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厂反渗透浓水回用工艺研究.doc
《电厂反渗透浓水回用工艺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厂反渗透浓水回用工艺研究.doc(6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电厂反渗透浓水回用工艺研究摘要:通过试验,提出并验证了适用于电厂反渗透浓水的回用方法:利用余压将反渗透浓水打入低压膜元件,分离的净水回用至工业水箱,回收率可达50%,浓水经“微波化学法”有效降低化学需氧量后达标排放。该方法进一步提升原反渗透系统的回收率,制得的产水与工业水相当,可满足电厂多处用水需求;在敏化剂和微波共同作用下,浓水化学需氧量可由80120 mg/L降至3540 mg/L,低于排放标准。反渗透浓水处理后可结合浓水水质特点和厂里用水情况,在评估的基础上合理回用。关键词:发电厂;反渗透膜分离技术;微波化学法;反渗透膜分离技术是在高于溶液渗透压作用下,利用半透膜拦截水中的盐类、胶体、微
2、生物以及有机物等杂质,实现溶质与溶剂的有效分离。反渗透技术在电厂锅炉补给水处理中有广泛应用,是制备电厂生产所需除盐水的重要工序。补给水系统反渗透回收率通常为75%,排放约25%的浓水。反渗透浓水为经常性排水,水量不容忽视,如果浓水直接外排将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反渗透浓水的水质与反渗透膜透过性能和进水水质有直接关系。一般情况下,电厂补给水系统中的反渗透浓水含盐量高、浊度小,几乎不含重金属、氨氮、微生物等。这样的水质条件决定其处理方式有别于其他电厂废水。反渗透浓水的回用空间大,处理目标也更有指向性。1 反渗透浓水回用方案结合电厂实际情况,提出反渗透浓水回用方案:反渗透浓水零动力膜系统产水至回用水箱、
3、浓水经处理后达标排放。具体回用流程见图1。反渗透浓水被引入低压脱盐膜元件,在不增加外界动力的情况下,利用反渗透浓水排放压力为动力,对反渗透浓水进行再度分离,回收率目标值设定为50%。处理后产水进入回用水箱循环使用;浓水经回收箱过度后进入浓水处理系统,向反应池内投加敏化剂、絮凝剂等药剂,在微波催化作用下重点降低浓水的化学需氧量(以下简写为“COD”),经处理合格后排放。该工艺进一步回收50%的反渗透浓水,将原反渗透系统的回收率由75%提升至87.5%。1.1 零动力装置产水水质经过参数比对和模拟试验,优选某公司的膜元件可以满足试验需要,具体表现为:适应低压运行条件。该膜元件在0.50.8 MPa
4、条件下正常稳定运行,可仅依靠浓水余压作为动力,不额外增加动力源;满足电厂生产实际。以反渗透浓水为进水的情况下,零动力膜系统的出力达3 t/h以上,回收率可大于50%;在此条件下,膜元件不易污堵,可较长时间稳压运行而无需频繁清洗。将零动力膜系统安装在电厂补给水系统一级反渗透浓水出口,反渗透浓水直接接入零动力膜系统,试验过程中零动力装置与反渗透装置同步运行。持续跟踪零动力装置产水的主要指标,检测结果见表1。注:(1)GB/T 199232005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工业用水水质中规定再生水用作工业用水水源时基本控制项目及限值;(2)本文提到的COD均为CODCr,以下简写为COD。经测定,零动力装置产
5、水的pH值维持在6.48左右,略低于回用标准中的6.5限值。除pH值以外,其他检测指标均满足国标对于回用水的水质要求。产水pH值偏低主要是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溶入造成的,在后续处理中碳酸盐平衡打破后,产水的pH值可恢复至6.58.5的范围内。零动力装置产水含盐量低,可回用至电厂内对于水质有一定要求的地方,如超滤进水、反渗透进水、甚至是混床进水等。1.2 零动力装置浓水的处理零动力回用系统产生的浓水水质检测结果如表2所示。检测显示浓水COD超过了排放标准,其他指标均符合排放要求,因此浓水的处理目标主要是将COD降至60 mg/L以下。注:(1)DB 31/199201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规定的第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电厂 反渗透 浓水回 用工 研究
![提示](https://www.001doc.com/images/bang_tan.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