也已形成共识:污水厂将从一座只确保废水达标排放的污水处理厂逐步转变为若干个更小型、功能划分更细化的资源回收厂。污水处理技术的快速演变,也让我们有了更多的选择,例如:以厌氧氨氧化、好氧颗粒污泥为核心的低能耗脱氮、生物降解技术;以厌氧消化为核心的能量回收技术;以膜为核心,结合其他深度水处理技术(如UV、高级氧化、生物活性炭等)的水回用技术;以磷回收为主的资源回收技术等。这些趋势和发展预期会随着生物技术和材料
2、科学的进步而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因此,“碳中和”下的水处理厂,不仅需要更适应各种功能性要求的变化,还需要更适应技术的变化。低能耗技术之一的好氧颗粒污泥技术(AGS)。一、好氧颗粒污泥的起源与发展说起好氧颗粒污泥的起源,回到长长的100多年前,从活性污泥开始白话起。搞污水的都知道,活性污泥是1912年英国的克拉克(Clark)和盖奇(Gage)发现的,他们对污水进行长时间曝气,发现水中就会长出污泥状的东西,同时水质也会变好。这个现象激起了阿尔敦(Arden)和洛凯特(Lockgtt)的兴趣,他们接着往下玩,每天把污水装在瓶子里进行曝气,偶然发现,如果瓶子没有洗干净,瓶壁上还粘着污泥时,处理效果更好
3、。于是,他们每天结束实验前,都把曝气后的污水沉淀一下,只倒掉上面的清水,留着瓶底的污泥第二天继续用,越玩越有意思,每天都很开心。(妥妥的跟我们现在将泥水进行沉淀,将沉淀出来的清水收集,再将沉淀下来的污泥回流到反应池的方式一套搞法啊)。他们把这个污泥称之为活性污泥,活性污泥法就这么发明了。我们都知道,这个污泥并不是真正的泥,而是由各种微生物菌群加上所依附的有机物和无机物所组成,它之所以能净化水,是因为微生物菌群的作用。后来,活性污泥逐渐被广泛用于污水处理。随着人们对微生物的认识不断加深,又发展出了好氧化、厌氧法,以及厌氧、缺氧、好氧的不同组合而形成的各种活性污泥工艺。1972年,荷兰瓦赫宁根大学
4、的Lettinga教授在处理甜菜废水的6m/d的UASB(升流式厌氧污泥床系统,厌氧生物法的一种)中试装置中发现了颗粒污泥。颗粒污泥就是众多微生物团聚成了一个颗粒小球,从而使单位容积内的微生物量大量增加。我们看一个图片直观感受一下,下图的(a)是普通污泥,(b)是好氧颗粒污泥。厌氧颗粒污泥的发现,使得高效厌氧反应系统成为可能。如果把最开始诞生的厌氧生物法相对负荷,也就是处理效率,设定为1,那么通过强化污泥回流的UASB反应器相对负荷可以提到5,也就是5倍,而厌氧颗粒污泥的发现使其迅速提高至25,后来,第三代强化接触的膨胀床颗粒污泥系统(EGSB)进一步提高到75。也就是,处理效率相当于最初的7
5、5倍。可以说,颗粒污泥的发现,改写了厌氧技术的发展历程,甚至可以说,改变了整个污水处理行业的技术发展历程。因为随之而来,才引起了对各种微生物颗粒的研究。1975年,瓦格宁根大学与研究中心(WageningenUniversity & Research,简称WUR)开始全面系统的研究污泥颗粒化现象。通过不断研究和发展,颗粒家族已经形成了厌氧颗粒污泥、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好氧颗粒污泥、生物脱硫颗粒污泥等几大成员的格局。说到这里,我们不得不膜拜一下荷兰,颗粒家族的成员基本都是荷兰发展出来的,工程化应用的关键技术也在他们那儿。所以荷兰人号称都是用颗粒处理污水的。颗粒污泥的形成,主要源自于生物自絮凝现象
6、。我们如果在反应器中放入填料,污泥就会趴在上面,形成生物膜;而如果没有填料,污泥就会互趴,你趴着我,他趴着你,大家手拉手,肩并肩,紧紧团结在一起,形成一个球。所以,颗粒污泥就是无需内核,自固定化的生物膜。不同的颗粒污泥主要是组成的功能菌群不同。例如:厌氧颗粒污泥主要由产酸、产甲烷菌群团聚而成;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主要由厌氧氨氧化菌组成;好氧颗粒污泥则根据硝化、除磷、同步脱氮除磷等不能功能需求,由不同的功能微生物呈现分层分布。由此可见,我们今天谈的好氧颗粒污泥法(AGS),其实不是一种装置,而是一种培养出好氧法下,硝化、除磷或同步脱氮除磷的颗粒型生物功能群菌的方法。也就是说,无论采取什么办法,搞得
7、出多多的颗粒污泥就行。颗粒越多越优秀,有个专门的衡量指标叫颗粒化率。关于好氧颗粒污泥第一个研究性的工作,是由日本学者开展的。1991年,Mishima模仿厌氧UASB反应器制作了一个好氧升流式污泥床反应器,用纯氧曝气,培养出了好氧颗粒污泥。可能是看到厌氧颗粒污泥那么好,于是依葫芦画瓢照着搞好氧颗粒污泥。但由于是纯氧曝气,能耗过高,难度较大,未能实现推广。随后,慕尼黑大学的Morgenroth教授与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的Mark vanLoosdrecht教授组成了联合研究组,分为两个小组分头开展研究。Morgenroth组采用实际污水,MarkvanLoosdrecht教授组采用的是实验室合成污水
8、。从颗粒污泥的培养速度来看,后者更快了一些。1997年,双方合作在Water Research发表文章,从而带来了好氧颗粒污泥里程碑式的发展。随后,众多的学者与机构投入开展研究,带动了好氧颗粒污泥的进一步发展。从好氧颗粒污泥的起源来看,我们可以整理出这样一条脉络:发现活性污泥-发现厌氧污泥-厌氧反应器中找到了颗粒,颗粒很好效率很高-依葫芦画瓢搞好氧颗粒-调整路径培养好氧颗粒污泥成功。二、好氧颗粒污泥的特点与形成机理说了这么久好氧颗粒污泥的起源,那好氧颗粒污泥有什么好处让我们如此看重呢?如前面提到的,厌氧技术一旦发展出颗粒污泥,就带来了技术的新生,相对负荷迅速从5提升至25,效率立马提升了5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和 低能 技术 颗粒 污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