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水生态环境问题诊断与保护方略.doc
《黄河流域水生态环境问题诊断与保护方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河流域水生态环境问题诊断与保护方略.doc(7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黄河流域水生态环境问题诊断与保护方略黄河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本文重点论述了黄河流域当前主要水生态环境问题,并提出了如下保护对策的建议:构建黄河流域“三区一廊道”生态环境保护格局,强化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三水统筹”的管控体系;建立以生态保护为刚性约束条件的水资源开发和再生水利用体系,实施差异化的生态流量协调管理机制;针对黄河流域水污染突出问题,加强重点区域污染治理,强化重点行业水污染物减排工作,分区制定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方案,协同推进水源涵养和生物多样性维持功能。黄河流域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水资源短缺,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一是黄河流
2、域水资源时空分配不均,总量呈减少趋势。黄河流经地区多属干旱半干旱地区,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52mm。据最新调查结果,黄河流域天然径流量近20年已经减少至461亿m,同长江流域水资源总量(9451.2亿m)相差悬殊。同时,受季风气候影响,黄河流域降水年际、年内变化导致河川径流量时间分配不均衡。黄河干流各水量站最大年径流量一般为最小年径流量的3.13.5倍,支流一般达512倍;干流及主要支流径流量集中在汛期710月,占全年径流量的60%以上。实测资料显示,黄河相继出现了四个连续枯水段(19221932年、19691974年、19771980年、19942002年),枯水段河川平均年径流量分别相当
3、于多年平均年径流量的79%、89%、94%和72%。19562016年径流系列比“八七”分水方案采用的19191975年径流系列(580亿m)减少90亿m,减幅约17%。二是黄河流域用水效能偏低,与河争水问题严重,地表水耗损量大,再生水利用不足。黄河流域用水效能偏低,人工干预强度大,“与河争地”“与河争水”和“水退人进”等现象屡禁不止,导致河道生态用水被挤占,严重影响河湖生态功能。截至2016年,黄河流域地表水消耗率达到60%,在特枯水年份高达97%。水资源匮乏导致黄河宁蒙、小北干流、下游等河段的河流湿地面积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减少了30%40%;红碱淖湖泊面积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减少了4
4、0%左右,湿地生态功能退化严重。此外,黄河流域再生水利用率不到10%,远低于全国16.4%的平均水平。三是黄河流域尚未构建生态流量差异化管理体系。在水资源过度开发与人工调控共同作用下,流域水循环与水文规律发生重大改变。干流兰州、头道拐、花园口和利津4座水文站监测数据显示,平均年径流量降幅达到了18.8%63.9%1(见表1)。年均径流量的显著下降导致维持关键生态功能所必要的中常流量急剧衰减,黄河多处河段已处于“不健康”或“亚健康”状态。黄河从源头到河口,流域面积大于1万km2或入黄泥沙大于0.5亿t的一级支流有13条,不同区域对生态流量目标和保障需求差异性较大。从源头土著鱼类“三场”(产卵场、
5、索饵场、越冬场)用水,到中游河道、沿河湿地生态系统健康,再到河口天然湿地和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功能维持,当前的管理模式难以实现水资源精准管控,亟待构建分区、分类的差异化管理体系。干支流水质改善不同步,流域水污染呈现复合型和结构性特点,产业转型升级严重滞后一是黄河流域干流水质持续变好,中游部分支流水污染形势依然严峻。根据黄河水资源公报(20002018年)2,黄河流域好于类水体的河段长度占比从38.7%上升到73.8%,类水体、劣类水体的河段长度占比分别从37.3%和24.0%下降到13.9%和12.3%。20062019年间,黄河流域好于类水体的国控断面比例从50.0%上升到72.9%,劣类水体的
6、国控断面比例从25.0%下降到8.8%,黄河干流彻底消除劣类水体。然而,黄河中游部分支流水污染问题依旧严重,汾河干流、涑水河、石川河和清涧河等主要支流近十年水质持续为劣类,主要超标因子是化学需氧量和总氮。二是黄河流域水污染呈现复合型和结构性污染特征。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化工和农业经济发展区域,污染源主要以农业、重工业、采矿、石化和生活源为主。据2017年统计数据显示,黄河中游的农业源水污染物排放量和畜禽养殖量均占黄河流域总量的40%左右。中上游宁蒙灌区、汾渭平原等农产品主产区农业面源污染影响严重,是导致主要支流水质不达标的重要原因。其中,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中农业源占比为44.1%、生活源占
7、比为36.1%;氨氮排放总量中生活源占比为59.6%、农业源占比为20.7%。在下游区域污染物主要以中游输送为主,具有中游污染特征。黄河流域水质污染因子主要包括氟化物、总氮、高锰酸钾指数、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石油类、化学需氧量、汞、铅和锌等,这表明黄河流域水污染呈现出复合型和结构性污染特征。三是黄河流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滞后,水污染治理和环境风险防范工作压力大。黄河流域经济发展滞后地区多以传统能源化工和农业生产作为主要经济支柱产业,产业转型升级滞后,内生动力不足。黄河中上游分布有我国11个重要能源、重化工基地,流域产业结构偏重,能源基地集中,煤化工企业占全国总量的80%。这些企业大多沿河分布在重要
8、支流,导致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等省(区)支流断面水质长期处于劣类。此外,黄河纳污能力37%的水域实际承担着流域超91%的入河污染负荷,主要水功能区超载问题突出,流域水污染治理和环境风险防范工作压力大。生态空间破碎化和人工化导致生态系统退化严重,生物多样性加速减少一是自然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双重影响导致黄河流域天然湿地萎缩,生态功能衰退。在防洪和过度拦蓄利用等人类活动干预作用下,黄河多年平均输沙量已从20世纪的16亿t骤减到目前的3亿t,减幅高达80%;水沙的剧烈改变加速了下游河口三角洲蚀退,导致流域湿地结构发生显著变化。根据2014年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黄河宁蒙、小北干流、下游等河段河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黄河流域 水生 环境 问题 诊断 保护 方略